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入URL到頁面展示到底發生了什么?--02 握手的故事:三次握手詳解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網絡通訊就像人類之間的交流,需要一種方式來確保彼此能夠順利對話。在計算機網絡中,TCP三次握手就是這樣一種確保雙方通信順暢的機制。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講解這個重要的過程。
引子:約會前的準備
想象一下,你要和朋友約個飯,但由于時間久了彼此不太確定對方的電話號碼是否還在用。因此,你們需要確認彼此能聯系上。這就像TCP三次握手的前奏。
第一握:SYN(Synchronize)
某天,小明想約小紅吃飯。小明拿起電話,撥通了小紅的號碼,這是第一次嘗試聯系。對于TCP協議來說,這個過程就是客戶端發送一個SYN包。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lient as 小明 (Client)
participant Server as 小紅 (Server)
Client->>Server: 發送SYN包 (小明撥號)
在技術層面上,小明發送的這個SYN包包含了一個序列號,用來標記接下來的通信序列。
第二握:SYN-ACK(Synchronize-Acknowledge)
小紅接到了電話,她想確認對方是小明,并且同意和他見面。于是,她給小明回了個電話,這個電話里說:“嘿,小明,是你嗎?我這邊是小紅,可以通話。” 這相當于服務器接收到SYN包后,發送一個SYN-ACK包。
sequenceDiagram Server-->>Client: 發送SYN-ACK包 (小紅回撥電話)
在技術上,小紅的SYN-ACK包不僅確認了小明的請求,還附帶了自己的序列號,表示她也準備好了通信。
第三握:ACK(Acknowledge)
小明接到了小紅的回撥電話,現在他確認了對方是小紅。于是,他對小紅說:“好的,那我們見面吧!” 這就是客戶端發送的ACK包,確認了整個通信過程。
sequenceDiagram Client->>Server: 發送ACK包 (小明確認)
在技術上,這個ACK包告訴小紅,小明已經收到了她的回應,一切就緒,正式通信可以開始了。
握手后的正式通信
現在,小明和小紅已經確認了彼此的身份,并且都準備好進行對話。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暢聊一頓愉快的午餐。
sequenceDiagram Client->>Server: 正式通信開始 (小明和小紅聊天) Server-->>Client: 正式通信開始 (小明和小紅聊天)
三次握手的技術細節
回到技術角度,TCP三次握手確保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順序性:
- 第一次握手(SYN):客戶端向服務器發送一個SYN包,請求建立連接,并帶有一個初始序列號。
- 第二次握手(SYN-ACK):服務器接收到SYN包后,回應一個SYN-ACK包,確認收到請求并發送自己的初始序列號。
- 第三次握手(ACK):客戶端接收到SYN-ACK包后,發送一個ACK包,確認連接建立。
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復的連接初始化。如果沒有三次握手,那么可能會出現服務器誤以為客戶端要重新建立連接的情況,從而導致資源浪費和錯誤的數據傳輸。
握手資源不要浪費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