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切條件讓大家“混”
沒有人愿意整天混日子,可捫心自問,誰沒有混過日子?偶兒混混日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出來工作,闖世界,都想干番事業,讓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幸福,沒來由要整天混日子。也正是我們有追求,對未來充滿期望,所以才讓我們迷茫、彷徨,找不準方向。如果你正在感到痛苦,那說明,你恰恰是一個有志青年。
孟子的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
當我們被“苦其心志”,而導致“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偶兒沒有努力工作,混混日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嗎!必竟“天將降大任”了啊。
迷茫與痛苦的日子,都是這樣混過來的。在“混”的日子里,雖然痛苦,但是“混”,是比較容易的。
理解歸理解,公司可不是樣想的,站在公司的角度,是絕對不希望大家混日子的,哪怕是偶兒。可問題是,咱也不想混,痛苦中;公司卻在痛苦,怎么知道這幫家伙在混?
一個員工,全心撲在工作上,走路、坐車都在想,哪怕蹲在馬桶上,緊握雙拳、呲牙咧嘴、欲排山倒海之際,還在想著技術攻堅。另一個,微笑著面對電腦,不看新聞、不玩游戲、不聊天、不看電影,深深沉醉在性幻想之中。
哪個在“干(第四聲)”?哪個在“混”?還是全部在“干(平聲)混”?
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區別之一。
公司一般會通過考核來區別,例如,按任務完成度來考核。
假設場景,員工在上班路上就在考慮當天的技術問題,到了公司急不可耐打開電腦,五分鐘搞定了。排出問題,一身輕松。
接下來,他面臨如下選擇:
一,主動向上級匯報工作完成,請求下一步指示;
二,既然當天工作已經完成,可以休息一下了,第二天再匯報,不耽誤項目進度就OK;
三,稍事休息,看看業內動態,學習一下新技術;再關心一下國家大事;看看美圖放松一下心情,再找個美眉聊聊天;或是活動活動,舒展一下筋骨(這個很有風險的喲,容易被主管看到,被認為沒事兒干),到下午再匯報工作。
據我的觀察與經驗,剛畢業的,或新入職的“白面新人”,會選擇一;“老油條”會選擇二;“有志青年”會選擇三。事實上,很多員工經常在“老油條”與“有志青年”之間徘徊,內心痛苦,因為沒有人愿意混日子。
那么怎么算是混,怎么算不混?能區分出來嗎?考核制度,能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只要不是太離譜,公司都會(也只能)選擇容忍。
工作難以量化,難以監控,這也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區別之一。
如果公司認為是工作分配不飽滿的原因,可以考慮向該員工分配更多工作。但是,不要忽略另一種情況,同一個員工,同一個任務,在員工不同的狀態下,處理速度并不一樣。
說個我個人經歷,我曾經在寫Ajax框架時,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把字母l輸成了數字一,調試了一個下午都沒找出問題(Javascript無法設斷點調試,也沒有代碼提示)。睡了一覺,第二天打開電腦,把程序過了一遍,一眼就看到問題了。
本來是用一分鐘解決的問題,用了一個下午,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我能力不夠,實在是因為工作壓在那里,忙了半個月多了,頭昏腦漲,再加上孩子哭夜,媳婦慪氣,等等,反正心情極不爽。
心情愉快,心態平和,情緒放松,工作得就快,出問題就少,返工的機率就小。
工作受情緒、心態影響較大,這也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區別之一。
既然是心態的原因,公司就會一方面道德批判,批判消極的工作態度,鼓勵積極的工作態度;一方面組織娛樂活動,唱歌啊,旅游啊。其它人文關懷更不用說。
讓人懊惱的是,玩的時候,挺有激情,一到辦公室,還是原來的死樣子。道德批判、精神鼓勵,根本不吃你那一套,可嘴上又不明說,花花腸子黑多。
更讓人懊惱的是,“白面新人”終久會變成“老油條”的,擋也擋不住,而且,這幫家伙,都自認為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有志青年”,他們不滿足于現狀,八小時之內,你不給私人空間,他們自己擠,例如完成工作不匯報。
想換人?談何容易,對于技術型團隊,換人的成本是比較高的,不管招來的新人,有多猛,多牛,這個“猛牛”也得熟悉業務后工作,需要與團隊成員協同工作,這都需要磨合期。
時間就是成本,這也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區別之一。
換人的成本較高,是不劃算的;考核制度又不是萬能的;安裝攝像頭24小時盯著也是盯不出業績的;怎么辦?搞娛樂哄他們高興,也不能整天哄呀,必竟這是公司不是幼兒園。說到底,“在疏,不在堵”,既然已經容忍了“老油條”,或是不得不容忍,那就不要再咬牙切齒的去道德批判,畢竟員工也不想當“老油條”,誰也不想混日子。公司要做的,只能是因勢利導。
公司要用人,就得容忍;公司要成長,就得讓員工成長。共同點在哪?公司與員工,都有發展的需要,成長的訴求。怕就怕,員工成長了,公司沒有成長。老板只顧賺錢,賺錢炒股去了,炒房去了,賺大錢,好高興,可這跟員工有啥關系呢?只有老板把錢投到公司運作上,公司有收益,員工才有績效獎金。
利益共同,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公司是一個平臺,是一個容器,能讓大家在這里“混”得如魚得水,混得有價值,員工自然不愿意離開。這個“混”不是混日子,而是“混得開”,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給他們以成長的空間與發展的希望,不要讓員工覺得盆小裝不下他這大魚,現在待在你這里是虎落平陽,有機會就飛龍在天了。
其實,大家都明白的,“公司與員工,不是對立關系”。怎么讓員工相信這種依存關系,才是公司重點要考慮的。畫餅充饑式的激勵手段,普遍存在,所以基本無效了。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其實是在這個話題之外的,如,對于“老油條”,給他目標感,他就是“有志青年”;對于“有志青年”,給他成就感,他比“白面新人”還有工作激情。但這個前提是,有成長的空間與發展的希望。當然,現金利益也是要有的。
員工的欲望,可并不比老板小。
就算員工的欲望沒有這么大,愿意慢慢混著。可在這里“混”,又是否值得?當我奉獻了青春,若干年之后,我退休了,能拿幾個退休金,公司繳了五險一金了嗎?大多數公司都是按最低工資標準在繳納社保,而且沒有公積金。員工覺得不值得混,于是才開始積極的學習,學習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更好的工作,而是在找“下家”,換工作。呵呵。
公司不僅要有發展空間,還要有安穩的保障,這樣員工才會有歸屬感,才會心甘情愿的奉獻青春。能讓員工安心的在這里“混”,也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你有心看到了最后,我再說一些其它的,《百萬富翁成長路線 》這篇文章,我看很多人留言,提出或贊同、或不贊同的觀點。在這里,我把它說明白了吧:我只是站在公司管理的角度,忽悠那些程序員們,老老實實工作、踏踏實實干活,別跳槽而已。哈哈!!!這種文章很受老板賞識。鄙視我吧,哈哈哈!!!
然后,我又寫了這篇文章,委婉勸公司應該尊重、理解員工。
兩篇文章都發在公司內網博客上的,我們公司內外網隔離,我也想寫技術類的文章,通不過審核,拷貝不出來。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