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控制權
人類簡史中,作者描述了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宗教統治、政府統治,以及未來會出現的數據統治。基于最近幾年科技的發展來看,說的的確有道理。
當然,這三者不是遞進關系,也不是對立關系,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當人們處于一個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生活條件的社會環境時,自己決定做的事情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多大影響,想要能夠活下去,很多人會信奉宗教神靈,更像是唯心主義,雖然現實中無法改變,但尋求了心靈上的庇護和安寧。例如在遠古時代,外出捕獵和耕種受天氣影響,很多疾病也是未知的。在人類無法控制時,大多數人的目光會投向祈求神靈,雖然大概率是沒有實際效果的,但至少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正面效果。眾多大的宗教,例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信徒都會虔誠的祈禱,唯心得到安寧。
從宗教演變出來的政治則更具體一點,這里說的政治不僅包括現在的各國政府,還包括古代封建政權。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了一些假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一些因果、供需和社會穩定,構建一個穩定的政權,且不說這個政權的政治合不合理,是不是宣稱人人平等。至少能夠讓社會上的人遵循一定的原則來生活,遵循規則的去生活也能夠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影響,社會處于穩定狀態,這是從唯心主義向現實主義跨了一步。當然即使是政治,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政治能解決的問題是人的財產權、生存權等,例如你被人打了一頓之后,能找地方說理,法律條文就帶來了一定的社會規律。但是如果出現常年不下雨,政治也是沒法直接解決的。但是政治使社會穩定,勻出人力可以研究科學,科學可能能間接解決旱災問題。政治也可以進行賑災等多地區資源調度。所以長久以來,不是出現政權統治后宗教就消失了,而是會慢慢融合,但目前是以政權為主要統治地位。宗教范圍縮小。
而數據統治則更多人沒見過沒想過的了,不是說大數據完全代替政治,它也像政治和宗教的關系一樣,近幾年提出的數字化政府、數字化中國,數字化就是把一些政治需要的信息全部交到計算機系統中,可以理解為實施社會管理和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分析和操作,那當下則可以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操作,其實效果是一樣的,而且計算機的計算和決策、數據收集速度、數據處理速度等等都越來越墻,在大部分領域都已經超越了人類,那政治是人來手工實施,還是用計算機程序來實施,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人類社會體量太大,還沒做好被計算機和大數據接管的準備。但就想政治在宗教之后出現那樣,數據也在政治之后出現,慢慢融合。例如政府管理金融的話,則政府想方設法控制資金的流動,來激發社會資源的生產和分配,這些都是官員要忙的焦頭爛額的事情。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很多股票交易、量化基金等金融控制系統,很多資金流動已經是用這種計算機系統來完成,解放了人力。如果你不能理解,那再比如說以前去公安局辦理個居住證、或者是付錢交易都要銀行人員把鈔票用車運來運去的,現在都只需要用手機上的程序就能完成,這也是控制權從人轉移到了計算機和數據上的例子。
隨著神經網絡在2010年后的迅猛發展,加劇了數據統治的進程。相信未來大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夠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美好。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