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是個錘子
2020-06-18 23:37 敏捷的水 閱讀(701) 評論(0) 收藏 舉報
當你只有一把錘子,那么你看所有的一切都是釘子。
史蒂芬.柯唯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舉過一個例子,他拿出下面一張卡片。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你可能看到下面的圖片是一個漂亮的大美女,卷發(fā),帶著黑色的項鏈,露出長長的脖子一直向下,穿著一件時髦漂亮的羽毛上衣。

但是我告訴你他是一個傷心的老太太,一點都不好看,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那么請仔細看下面的圖,如果你剛開始認為是個老太太,那么請找出美女的視角,如果你剛開始認為是美女,就請找出傷心的老太太的視角。

如果你沒有找出來,我告訴你一個技巧,首先如果你看到的是美女的耳朵,就換成是老太太的眼睛,如果你看到是美女的下巴,就換成是老太太的大鼻子,美女的項鏈換成老太太的嘴巴,美女的白白的脖子請換成老太太的下巴。(如果你還沒看出來, 請使勁多看幾遍
)
當然,我這里并不是要和你完捉迷藏,而是要說我們經(jīng)常用自己的第一印象或者自己熟悉的方式來理解一個事情,用我們已熟悉的方法往所有的新問題上用。而沒有深入的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我們有一把錘子,然后去找釘子,那么就是發(fā)揮特長,但是我們很多人的問題就是只有一把錘子,那么覺得這個世界全都是釘子。
當一個家長,把孩子打一頓,就完成了作業(yè),這個就是他的錘子,很可能以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釘子。
當一個老師,用一個方法教成功一個學生的時候,這就是他的錘子,就可能一直用這個方法對所有的學生,那么就忽略了因材施教。
當一個醫(yī)生,給病人治病,比如癌癥,就把患癌的地方切掉,而且最大限度的切掉的時候,我們醫(yī)生就只有一把錘子,那么所有的癌癥對他就是釘子(好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新的方式了,大家可以看看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王立銘《眾病之王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很多人,甚至整個社會缺乏創(chuàng)新的時候,我們就要想想是否我們整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把人變成了一個錘子。
人們總是習慣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理會這種方式是否合適。
我舉個我工作例子來說:
我記得最早的時候,我做項目的時候用了三層架構(gòu),然后公司的人就所有的項目一直三層架構(gòu),顯然不是所有的都這么適合的,后來我又提倡領域驅(qū)動架構(gòu),很多人就啥項目都要領域驅(qū)動。 我在公司推行過SCRUM, 有很多人啥項目,啥客戶都要嚴格的SCRUM, 我在公司里推過GitFlow, 那么很多人啥項目都要GitFlow, 而其實我認為最好的分支管理是一個主干分支,只不過我們很多條件沒達到而難以實施。
所以,我們不要限于你所見的第一印象和知識,需要更深的想幾步,你看到的是不是人家在當時的場景,當時的環(huán)境,當時的各種約束條件選擇出來的一個當時最優(yōu)的方案,那么我們顯然不能把他當作終級解決任何場景,任何項目的錘子。
當你以為我要的是一個鉆子,其實我要的是一個洞,而根本不關心是不是用鉆子鉆的洞,當你看到用鉆子可以鉆一個洞的時候,我其實那個洞是用來釘個釘子掛東西,其實我們可能連洞都不需要,粘個掛鉤就可以了。
我們一些程序員看架構(gòu)師在一個項目里用了一個架構(gòu)時,覺得學到了大招,然后啥項目都往上套,我們要想想人家為什么用這個架構(gòu)。
也有不少人,老是覺得其它人傻逼,這么簡單的東西沒有想到,但是人家為什么不這么做才更值得我們思考,所以當你看到別人處理一個釘子,沒有用錘子的時候,我們要知道人家可不是只有一個錘子。
最后,希望我們大家不要有錘子思維,凡事多想想為什么,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除了過去的經(jīng)驗,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不要老停在過去的經(jīng)驗,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很多東西過去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不靈了。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殺雞用牛刀“, 認為全世界都是釘子。
掃碼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管理,見識,育兒等內(nèi)容
出處:http://www.rzrgm.cn/cnblogsfans
版權: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需經(jīng)作者同意。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