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機環境
操作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64 位
處理器:i5-11400H 2.7GHz
內存:16GB
硬盤:500GB+1TB SSD
顯卡:RTX 3050 Ti
想學習好云計算運維,第一步就是要安裝好 Linux 系統
在一般學習生活中,我們接觸更多的是 Windows 系統。想要便捷的使用 Linux,我們可以借助虛擬化工具。
1 安裝 VMware Workstation 虛擬機軟件
1.1 下載 VMware:
搜索引擎搜索
去官網下載:VMware Workstation 官網
? 我這里下載的版本是 17.6.3
1.2 安裝 VMware:
注:自 2025 年 3 月起,博通(Broadcom)宣布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6.3 及后續版本完全免費,不再需要許可證密鑰,適用于個人、企業及教育用途。如果安裝過程中有遇到任何收費項目,不用懷疑你安裝到了盜版。
下載好,雙擊打開
點擊下一步。
勾選“我接受許可協議中的條款”,點擊下一步。
如果需要更改安裝路徑可以,點擊更改。點擊下一步。
建議取消勾選用戶體驗設置選項,點擊下一步。
下一步
點擊安裝,等待安裝完成

安裝完成。
2 安裝 Ubuntu、Rocky 操作系統
Linux 是一種開源、免費的操作系統內核,由林納斯·托瓦茲于 1991 年首次發布。它基于 Unix 設計,具有高穩定性、安全性、可定制性,廣泛應用于服務器、嵌入式設備、超級計算機和個人電腦。
環境設置
編輯虛擬網絡,方便管理,可自行設置。
選擇虛擬網絡編輯器。
選擇 VMnet8,修改?絡環境?段為 10.0.0.0
進入 NAT 設置后,修改網關為 10.0.0.2
檢查主機相關服務是否啟動。
確認 VMware 相關服務已啟動,特別是 DHCP 與 NAT 服務。
打開服務管理器,可以通過:
1.使用運行命令:同時按下 Win + R 鍵,輸入 services.msc,然后按回車鍵。
2.通過計算機管理:右鍵點擊開始按鈕,選擇“計算機管理”,然后在左側欄中找到“服和應用程序”。
2.1 Rocky 鏡像下載
官網地址:https://rockylinux.org/zh-CN
鏡像地址:https://www.rockylinux.cn/download
? 我這里下載的 Rocky 的鏡像為 Rocky-9.6-x86_64-dvd.iso
2.2 Rocky 安裝
點擊新建虛擬機
選擇默認配置即可
選擇"Rocky-9.6-x86_64-dvd.iso"鏡像
編輯虛擬機名稱,修改虛擬機安裝位置。
設置虛擬機磁盤大小為 100GB,選擇“虛擬磁盤存儲為單個文件”。
自定義硬件配置。
點擊“內存”,調整內容容量為 4GB
點擊“處理器”,勾選 cpu 虛擬化能力
設置好硬件后點擊“關閉”,退出編輯硬件頁面,點擊完成。
開啟虛擬機,進入安裝界面。
通過上下鍵移動光標(高亮顯示),選擇 “Install Rocky Linux”
等待片刻,會進行系統的基本信息啟動配置。
選擇簡體中文,點擊“繼續”
選擇“安裝目標位置”
點擊“完成”即可,回到安裝界面
選擇“軟件選擇”
根據需求選擇安裝的環境。
點擊“完成”,回到安裝界面,選擇“時間和日期”
確認時間為亞洲上海,如果時間不對,可以自己調整
點擊“完成”,回到安裝界面,選擇“網絡和主機名”
在左下角修改主機名,點擊“應用”。
當前主機名會對應更改。
點擊右下角“配置”,進行網絡編輯。
選擇 IPv4,方法設置為“手動”
地址設置為 10.0.0.110/24/10.0.0.2 DNS 設置為 10.0.0.2
點擊“保存”
重啟一下以太網,即可已看見網絡已修改
點擊“完成”,回到安裝界面,選擇“ROOT 密碼”
設置 Root 用戶的密碼為 123456
勾選 “允許 root 用戶使用密碼進行 ssh 登錄”
由于設置的是弱密碼,兩次點擊“完成”,回到安裝界面,選擇“創建用戶”
用戶名設置為 zgh,密碼設置為 123456
勾選“將此用戶設置為管理員”
由于設置的是弱密碼,兩次點擊“完成”,回到安裝界面。
點擊“開始安裝”,等待安裝完成。
點擊“重啟系統”
輸入賬號、密碼(注意開啟鍵盤數字鍵)
進入系統
輸入 ip a 查看 ip 信息、uname -a 查看內核/系統信息
Rocky 系統安裝完成。
2.3 Ubuntu 鏡像下載
官網地址:https://cn.ubuntu.com/,https://ubuntu.com
鏡像地址:https://cn.ubuntu.com/download, https://ubuntu.com/download
? 我這里下載的是 ubuntu-24.04.2-desktop
2.4 Ubuntu 安裝
同樣新建虛擬機
依舊默認配置
選擇“ubuntu-24.04.2-desktop.iso”鏡像。
填寫簡易安裝信息
編輯虛擬機名稱,修改虛擬機安裝位置。
設置虛擬機磁盤大小為 100GB,選擇“虛擬磁盤存儲為單個文件”。
自定義硬件后,點擊“完成”
開啟虛擬機,等待片刻就會進入到圖形界面的系統配置。
選擇“簡體中文”,點擊“下一步”
默認,點擊“下一步”
選擇“漢語”作為鍵盤布局,一般為默認。
可以在下方輸入框中進行簡單測試。
確認無誤后,點擊“下一步”
選擇“我現在不想連接到互聯網”,點擊“下一步”
建議直接斷開網絡,鼠標移到右上角,將“wired”選項關閉。
點擊“跳過”
選擇“安裝 ubuntu”,點擊“下一步”
選擇“交互安裝”,點擊“下一步”
選擇“默認合集”,點擊“下一步”
默認不勾選,點擊“下一步”
選擇“擦除磁盤并安裝 Ubuntu”,點擊“下一步”

填寫好用戶信息,點擊“下一步”
時區默認中國,上海,點擊“下一步”
點擊“安裝”
等系統安裝完畢后,點擊右下角的"立即重啟"
輸入賬號,密碼,登錄 Ubuntu
輸入 ip a 查看 ip 信息、uname -a 查看內核/系統信息
3 通過遠程終端登錄到系統
在 Linux 系統中,終端工具是核心操作方式之一,無論是系統管理、開發調試還是日常使用,終端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3.1 下載 MobaXterm:
搜索引擎搜索
去官網下載:MobaXterm 官網
? 這里我下載的版本是 MobaXterm_Portable_v25.2
下載好軟件后,解壓即可使用。
打開后,主界面是這樣。

點擊左上角“session”選項,進行遠程連接。
選擇 SSH,在“Remote host”中填入“目標主機 IP 地址”
確認主機與虛擬機之間通信是正常的。
確認目標主機IP地址

勾選“specify username”,并點擊人物頭像,用戶設置界面。
點擊“New”按鈕,新建用戶。
新建一個用戶
username、password為虛擬機的用戶密碼
保存后,點擊“OK”退出
選擇對應的用戶,點擊"OK"
MobaXterm 成功遠程登錄到 Rocky110
Ubuntu操作同理,但需要注意,Ubuntu默認沒有安裝ssh服務,且不允許root用戶遠程登錄
Ubuntu 中默認 root 用戶鎖定且沒有密碼。
設置 root 密碼為“123456”
sudo passwd root
Ubuntu 管理端安裝 openssh 服務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查看 SSH 服務是否開啟。
sudo systemctl status ssh.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rt ssh.service
打開 ssh 的修改文件 /etc/ssh/sshd_config
將“PermitRootLogin prohibit-password 修改為 PermitRootLogin yes”
重啟 ssh 服務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service
在 MobaXterm 測試,成功遠程登錄到 Ubuntu120
3 Linux 基礎命令
用戶:
whoami、who、id
信息:
pwd、ls、cat、tree
文件:
創建:mkdir、touch
復制:cp
轉移:mv
刪除:rm
系統
CPU:lscpu
內存:free
進程:ps aux、 pstree -p
系統版本:cat etc/os-release
內核版本:uname -r
命令幫助:
-h、--help、help 命令
日期時間:
date、timedatectl
歷史命令:
history
主機名:
hostname、hostnamectl
網絡信息:
ss、netstat、ip、ifconfig、route、ip route
4 網絡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節點-鏈路
邊緣節點:服務器、客戶端
中間節點:通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
交換機:基于 MAC 地址轉發數據(數據鏈路層)。
路由器:基于 IP 地址路由數據(網絡層)。
OSI 七層模型(理論參考):
應用層(HTTP/FTP等)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TCP/UDP)
網絡層(IP)
數據鏈路層(MAC幀)
物理層(比特流)
TCP/IP 四層模型(實際應用):
應用層
傳輸層(TCP/UDP)
網際層(IP)
網絡接口層
IP 地址:
IP地址是互聯網上的設備的唯一標識符,用于路由數據包并確保它們到達正確的目的地
IPv4使用32位二進制數字表示IP地址,通常呈現為4個由點分開的十進制整數,每個整數的取值范圍為0到255。
? IPv4 地址可以分為兩部分:?絡部分和主機部分。
網絡部分:用于標識網絡的唯一標識符,表示設備所在的網絡。
主機部分:用于標識該網絡內的具體設備(主機)。
IPv4地址按用途和范圍分為A、B、C、D、E類。其中A類用于大型網絡,B類用于中型網絡,C類用于小型網絡,D類用于組播,E類保留為實驗用途。
| IP 類別 | 1-8 位 | 9-16 位 | 17-24 位 | 25-32 位 |
|---|---|---|---|---|
| A 類 | 網絡 ID,最高位 0,十進制取值范圍 0-127 | 主機 ID | 主機 ID | 主機 ID |
| B 類 | 網絡 ID,最高位 10,十進制取值范圍 128-191 | 網絡 ID | 主機 ID | 主機 ID |
| C 類 | 網絡 ID,最高位 110,十進制取值范圍 192-223 | 網絡 ID | 網絡 ID | 主機 ID |
| D 類 | 網絡 ID,最高位 1110,十進制取值范圍 224-239 | |||
| E 類 | ||||
IP 地址的應?范圍,主要劃分為兩類
公共IP地址:互聯網上設備擁有的唯一地址
私有IP地址:不直接用于互聯網,通常在局域網中使用
傳輸層協議 TCP\UDP
TCP 協議
TCP 即傳輸控制協議,是?種?向連接的、可靠的、基于字節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
面向連接:在進行數據傳輸之前,需要先建立連接,傳輸完成后再釋放連接。
可靠傳輸:通過確認機制、重傳機制、滑動窗口機制等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確保數據無差錯、不丟失、不重復且按序到達。
字節流傳輸:TCP 將應用層的數據看作是無結構的字節流進行傳輸,它會根據網絡情況和接收方的緩存情況,將字節流劃分成適當大小的報文段進行發送。
UDP 協議
UDP即??數據報協議,是?種?連接的、不可靠的傳輸層通信協議。
無連接:在傳輸數據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直接將數據發送出去。
不可靠傳輸:不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沒有確認機制、重傳機制等,數據可能會丟失、重復或亂序到達。
數據報傳輸:UDP 將應用層的數據封裝成一個個獨立的數據報進行傳輸,每個數據報都有自己的首部和數據部分。
5 Web 基礎知識
HTTP 協議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一種用于分布式、協作式和超媒體信息系統的應用層協議。
瀏覽器訪問?站的過程
1 在瀏覽器地址中輸入網址
2 DNS解析域名,獲取服務器IP地址
2.1 DNS緩存查詢
2.2 DNS遞歸查詢
2.3 返回IP服務器IP地址
3 TCP連接
3.1 三次握手
3.2 四次握手
4 HTTP請求
4.1 發送請求參數到服務器
4.2 服務器返回內容
5 客戶端瀏覽器渲染頁面
5.1 獲取HTML、CSS、JS等各種資源
5.2 渲染模塊CSS、JS等
5.3 構建DOM樹
5.4 樣式計算,布局
5.5 生成效果頁面
HTTP 的?作機制
1 建立連接
客戶端(通常是瀏覽器)通過TCP/IP協議與服務器建立連接。
2 發送連接
一旦連接建立,客戶端會向服務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
3 處理請求
服務器接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后,會解析請求行和頭部字段,查找所請求的資源,并準備相應的響應。
4 發送響應
服務器將處理后的響應發送回客戶端。
5 關閉連接
連接在請求和響應之后通常會被關閉,以釋放系統資源。
請求報文
起始行:(start line),開始行,請求行,描述了請求的基本信息
頭部字段合集:(header),首部行,使用 key: value 格式詳細的說明報文
消息正文:(entity),實體(body),請求數據,可以沒有
響應報文
起始行:(start line),開始行,狀態行,描述了響應的基本信息
頭部字段合集:(header),首部行,使用 key: value 格式詳細的說明報文
消息正文:(entity),實體(body),響應數據,可以沒有
HTTP 請求可以使?多種請求?法
主要“GET、HEAD、POST、PUT、DELETE”
狀態碼
主要“ 200 成功、404 失敗”
HTTP 的重要特點
?連接
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
?狀態
HTTP協議是無狀態協議,對于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無狀態, 這就意味著每個HTTP請求都是相互獨立的,服務器在處理請求時不會保留先前請求的任何狀態信息,每個請求
都是獨立的、不相關的操作。
部署 Nginx
Ubuntu 環境部署 Nginx
安裝Nginx
apt install nginx nginx-core fcgiwrap nginx-doc
查看服務狀態
systemctl is-active nginx
netstat -tnulp | grep nginx
在宿主機中輸入網址 10.0.0.13,Nginx 安裝成功。
web 實踐
刪除默認配置
rm -f /etc/nginx/sites-enabled/default
定制應用頁面
mkdir /data/server/nginx/web{1..3} -p
echo "nginx web1" > /data/server/nginx/web1/index.html
echo "nginx web2" > /data/server/nginx/web2/index.html
echo "nginx web3" >
/data/server/nginx/web3/index.html
定制配置文件
cat > /etc/nginx/conf.d/vhost.conf <<-eof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web1.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1;
}
server {
listen 81;
server_name www.web2.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2;
}
server {
listen 82;
server_name www.web3.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3;
}
eof
重啟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訪問站點信息
curl www.web1.com
curl www.web2.com
curl www.web3.com
部署 server 成功
6 文件操作命令
文件系統
操作系統用于組織和存儲文件及數據的方法和數據結構。
常見目錄
用戶:/root、/home
設備:/dev
命令:/bin、/sbin、/user/bin、/usr/sbin
系統:/var、/usr、/etc、/proc
文件管理
確認文件屬性信息
精簡的屬性信息:
ls -l、ll
文件的云數據屬性信息:
file
文件的狀態信息:
stat
查看:
cat、head、tail、more、less
編輯:
nano、vim
信息輸出:
echo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