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總結
1. 測試用例的定義:
是為了特定的目的而設計的一組有測試輸入,執行條件,預期結果的案例(文檔)。測試用例是指導你對軟件執行操作,幫助你證明軟件功能或發現軟件缺陷的一種說明。
2. 測試用例的構成要素:
用例編號:用例的唯一標識。
功能模塊: 用例所屬項目的模塊。
測試標題:用例的簡要描述。
重要級:用例重要程度影響。
優先級:優先級的高中低等描述。
預置條件:用例執行的前提。
測試數據:測試用例數據輸入。
操作步驟:執行用例的步驟。
預期結果: 應該得到的結果。
實際結果:實際執行測試后的結果。
備注:備注信息。
3. 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黑盒測試:假設有一個黑色的盒子,從一個方向進入黑盒子,我們稱為輸入,再從另一個方向走出盒子,我們成為輸出,這就是簡單的黑盒測試的理解。
設計方法如下:
1)等價類:在所有測試的數據中心,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數據子集。
等價類劃分規則:
等價類設計測試用例的步驟

2)邊界值: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在輸入范圍的內部。
題目:輸入的參數值必須是大于等于0且同時小于等于100的整數。
正確代碼:
num>-1或num>=0 num<101或num<=100
錯誤代碼:
num>=-1或num>0 num<=101或num<100
邊界值即選取正好等于、剛剛好大于或剛剛好小于邊界值作為測試數據。
邊界值法設計測試用例步驟
3)場景法:軟件幾乎都是用事件觸發來控制流程的,事件觸發時的情景便形成了場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觸發順序和處理結果就形成事件流。
重要概念:
à基本流
à備選流
à異常流
場景法步驟:
1. 分析需求,基本流和備選流。
2. 根據基本流和備選流生成場景。
3. 根據場景生成用例。
場景是從流程開始到流程結束,如下:

*要求從開始到結束才算是一個場景。
*找全場景標準:所有的路徑均被覆蓋。
4)錯誤推測
5 判定表:使用等價類方法時對于輸入域及輸入域存在關聯時無法覆蓋。
舉個例子:
移動通信中,有這樣的需求:若用戶欠費或停機,則不允許主被叫。判定表如下:其中Y代表是,N代表否。
|
|
1 |
2 |
3 |
4 |
用戶是否欠費 |
Y |
N |
N |
Y |
用戶是否關機 |
N |
Y |
N |
Y |
是否允許主被叫 |
N |
N |
Y |
N |
判定表法設計用例步驟
判定表發設計測試用例

判定表法設計用例—規則數:2的n次方(n是條件數)
條件數:4à規則:16
條件數:5à規則:32
條件數:6à規則:64
條件數:7à規則:128
………
因此當條件數多時,不可能一一去列出規則,此時就需要用到因果圖法。
6)因果圖:
1.考慮所有輸入/輸出條件的相互制約關系以及組合關系。
2.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依賴關系。
3.再根據分析的關系來轉化為判定表的規則。
*分析需求,獲取條件和動作
*分析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動作之間的關系
*通過關系畫出因果圖
*將因果圖轉換為判定表
7)正交實驗:是由數理統計學科中正交實驗方法進化出的一種測試多條件多輸入的用例設計方法,從大量的(實驗)數據(測試例)中挑選適量的,有代表性的點(例),從而合理的安排實驗(測試)的一種科學實驗設計方法。
條件:因子 取值:水平
正交實驗法的設計步驟:

正交實驗法多為配置測試。
8)狀態遷移圖:首先要找出所有的狀態,然后再分析各個狀態之間的轉換條件和轉換路徑。然后從其狀態遷移路徑覆蓋的角度來設計測試用例。(多用于協議測試)
狀態遷移圖法測試步驟:
*明確狀態節點
*繪制狀態遷移圖
*繪制狀態遷移樹
*抽取路徑設計用例
舉個例子:
案例;飛機售票系統。
(1)客戶向航空公司打電話預定機票,此時機票信息處于“預定”狀態。
(2)顧客支付了機票費用后,機票信息變為“已支付”狀態。
(3)旅行當天到達機場,拿到機票后,機票信息變為“已出票”狀態。
(4)登機檢票后,機票信息變為“已使用”狀態。
(5)在登機之前任何時間都可以取消自己的訂票信息,如果已經支付了機票的費用,則還可以退款,取消后,訂票信息處于“已取消”狀態。
狀態遷移圖如下:
狀態遷移樹如下:

從根節點到葉節點為一條用例,預定是根節點,則可以抽取四條路徑,如上圖左側所示。
如何編寫用例?
功能劃分:A、B、C、D……;功能之間聯系。
1. 正常功能:是否可以正常提交。
2. 單個功能項驗證(正常+異常):重點輸入項進行驗證
1) 數據長度、數據類型驗證、必填項驗證、重復
2) 限制約束驗證======手機號跟驗證碼必須適合對應的。
3. 功能交互驗證
模塊之間傳遞的信息和數據,對存在功能交互的功能項 登陸===支付
4. 隱性需求
充分熟悉產品業務,挖掘隱性需求表。
總結: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