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對于大學生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嗎?——2022年7月18日
讀者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地域到底重不重要。
之所以拿出一篇文章講述這一個元素,是因為很多家長和孩子在學校選擇時,把地域視為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很多家長和學生甚至會產生地域偏見,這讓我感到十分的不解,希望能夠結合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方面問題的看法,為廣大家長和學生們提供一個思考問題的新角度。
大學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新的高中”。我們首先談論一下上大學是為了什么,是想利用上大學的四年時間去了解一座城市,還是去學習知識、科研攻關為未來的人生積累籌碼?我可以比較負責任的說,我身邊能夠保研的同學,基本上一學期出校門的次數兩只手都能都能數的過來,而那些每天在空間分享“高端生活”的同學,往往在大學畢業后會變得十分茫然,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換句話說,大學努力的同學會將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和豐富自我,而不是去了解一個城市。
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由于高考發揮失利,為了能夠讀上一個不錯的本科,我選擇留在了自己的家鄉,看著同學們拖著行李箱到外地上學,我心里其實是十分難受的。但這也燃起了我在大學奮斗的決心,我要憑借自己的努力,研究生走出這座城市,到更好的學校上學。雖然我家距離學校只有15分鐘的車程,但我每年只有暑假和寒假回家,在家的時間甚至比外地的同學更少,除了必要的飯局,我基本上不會主動出校,我同學去玩的很多地方我身為本地人都沒有去過。三年過后,我實現了我自己的目標,獲得了保研名額,能夠在研究生階段去往更好的學校。
大學是只是夢想的道路,不是夢想的終點。想要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很簡單,大城市中有頂尖學府、985學校、211學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對于絕大部分同學而言,想要去大城市很容易,但是考上了大城市的學校就意味著能夠留在大城市生活嗎?有多少學生畢業之后沒有辦法在大城市站穩腳跟,最后只能不舍地離開。大學是人生的加油站,而不是享受生活的“黃金海岸”,大學畢業后,西安交大的同學會比北京交大的同學更有競爭力,哈工大的畢業生甚至可以和北理工的畢業生相媲美,面試時那些所謂的“對北京更熟悉”“對北京已經有了深深的感情”這樣的話語在硬實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對于研究生而言,導師的實力就顯得更加重要,好的導師可以把學生送到全國各地。哪怕在我家鄉這么一個小城市的老師,都可以把自己的碩士研究生送到北京華為公司、全國頂級的醫學影像公司這類的企業,更何況更高層次的老師呢。
如果大家能夠接收上面的觀點,那么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大城市會有更多的誘惑,小城市反而更容易專心學習;大城市有更大的開銷,小城市的生活消費會相對較少等等,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可以犧牲地域選擇學校了。退一萬步講,利用大學時間去了解一個你可能永遠不會去的城市,學成歸來后在你向往的城市生活,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嘛。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