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HQ(Issue Hypothesis Question)
1.1什么是IHQ
IHQ是一種設計調查問卷的方法,在技術規范過程中用于指導設計訪談問題或調查問卷來收集技術需求。
IHQ的邏輯如下:
- 根據本期技術規劃關注的重點,涉及的技術領域提出1~5個觀點(Issue);
- 對每個觀點提出1~5個假設(Hypothesis),如“FMC是一個肯定的趨勢”;
- 圍繞假設設置調查問題(Question),這些問題用來證明或推翻假設,如“FMC的關鍵技術是什么?”、“技術戰略控制點是什么?”
1.2 IHQ的應用及步驟
依據IHQ方法實施訪談收集技術需求時通常分為5步:
- 根據IHQ的邏輯設置訪談問卷,問題通常涉及為分開放式,以便于更廣泛地收集技術需求;
- 選擇訪談對象:選擇訪談對象時,要考慮能夠全面覆蓋到訪談設計的領域,并且訪談對象應該是多視角的,要能從不同立場、價值判斷來看待一個問題
- 針對不同的訪談對象確定不同的訪談問題。訪談對象不同,關注的問題也不同,如對專項技術專家的訪談可具體到某領域的技術細節,對高級別技術專家的訪談應站在宏觀的角度,通常每個訪談對象的問題最好不要超過5個。
- 實施訪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 匯總訪談結果,提取技術需求:將不同的訪談對象對同一問題的答復進行匯總,提煉出技術需求。
2. Benchmarking
2.1 什么是標桿管理
標桿管理(Benchmarking)是一個系統的、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通過不斷地將企業與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的企業相比較,以獲得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績效的信息。
標桿一般來說有如下幾類:內部標桿,競爭性標桿,功能性/通用性標桿。具體描述如下表。
|
類型 |
類別對象 |
相關性 |
信息獲取難易程度 |
激發創意 |
缺點 |
|
內部的(Internal) |
同一公司在不同的地點、部門、作業單位、國家等中間類似的活動 |
高 |
容易 |
少 |
焦點有限,內部偏見,易產生封閉思維 |
|
競爭的(Competitive) |
目標客戶相同的直接競爭者 |
高 |
難 |
中 |
競爭企業的非公開信息不易獲取 |
|
功能性的(Functional)/共通性的(Generic) |
被認為世界級水準的產品/服務/流程(不論是否同行業) |
較低 |
中 |
高 |
難以將實務換入不同的環境中 |
2.2 標桿管理的步驟和方法
標準管理的步驟一般分為5階段:準備階段,計劃階段,分析階段,實施階段,見效階段。

3. HTB(How To Beat)
3.1 什么是HTB
HTB(技術領域)的簡單邏輯是在了解行業環境和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從技術上對主要競爭對手進行差距分析,確定我司技術上的優勢和劣勢;進而引出從技術角度短期、中期、長期的對策;最終達到發揮我司的技術優勢來攻擊競爭對手的目的。
3.2 HTB的步驟
HTB包括如下幾個步驟:
- 對象確立
- 競爭對手一般項調查
- 競爭對手重點指標項比對
- 對策和規劃
4. War Room
4.1 什么是War Room?
War Room在軍事上司指揮和控制的中心,是軍事領導人制定戰略和技術決策的場所。現在,做War Room的應用領域早已突破軍事,在總統競選、政府決策、法庭審判以及企業管理等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
4.2 War Room的起源
作戰室這一概念起源于軍事領域,它是英國海軍上將John Fisher對海軍情報局(NID)情報分析方式進行改革的產物。Fisher命令NID的貿易和情報兩部門集中所有力量,每天都跟蹤世界上每一艘戰船的行動,以及有可能轉變為候補巡洋艦的商船貨船和將軍感興趣的商人。他們分析地區情報官、海關、領事和外交線人及信號站的報告,并與其他相關數據作比較,每天都將比較結果標示在一個大型掛圖上,開展這種工作的房間很快就以“War Room”被大家所熟識。
4.3 War Room的目標與價值
在我司,War Room通常用于競爭分析。建議War Room的主要目標是瞄準業界一流友商,對同類產品進行對比分析,提出華為的硬件能力目標。
War Room在技術規劃中價值如下:
- 發現競爭能力弱點,提前規劃,做好技術準備,提高贏得能力;
- 發現主要技術弱點,重點投入,重點突破,技術開發處于有序狀態,減小技術開發壓力
- 搶占技術制高點,先發制人,增加盈利窗口
- 為技術規劃提供有價值的輸入,提供規劃質量
4.4 如何建設War Room
在我司,War Room通常用于解剖友商產品,實施競爭分析。建設War Room包括如下步驟:

5. 技術生命周期規劃
這里描述的概念引自Geoffrey A Moore的Chasm Group教材。通過考慮技術生命周期,團隊能夠提升制定和執行策略行動的洞察力。

在審視技術生命周期時,團隊常常會發現確定一項技術在技術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是比較困難的。如果遇到了困難,問這個問題——誰會購買該技術或其支撐的產品和服務?他們是早期接受者嗎?可以根據我們能夠滿足他們哪類行為和需要來確定技術點在曲線上的位置——而不是你的技術存在有多久或者你自己宣稱的成熟度。
在進行技術環境與價值分析時,可以使用技術生命周期的概念。技術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成熟度、風險、價值取向都有較大不同。買主在生命周期曲線上所處的不同位置,在業務需求、購買標準、態度、認識和行為上都有系統性的區別。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