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析背后的關系與特點
近年來,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非常流行的名詞。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企業都在積極研究和實施數字化轉型。然而,很多人對于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具體內涵和區別并不是很清楚。從字面意義上來看,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確實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但在實際應用中,它們往往被混淆使用。雖然這三個詞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互換使用,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來看,它們所代表的含義還是有所區別的。
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來替代傳統的工作方式,幫助人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例如,過去入職需要填寫繁瑣的入職申請表,而現在通過手機掃碼即可快速填寫。
數字化——是將工作過程進行數字量化,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優化工作方案。例如,通過系統將不同人員的工時和產出進行記錄,對比出更好的員工,從而分析他的工作方法。
智能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電腦模仿人去執行更多的操作,從而解放人力。例如,當倉庫接到訂單,還需要用本子記錄用戶的需求和地址,現在直接通過WMS系統自動記錄,然后配合手持PDA等設備直接尋貨出庫。
如果你能明白上面的意思。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這不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公司到底該怎么“化”嗎?
在此基礎上,小編就繼續對“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這3個概念的核心作用進行深入闡述,以供大家作為參考,好讓大家心中有了底氣,雙腿有了力量,知道勁頭該往哪兒使。
信息化——提高效率的直接路徑

現在幫助企業信息化的工具非常多,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從即時通訊(如釘釘、企業微信、飛書)到OA辦公(如泛微、藍凌),從線上會議(如騰訊會議、ZOOM)到云盤和文檔編輯等工具,都有許多廠商提供各種支持,無論是SaaS級服務還是私有化部署。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要將常規工作信息化,現在已經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赡芪ㄒ坏碾y點在于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信息化工具。目前還有一些工具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些企業基于自己的管理經驗和需求,需要定制化的功能支持,而市面上的通用產品可能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需要額外付出更多的成本,無論是自己組建團隊開發,還是委托技術公司。
現在還有一種新的解決方案——無代碼平臺:這種平臺可以幫助企業更快速地構建應用程序,而無需編寫代碼。無代碼平臺提供了各種可配置的組件和模塊,使得企業可以更輕松地實現定制化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開發成本和時間。
前段時間在使用我司自主研發的云表無代碼平臺,為一家企業設計信息化方案的時候,有總結出3個明顯的優勢:
1.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ERP為例
根據數據統計,無代碼開發在企業內部信息化應用上能夠提升約67%的效率,相當于一個人的工作效率相當于2-3個人。而且無代碼開發完成后,測試和優化的周期也大大縮短。相比傳統編碼方式完成相同的項目可能需要3個月的時間,而無代碼開發預計只需1個月左右即可完成。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時間成本,無代碼開發在降本增效方面都具備絕對優勢。

2.逐步實施,全面管理企業生命周期
與過去繁瑣的代碼開發不同,無代碼開發采用所見即所得、快速開發的特性。許多業務實踐或優化可以在幾分鐘內開發出來,并獲得效果反饋。這將直接改變企業數字化戰略計劃,使數字化整體規劃過程更加從容。不再擔心一旦開始開發就無法修改、無法回頭的問題。模塊化的開發模式使整個業務更加靈活,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png)
3.全員參與,促進企業數字化落地
與傳統編碼必須由IT人員參與的情況不同,通過無代碼平臺,一些基礎性的改動或開發工作已不再需要IT人員全程參與,業務人員也能根據自身需求,通過平臺配置項快速完成業務變更和修改。在IT資源緊缺的公司,這種模式將大大提高員工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更好地推動企業數字化落地。
通過無代碼開發模式,更多企業可以以低成本、低門檻的方式開啟自身的信息化之路。

數字化——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前提
根據百度指數顯示,“數字化“是當前三個詞中流量最大的概念。我們也經常聽到“數字化轉型“這一說法。
數字化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獲取詳細全面的統計數據,從而對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整和優化,以獲得更大的利潤。
因此,數字化的關鍵在于數據記錄和數據分析。
與信息化建設相比,數字化的實施似乎更為復雜,因為僅僅購買幾個系統并不足以完成數字化。真正困難的是推廣數字化平臺的使用,尤其是讓企業員工理解他們的操作意義。如果出現數據失真或缺失的情況,可能會對企業的數字化效果造成重大影響。為了實現數字化的平穩推進,需要一個易用的數字化平臺,特別是像云表平臺這樣具備強大能力邊界的企業級無代碼平臺,在企業數字化升級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企業級無代碼平臺的最重要意義在于成為支持各部門、各業務開展的信息化重要“支柱“,就像下圖所示,能夠無縫銜接各類業務系統。

智能化——重復性工作的終點
當我們談論智能化時,不得不提及最近備受矚目的ChatGPT。作為新一代的大數據模型,它讓AI行業邁向了新的階段。然而,盡管ChatGPT的熱度正在攀升,但在實際應用中,它還主要停留在文字層面。要讓AI技術有效地輔助各種真實的工作場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前,我們接到訂單后需要與用戶進行溝通,然后將訂單錄入電腦,再打印出標簽。客戶只需要下單,WMS系統通過CRM系統同步的信息,直接使用設備自動打印取貨訂單,員工用手持PAD等設備指引尋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貨物位置,然后掃描二維碼出庫,減少了人工失誤,提高的出貨率優化了尋貨路線,使得整個流程更加高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有在工廠中的AGV運輸車,智能機械臂。這些都是智能化的示例。

總結
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并不是按照遞進的發展階段來看待。然而,智能化卻是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最終目標,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是從業務到數據的轉變,而數字化則是從數據到業務的轉變。數字化可以被視為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它廣泛深入地運用著信息化的成果。通過數字化,我們不僅僅收集和分析數據,還能預測數據、經營數據,進一步延伸了信息化的范疇。應該強調的是,數字化并不會脫離信息化,它只是將信息化建設中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解決了,實現了系統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同時,數字化還能對這些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對企業的運作邏輯進行數字建模,有效指導并服務于企業的日常運營。
綜上所述:信息化是基礎,數字化是方向,而智能化則代表了未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都是以提高企業生產力、降本增效為目標。因此,一切都要以實際需求出發,切忌盲目跟風。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