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編程
接上篇【AI時代下普通小程序員的想法】。人類編程的發展呈現出幾個明顯趨勢:
一、編程更易學易用
例如:C → Java → AI,語言和工具不斷朝著降低學習與使用門檻的方向演進。
二、代碼耦合度不斷降低(decouple)
目的是讓代碼更貼近人的思維和常識,便于理解和維護。例如:
- DI(依賴注入):降低對象之間的耦合度
- IoC(控制反轉)容器:將對象的創建、組裝、管理與使用過程分離
- AOP(面向切面編程):將橫切關注點與業務邏輯解耦
不過要注意,低耦合是服務于人類程序員的特性,并不會提升程序的性能,反而可能讓程序更慢。
而未來,當 AI 成為編程的主力時,低耦合這一特性可能不再被需要(?)。
AI 編寫代碼是圍繞需求、測試、功能與性能驅動的,幾乎不必考慮人類是否易于閱讀。如下圖:

未來的編程方式可能是這樣的:
未來的程序員更像“程序員+產品經理”
- 1 名人類程序員管理 N 個 AI 程序員
- 人類程序員將需求、接口和測試任務分配給 AI,由其生成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程序組件
- 人類負責組合這些組件,而組件內部對人類來說是黑盒
- 相比于當前程序,這類組件的優勢在于極致的性能(可采用最底層語言、最優代碼,無需考慮可讀性)
(本文經過Deepseek潤色)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