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棱鏡觀察|極氪銷量遇阻?千里智駕左手服務吉利、右手對標華為
智能駕駛賽道的整合持續升級。
今年8月,有消息稱,極氪智駕團隊、吉利研究院以及曠視科技旗下的智駕品牌—邁馳智行,將一同合并進入重慶千里智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里智駕),涉及數千人規模。
9月15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披露公告,重慶千里智駕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極氪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正式對外公示。按照計劃,千里智駕與浙江極氪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設立合營企業,從事智能駕駛軟件、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的研發和銷售業務。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千里智駕、極氪分別持有合營企業48%、47%的股權,由千里智駕、極氪共同控制。此前,極氪已于2024年底完成無圖城市NZP的全棧自研和量產上車。
今年3月,千里科技和吉利汽車集團基于深度工藝合作,正式發布了千里浩瀚智駕系統。其中,千里浩瀚H3、H5、H7對應于千里智駕1.0方案的三個版本。此外,千里科技將在年內發布L3級別的智駕解決方案:“千里智駕2.0”,對應千里浩瀚H9。
基于地平線J6系列、英偉達Orin X/Orin Y。就是截至目前,已知的公開信息是,極氪自研方案對應千里浩瀚H7和H9兩個版本,并且已經升級至基于英偉達最新一代Thor平臺開發。此外,H3和H5版本則
此前,有消息稱,千里科技聯席總裁王軍將擔任千里智駕的CEO,前極氪智駕副總裁陳奇擔任聯席CEO。這意味著,此次千里智駕和極氪合資公司的落地,上述兩位CEO的分工或有所區隔,是否分別主攻不同等級智駕方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周,按照官方披露的消息,后續千里智駕會設立“千里浩瀚”公司,為吉利進行輔助駕駛專項服務。從上述材料匯總來看,這家和極氪成立的合資公司大概率就是“千里浩瀚”。而從實際落地和能力來看,極氪的自研團隊仍大幅領先于曠視孵化的邁馳智行。
這意味著,后續千里智駕允許更為靈活地為其他車企客戶給予服務,而王軍可能主導其他車企的業務拓展,陳奇則是繼續為吉利負責,其還是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
同時,千里科技還對外宣布,將與吉利共同推動整車研發及Robotaxi服務,計劃未來18個月內在全球10城落地商業化服務,雙方未來也會設立專項服務公司。
要面向整個行業輸出解決方案。目前,千里智駕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均已更新為王軍,后者曾主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業務拓展。就是除了服務吉利體系,千里智駕的核心目標肯定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給出的數據,今年1-8月,極氪自研方案(以標配城區NOA統計,下同)上車交付量接近12萬輛,排名全市場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小米、蔚來、小鵬、理想),在第三方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首位(華為是選裝配置)。
此外,考慮到極氪母公司和千里智駕股東均有吉利,后者關聯方戰略投資的芯擎科技后續有可能會導入自研芯片。今年3月,芯擎科技的首顆自動駕駛芯片“星辰一號(AD1000)正式發布,NPU算力512 TOPS,通過多芯片協同可建立最高2048 TOPS算力。
加上此前已經量產上車的“龍鷹一號”智艙芯片,以及千里科技聯合階躍星辰、吉利共同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艙Agent OS,千里系也成為國內第二家同時具備艙駕計算平臺和方案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另一家是華為)。
上述架構體系也得到了證實。
千里科技副董事長)表示,公司將與階躍星辰、千里科技等擁有自研大模型頂尖能力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構建起包含算力中心、大模型、智能架構、智駕、智艙、芯片、手機、衛星、飛行器等的完整智能化生態。就是此前,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李傳海(也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給出的預測數據,以今年上半年吉利集團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11.20%,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44.30%)進行估算,千里智駕至少手握一張進階輔助駕駛決賽圈的入場券。
而對于千里科技、千里智駕、王軍來說,想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當下以及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無疑就是老東家—華為。事實上,華為引望有「鴻蒙五界」兜底,千里智駕同樣有吉利系兜底,兩者都是有強大的靠山。
今年3月,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吉利要與千里科技共同打造“第二個華為引望”,顯然,戰略目標非常明確。
2024年1月16日華為正式成立引望承接車BU業務,以獨立平臺進行運作。就是目前,華為正處于瘋狂擴張版圖的黃金周期。在王軍離開華為車BU之后,接棒者—靳玉志能夠說是拿到了一張王牌:就
隨后,靳玉志出任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首任CEO,打造智能化增量部件供應商的目標也不再受制于和鴻蒙智行的微妙關系。同時,引望的更愿景目標是打造成為一個車企共同參與的開放平臺,并且深度綁定(入股+供應鏈合作)。
截至目前,華為乾崑智駕的客戶,除了涵蓋鴻蒙智行的“五界”,還有阿維塔、深藍、嵐圖、猛士、傳祺、方程豹、奧迪等多個品牌,覆蓋轎車、SUV、MPV、越野等多種車型,價格區間從15萬-100萬級別。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8月初,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新車交付量已經突破100萬輛。而在此之前,達到這個里程碑的,僅有特斯拉和理想的自研方案。
業界平均水平的2-4倍。就是在用戶使用數據層面,截至2025年7月底,華為乾崑輔助駕駛總里程達到40.5億公里。2025年7月份,人均輔助駕駛里程達到699公里,
同時,華為乾崑智駕的差異化優勢還體現在“全家桶”模式(從芯片、傳感器、域控制器到核心軟件算法),這個過去被傳統汽車Tier1驗證過的成功模式,盡管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經歷分崩瓦解(被中國本土供應商的崛起沖擊),但優勢依然明顯。
和單一產品供應商不同的是,全棧智能化增量部件供應商的首要目標是做大市場份額,追求的是提升單車搭載價值,這意味著,后者在與車企合作談判中具備更大的靈活性。
比如,在當下市場,華為乾崑智駕是唯一一家允許自主定價的輔助駕駛系統方案提供商,而這也是幾年前英偉達CEO黃仁勛為汽車業務模式設定的長期愿景:硬件不賺錢,軟件才是利潤。
相比于那些已經下場猛干“白盒模式”(甚至包括卓馭這樣的頭部工藝咖,至于其他二級供應商角色的算法供應商更不例外)的玩家,華為乾崑智駕是在用華為的終端品牌效應來尋求商業模式的突圍:智駕與車型品牌無關。
這也有了行業幾乎獨一份的,由供應商來主導終端智駕選裝包的價格調整。相比而言,絕大部分供應商依然還在與車企圍繞開發費、軟件授權費上討價還價。
今年6月,華為通過官方渠道再次宣布對HUAWEI ADS乾崑智駕高階特性包實施限時優惠,活動期為202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一次性買斷價從原價3.6萬元降至3.2萬元,優惠4000元;年卡訂閱費由7200元下調至4999元,優惠2201元。
此前,華為的智駕功能在2024年也進行了兩次降價促銷。同時,在智駕方案配備上,華為得益于在關鍵傳感器領域的自研布局,更是進行了適配不同價位配置的梯次布局,包括為中高階方案引入視覺+激光雷達一體化方案。
而對于千里智駕來說,從始至終都在強調“AI大模型”是智能輔助駕駛的核心驅動力,這意味著,吉利系在前期必須為千里智駕攢夠大量的高質量實際道路行駛數據。但從目前新車配備率來看,仍核心依賴極氪車型。
今年初,極氪曾對外表示,通過全吉利的材料整合與共享,750萬輛搭載L2及以上輔助駕駛的車輛,已經具備平均每天行駛2億公里以上的數據體量。
不過,考慮到此前絕大部分吉利系品牌配置的是上一代的低像素前視一體機方案,難以滿足大模型對復雜場景的泛化需求,同時,還需更頻繁地更新數據閉環。
同時,極氪作為目前吉利系在高階智駕搭載量上的排頭兵,也在面臨新車銷量的增長困境。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8月,極氪在國內的新車交付量同比微降3.83%。
此外,去年以來持續熱銷的吉利銀河也在不斷加推基礎輔助駕駛版本(入門級L2),在銷量和高階智駕配置率上,顯然是有所權衡。這都給千里智駕的后續上車規模埋下風險。
而在非吉利系客戶層面,王軍帶領的千里智駕能拿下多少家客戶,是否可以搶到爆款車型,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畢竟,華為、Momenta、卓馭也都不是等閑之輩。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隨著市場頭部玩家持續發力,任務爭奪戰無疑將是一場白刃拼殺。市場競爭也快速轉變為科技迭代速度、生態壁壘與成本控制的綜合較量。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