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第四章讀后感
本章主要講的是內存。何為內存?我們知道,計算機是用來處理數據的,而處理數據儲存的位置就是內存和磁盤,第四章主要講的是內存。
內存的實體其實就是一個電子元件,叫內存IC,內存IC上有很多引腳,用于為內存IC指引地址方便讀寫數據,如下圖所示。

儲存的數據,比如數據信號引腳D0-D7一共八個也就是一次輸入8位也就是一字節的數據,而地址引腳一共10個,也就是1024個字節,為什么是1024個?這里這樣解釋,0000000000-1111111111(二進制),2的十次冪等于1024,所以1024個字節也就等于1K,地址信號是儲存數據的地方,也就是說,上圖的內存IC的存儲空間是1KB。而我們知道,計算機的內存也不可能這么小,所以計算機的地址信號引腳會更多,接下來是內存的物理機制,我認為雖然是基礎,但是還是挺重要的。

如圖,將VCC中接入5V的電壓,給GND中接入0V的電源,使用A0-A9十個地址信號來指定數據的存儲場所,再將數據傳入數據信號,并將WR信號設為1,就完成了數據的寫入,數據的讀出也很好理解,通過地址信號指定數據存儲場所再將RD信號設為1。這里的WR(write)和RD(read)在圖1都有注釋。
書中還講到,程序員可以把內存IC想象為每層都儲存數據的樓房,是個挺有趣的說法,如下圖。

還有就是數據類型,這個東西在已經學到的JAVA課程中有學過,int、double、short、long、char等等...指針也很好理解,就是一個存儲數據的地址,數組在JAVA中也有學,但是書中所講的東西更明確,數組是內存的使用方法的基礎。
以上就是我對第四章的理解。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