回顧樂信集團工作經歷
2019年入職樂信用戶增長部門,負責開發開放平臺的需求和合作方技術支持。樂信金融開放平臺提供了金融業務API以及配套SDK等組件,為合作商戶的產品賦予分期支付和小額貸款能力,子系統包含開放平臺API、商戶入駐系統、商戶清結算系統等等。
樂信有相對嚴格的KPI考核以及職級劃分,職級越高的人工資越高,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越大。職級既是技術人員的上升通道,也是緊箍咒。
職場中,溝通協調往往是最耗費時間精力。用戶增長部門需要對接外部合作方,解決合作方的技術故障和答疑。比如,當合作方反饋技術問題,我們需要先找到日志,再跨部門去找相應的接口或者服務負責人,再將結果整理后反饋合作方。在這種流程下,常常在描述問題時與責任部門出現理解偏差,等待責任部門給出反饋,占用很多時間。
在需求開發和技術支持并行時,加班特別多,995是常態,偶爾996。
1、公司概況
- 主要業務
公司主營業務是小額貸款、分期電商,旗下重要的產品是分期樂商城(現已改為買鴨)、樂花卡、桔子理財。由于央行對P2P的的嚴厲整頓,桔子理財已對外宣稱停止運營。
- 部門劃分
公司的部門劃分,總體按照業務和職能劃分,比如樂花卡部門、融資部門、消費金融部門、用戶增長部門。
- 管理團隊
創業核心成員是原騰訊財付通的人,管理層主要也是騰訊挖過來的人,風投資金來自京東等風投機構。
- 辦公環境
主要職場位于南山科技園的中國儲能大廈,屬于甲級寫字樓。周圍交通便利,有公交和地鐵。吃飯比較貴,一葷一素至少也要16元。在江西、武漢、上海均有職場,主要是線下用戶營銷類的職員。
- 面試流程
開發崗位一共六輪面試:
- 直接上級:面試官是崗位的直接上級。如果應聘成功,由此人直接管理。這一輪面試最關鍵,面試內容很細致。
- 技術總監:面試官是用人部門的技術總監。如果是基層崗位,面試的問題會偏技術,重要性次之。
- 其他部門技術負責人:讓外部門交叉面試,面試內容主要是技術問題。
- 部門經理:面試內容主要是職業規劃和行業看法。
- 研發副總裁:面試內容主要是職業規劃和行業看法。
- HR:最后一關,談薪資和工作經歷
2、基本福利
- 薪資級別:在深圳互聯網公司里有競爭力,比一般的中小公司高,但是跟BAT肯定不比。
- 免費早餐:9點半之前微信掃碼開啟熱柜,免費領取價值10元的早餐,現已經停止供應。
- 晚餐補貼:晚上8點后,通過工牌領取晚餐20元補貼。
- 年終獎:根據部門整體績效和個人績效,至少也有1個月工資。
- 商業保險:每年為已轉正員工購買商業保險,保費100元左右,保額不清楚。
- 團建費用:具體數額不太清楚,兩個月聚一次餐是夠的,滿足人均150元的消費場所。
- 理療按摩:每周三周五可以預約理療按摩
- 內部培訓:提供了針對技術、管理、營銷等職位的培訓課程。主要是內部同事作為講師進行分享,講師可以獲得積分,有利于職級晉升。
3、工作環境
- 工作模式

采用TAPD進行項目的迭代管理,這是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的常用工具。在KPI的壓力下,產品人員提出需求非常多,開發資源一直處于勉強夠用的狀態下。
- 跨部門溝通
用戶增長部門主要是獲客,開放平臺接口底層依賴技術中臺和電商部門的服務。跨部門溝通是常有的事。
4、技術架構
-
應用技術棧
- 開發框架:Spring Boot、Dubbo、Mybatis
- 存儲組件:Redis、MySQL
- 消息隊列:Rocket MQ
- 版本管理:Gitlab
- 持續集成:自研“樂效”,底層基于Jenkins
6、存在的問題
- 浪費技術人力
合作商戶通過開放API或者SDK接入樂信業務。在接入過程中,開發人員需要頻繁應對技術支持,配合商戶調試或者答疑,嚴重影響日常開發需求的效率。
解決方案:
- 輪流值班,安排指定人員進行技術支持,其他人盡量不被干擾。
- 培訓專職的支持人員,問題解決不了再上升到研發人員。
- 技術中臺效率低
公司核心業務件由技術中臺收攏,當其他業務部門依賴技術中臺服務時,需要層層定位后反饋到技術中臺。但是技術中臺人手一直欠缺,響應非常緩慢。
- 測試資源重視不足
外包部分測試崗位,人員離職率高,無法培養精通業務的測試人員。
7、收獲
- 注重改善研發工具
樂信的內部OA、研發工具都非常完善,并且有專門的團隊持續改善。這些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舉個例子,所有的內部管理系統可以接入同一個權限管理組件,避免重復造輪子,也方便讓公司人員申請不同系統的權限。
- 嚴格的KPI考核
KPI的內容是對當前工作的升華和拔高,但是又不能填日常工作。日常工作肯定要完成,那么KPI的東西必須加班才能做玩。這是一把雙刃劍,靠加班完成KPI,業績固然好看,但是加班太多人員離職率也高。
- 重視代碼審查
部門的代碼審查做的尚可,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公 眾 號:編碼專家
獨立博客:codingbrick.com
文章出處:http://www.rzrgm.cn/xiaoyangjia/p/15049819.html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人或團體、機構全部轉載或者部分轉載、摘錄,請在文章明顯位置注明作者和原文鏈接。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