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統屬性解讀
原文分享:https://bbs.deepin.org/post/281192
一、ls -ihl 每一列的含義

二、inode和block
理解inode要從文件存儲說起。
文件存儲在硬盤上,硬盤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存儲512字節(相當于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盤的時候,不會一個扇區一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
“塊”的大小,常見的是4KB,即連續8個sector組成一個block。
block(塊)
連續的8個扇區組成一個block 是文件存取地最小單位?inode(索引節點)
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也叫i節點 用于存儲文件元信息?

inode和block的作用
- block的作用:用來存真正的數據內容;
- inode的作用:用來存數據的元信息的,所謂元信息指的就是該數據的一些屬性,特性。
inode 詳細介紹
inode可以記錄的信息有哪些?
可以是文件權限(rwx)的記錄,文件的屬組,屬主,文件大小,時間戳等,這種存儲文件元信息的區域聚焦做inode,中文譯名“索引節點”,也叫 i 節點。因此一個文件必須占用一個inode,但至少占用一個block。
注1:inode并不包括文件名,其實文件名是存放在目錄當中的,linux系統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錄也是一種文件。即查看目錄中的文件,cd 跳轉到指定目錄后,通過 ls 查看目錄中的文件名。每個inode都有一個號碼,系統用inode號碼識別不同的文件。對于用戶,文件名只是inode號碼便于識別的別稱。
注2:inode 也會消耗硬盤空間,所以格式化的時候,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盤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區,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 inode 區,存放 inode 所包含的信息。每個 inode 的大小,一般是128字節或256字節。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關注單個 inode 的大小,而是需要重點關注 inode 總數。inode總數在格式化的時候就確定了。
inode編號
每一個 inode 都有一個編號,系統根據 inode 編號可以快速的計算出 inode 信息在磁盤 inodes 存儲區的偏移,然后從中獲取 inode 信息,再根據 inode信息中記錄的 Block 塊位置,從Block存儲區讀出文件內容每個inode都有一個號碼,操作系統用inode號來識別不同的文件。
inode 編號在一個文件系統中是唯一的,多個文件系統之間可能會出現相同的編號,下圖磁盤存儲結構示意圖中 /dev/vda1 和 /dev/vda2 在各自的文件系統中 inode 編號是唯一的。

Unix/Linux系統內部不是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號來識別文件。對于系統來說,文件名只是inode號便于識別的別名。表面上用戶是通過文件名打開文件,實際上系統內部分成三個步驟:
- 系統找到這個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
- 通過inode號,獲取inode信息;
- 根據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數據所在的block,讀出數據。
其實系統還要根據inode信息,看用戶是否具有訪問的權限,由就指向對應的數據block,沒有就返回權限拒絕。
查看 inode 信息
使用 stat 命令查看inode信息

ls -i 直接查看文件 i 節點號
也可以通過 stat 查看文件 inode 信息,查看 i 節點號

df -i 查看硬盤分區的 inode總數 和 已使用 情況

上述文件字段解釋:
- 文件系統:文件系統
- inodes:文件系統中的inodes總數量
- 已用I:inodes已經使用了的數量
- 可用I:inodes 可供使用的數量
- 已用I%:已經使用了的inodes百分比
- 掛載點:文件系統的掛載點
inode 特性帶來的問題
由于 inode 號碼和文件名分離,導致一些Unix/Linux 系統具備以下幾種特有的現象。
- 文件名包含特殊符號,可能無法正常刪除。這時直接刪除 inode ,能夠起到刪除文件的作用;
find ./* -inum 節點號 -delete
?
- 移動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變文件名,不影響 inode號碼;
- 打開一個文件以后,系統就以 inode 號碼來識別這個文件,不再考慮文件名。
這種情況使得軟件更新變得簡單,可以在不關閉軟件的情況下進行更新,不需要重啟。因為系統通過 inode 號碼,識別運行中的文件,不通過文件名。更新的時候,新版文件以同樣的文件名,生成一個新的 inode ,不會影響到運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運行這個軟件的時候,文件名就自動指向新版文件,舊版文件的 inode 則被回收。
硬鏈接與軟鏈接
硬鏈接
通過文件系統的 inode 鏈接來產生新的文件名,而不是產生新的文件,稱為硬鏈接。
一般情況下,每個 inode 號碼對應一個文件名,但是 linux 允許多個文件名指向同一個 inode 號碼。意味著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名訪問相同的內容。
ln 源文件 目標文件(名)
?
運行該命令之后,源文件與目標文件的 inode 號碼相同,都指向同一個 inode。inode 信息中的鏈接數這時就會增加1。
當一個文件擁有多個硬鏈接時,對文件內容修改,會影響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刪除一個文件名,不影響另一個文件名的訪問。刪除一個文件名,只會使得 inode 中的鏈接數減1.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對目錄做硬鏈接。
通過 mkdir命令創建一個新目錄,其硬連接數應該有2個,應為常見的目錄本身為1個硬鏈接,而目錄下的隱藏目錄 .(點號)是該目錄的又一個硬鏈接,也算是1個硬鏈接數。
[root@hero ~]# mkdir /oldboy/oldboy
[root@hero ~]# ll -d /oldboy/oldboy
drwxr-xr-x. 2 root root 6 3月 17 09:11 /oldboy/oldboy
[root@hero ~]# ll -a /oldboy/oldboy
總用量 0
drwxr-xr-x. 2 root root 6 3月 17 09:11 .
drwxr-xr-x. 3 root root 181 3月 17 09:11 ..
?
隱藏目錄中的 . 表示當前目錄,它是當前目錄的一個硬鏈接,和當前目錄擁有相同的inode編號。我們執行一個文件需要輸入類似 ./test 的命令,命令中的 . 表示的就是當前目錄; .. 表示當前目錄的父目錄,它是父目錄的一個硬鏈接,和父目錄擁有相同的inode編號。還記得返回上一層的命令 cd ..嗎?這里的 cd ..表示的就是當前目錄的父目錄。
軟鏈接
軟鏈接就是再創建一個獨立的文件,而這個文件會讓數據的讀取指向它連接的那個文件的文件名。
ln -s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
例如,文件A 和 文件B 的 inode 號碼雖然不一樣,但是 文件A 的內容是 文件B 的路徑。讀取 文件A 時,系統會自動將訪問者導向 文件B 。這時,文件A 就稱為 文件B 的軟鏈接 soft link 或者符號鏈接 symblic link。
這意味著,文件A 依賴于 文件B 而存在,如果刪除了 文件B,打開 文件A 就會報錯。這是軟鏈接與硬鏈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 指向 文件B 的文件名,而不是 文件B 的 inode 號碼,文件B 的 inode 鏈接數不會因此發生變化。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