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
1、軟件架構為軟件系統提供一個結構、行為、屬性的高級抽象。由構建的描述、構建的相互作用(連接件)、指導架構集成的模式、模式的約束。
2、軟甲架構設計的最終目的是 架構層級的復用
3、大多數原子構件永遠不會被單獨部署,盡管可以單獨部署;大部分原子構件都屬于一個構件家族,一次部署往往涉及整個家族。
4、構件:
獨立部署的資源
第三方組裝單元
沒有外部可見狀態
可以包含多個類元素,但一個類元素只能屬于一個構件
5、對象:
一個實例單元
外部可見狀態
封裝了自己的狀態和行為。
6、軟件架構風格:描述某一特定應用領域中系統組織方式的慣用模式。定義了一個架構定義、一個詞匯表(包含一些架構和連接類型)、一組約束(指出了系統是如何將這些構件和連接件組合起來)。
反應了領域中眾多系統所共有的結構和語義特性。
7、風格:
數據流風格:傳統編譯器
批處理:一批作為一組同時執行完后才能下一批。
管道-過濾器:前一個輸出是后一個輸入。
調用/返回風格
主程序/子程序:
面向對象:通過函數和過程的調用來交互
層次結構:下層對上層服務
獨立構件風格
進程通信:進程間消息傳遞:點對點、異步或同步、遠程調用(RPC)
事件驅動(隱式調用):事件觸發時響應
虛擬機風格
解釋器:解釋引擎、包含被解釋代碼的存儲區、一個記錄解釋引擎當前工作狀態的數據結構,以及一個記錄源代碼被解釋執行的數據結構。
基于規則的系統:人工智能領域、決策支持
倉庫風格:數據為中心
數據庫系統:
超文本系統:互聯網領域
黑板系統:知識源、黑板、控制:語音識別、知識推理。
閉環控制
反饋循環機制
C2
通過連接件綁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組規則運作的并行構件網絡;都有一個頂部和一個底部;構件與構件間必須通過連接件連接

8、層次架構風格
C/S架構:
兩層--胖架構
三層--瘦架構
B/S架構:
三層
MVC:視圖->控制器->模型->視圖
控制器:處理用戶交互
模型:處理應用程序數據邏輯部分
視圖:數據顯示、客戶交互
MVP:controller換成presenter(呈現)

MVVM: presenter換成ViewModel

9、面向服務的架構風格SOA
協議:

UDDI:服務注冊/查找
WSDL:服務描述:服務能做什么、怎么訪問服務、服務位于哪個協議的哪個地址
SOAP:服務連接,基于XML協議,包括:封裝、編碼規則、SOAP/RPC、綁定;簡單、可擴展
WEB Service:服務提供者、服務注冊中心、服務請求者。
服務注冊表:服務注冊、服務位置、服務綁定。
ESB:企業服務總線:消息的轉發、解釋、路由
10、架構復用
機會復用/系統復用
獲取/構造可以復用的軟件資產、管理資產、針對特定需求選擇可復用部分
10、DSSA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
專用于一類特定類型的任務,軟件構件集合。
垂直域、水平域
三個基本活動:領域分析(獲取領域模型、領域需求)、領域設計(獲取DSSA)、領域實現。
四種角色:領域專家、領域分析人員、領域設計人員、領域實現人員。
五個過程:定義領域范圍、定義領域特定元素、定義設計和約束、定于模型和架構、產生搜集可復用的產品單元。
三層次模型:領域開發環境、領域特定的應用開發環境、應用執行環境。
11、ABSD:架構驅動
視角和視圖來描述軟件架構、采用用例和質量屬性場景來描述需求
自頂向下
六個過程:
架構需求:(系統質量目標、系統商業目標、系統開發人員商業目標),生成初始邏輯模型
[
架構設計:標識構件映射成構件,分析構件間的相互作用,產生體系結構,設計評審
架構文檔化:架構規格說明書、測試架構需求的質量設計說明書
架構復審:外部人員復審
]
架構實現:用實體顯示出架構,實現構件,構件組裝成系統。
架構演化:對架構進行改變,按需求增刪構件,使架構可復用。
12、質量屬性
性能:系統響應能力,5s內返回結果;響應時間、吞吐量;增加計算資源、減少計算開銷、資源調度、并發。
可靠性:基本上同可用性。發生錯誤時正常運行。心跳、冗余、選舉、ping/echo
可用性:重要。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時間比例。兩次故障之間的時間長度。出現故障時恢復正常的速度。
安全性:給合法用戶提供服務,阻止非法用戶服務。入侵檢測、追蹤審計、用戶認證、用戶授權
可修改性:以較高性價比快速修改。抽象、信息隱藏、接口-實現分類
功能性:系統所能完成所期望的工作的能力。
可變性:架構的可擴展性。
互操作性:與其他系統進行交互,接口。
13、質量屬性場景:面向特定質量屬性的需求
刺激源、【刺激】、 【環境】、 制品、 【響應】、 相應度量。
用戶 操作 生產環境 操作對象(系統) 操作完成 操作的評估
14、架構評估
敏感點:實現某種特定的質量屬性、一個或多個構件所具有的特性。一個質量屬性
權衡點:兩個及兩個質量屬性的特性。多個質量屬性的敏感點。
風險點:可能出現問題的操作。
15、SAAM:基于場景的架構分析方法

16、ATAM:架構權衡分析法
活動領域:場景和需求收集、體系結構視圖和場景實現、屬性模型構造和分析、折中。以屬性為核心,主要針對: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可修改性。
效用樹:樹根-質量屬性-質量分類-質量屬性場景(葉子節點)。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