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讀后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列子·湯問篇》在本書開頭,作者用愚公移山為引子,引出編程精要.作者從編程的結構說起,”順序,選擇,循環”.實際上也是如此,程序執行的順序基本是以上結構(除了goto語句).記得當初剛剛學習編程時,每每遇到程序的運行結果和預料不相同時,就會使用調試的方法看代碼執行的順序,然后找到錯誤.寫出一個程序,首先要理清程序執行的順序,你想要讓程序執行的順序.作者強調,”所謂編程實際上是把一件事情交給計算機去做,你認為這件事該如何做,就用“程序語言”的形式描述給計算機。如果你原本就不明白如何去做,那么你也不要期望計算機去理解你想要做什么。所以編程的第一要務是先把事情分析清楚,事件先后的邏輯關系和依賴關系搞清楚,然后再去代碼實現。”我們面對要求在開始動手編程之前,要花費一定時間思考,思考也是編程的一部分,思考加快編程的時間,讓編程更有效率。我認為在我們這個專業,這個大道就是代碼的靈魂,是程序員在設計代碼時的邏輯思路,編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有電腦來完成,而程序員的工作就是通過編碼告訴電腦怎么去完成這個工作,在這個工作中有什么規則。
另一部分讓我感受頗深的是作者講解管理團隊的部分。如今我還沒有自己的團隊,但我想我到時候會組一個隊伍,我也很期待有幾個人我們一起寫一個項目,但是,一個隊伍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比如出現分歧怎么辦,比如任務的具體分配,到底是彈性好些,還是應該是剛性的。書上舉了很多案例,供人參考。做團隊需要先做制度,制度決定管理。工程開始前需要明確的角色確定。團隊內部的管理需要站在第三方來觀察,清晰的了解了規律并分析。想要團隊內人員的角色發生轉換時,要先讓他有思想的轉換,具有相關意識后在考慮任用的問題。
”在很多的時候,我所聽到的溝通,都是一種形式。例如與客戶吃飯或者打回訪電話。其實溝通是具有目的性的,如果在沒有明確目的的情況下與客戶溝通,那將是浪費客戶和自己的時間。這種目的,可以是了解項目的訊息、挖掘潛在的項目……最末了,才是交流感情”,書中著重強調了這個問題。在與客戶溝通時盡量使用客戶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不要一味追求UML什么的,效率才是在溝通中要去追求的。在需求階段制定與客戶的溝通計劃,確立項目的實際目標及遠期方向。做項目留下歷史記錄為項目的后繼開發、維護提供可能。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