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行業的創新 - 創新的迷思 (5-6)
[這是和北大同學交流的講稿, 暑期課程-職業規劃與領導力發展 課程的一部分]
Myths of innovation
創新, 創新型人才, 創新型企業, 創新型國家, 這些都是最近時髦的詞匯, 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組工作, 看過創新的豬跑, 也吃過創新的豬肉, 在這里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這些內容好多可以從各種參考書中得到,并不是我獨創的見解。
迷思之五 – 要成為領域的專家, 才能創新
這個想法看起來沒什么錯, 我們不就是為了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才來上學, 拿學位, 希望拿到學位之后成為專家, 然后再開始這個領域的創新?
但是統計數據表明, 70% 的創新者說, 他們最成功的創新, 是在他們的拿手領域之外發現的。
Tim Berners-Lee 是一個物理學家,他在 1989年3月份提出了一個想法, 想利用 HyperText 實現方便的信息共享和更新。 他的老板看了之后, 說 “vague, but exciting”。 一年后, 他和同事們實現了通過互聯網的HTTP 協議通信, WWW 就這樣誕生了。
這個現在看起來這么順利成章的想法, 為什么是由一個物理學家, 而不是計算機學家實現出來? 事實上在WWW/HyperText 協議剛出現的的時候, 一些計算機專家非常看不起這個玩意 (根據我看到的 2001年資料) ,專家們認為, 一個文本文件上有一些文字, 有些是藍色的, 用鼠標一點, 就能打開另一個文件, 網頁上都不記錄狀態, 這算什么難度, 這又是什么創新呢? 這能在什么地方發表論文呢? 當時計算機科學家在搞 COM, DCOM, Remote Process Call 這樣一些高難度的東西。
事實上, 正是這種看似簡單的 stateless 的網頁, 改變了世界。
在中國甚至全世界, B2B 網站做的最好的是阿里巴巴, 它的創始人是學計算機, 互聯網專業的么?
最近新聞不斷的的 Nokia 公司, 它在進入通信領域之前, 是芬蘭一家做森林木材相關產品 (紙漿,衛生紙, 雨靴) 的企業。芬蘭全國人口只有500萬, 能用多少衛生紙和雨靴? 于是有一天公司領導決定創新, 他們看上了通信領域 – 但是當公司想去融資的時候, 專家們, 包括資本家們都笑話他們。 15 年之后, Nokia 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和通信企業, 擁有790億美元的營收。 當然Nokia 成了行業領頭羊, 成了專家之后, 也碰到了自己的問題。它不得不從自己著火的平臺跳進冰冷的海水里…
另一個例子是索尼公司的“單放機”(Walkman). 索尼公司在大型的收錄機取得成功之后, 其創始人盛田昭夫想進一步讓所有人都能隨時聽到音樂, 有了 “隨聲聽” 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在公司內部遭到很多阻力. 公司的專家們認為市場的認知是 - “收錄機,收錄機, 就要能收能錄”, 隨聲聽沒有市場, 他們還做了多次市場調查, 來證明大眾不會喜歡“只能放音樂, 不能錄音樂的小玩意” 。 盛田基于他對電子消費品的趨勢的洞察, 和對未來的直覺, 堅持推動研發, 甚至以自己辭職相要挾。 最后產品快要上市的時候, 大家要給它取名字, Walkman 是最后的候選名字之一。 公司請教了語言專家, 語言專家語重心長地指出, Walkman 是不符合語法的! 動詞不能修飾名詞, 改成 Walking Man 才是正解!
值得慶幸的是, 盛田昭夫沒有聽專家的建議。 Walkman (而不是walking man)上市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Walkman 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點燃了爆炸性的增長。
在Walkman 的生命周期中 (1979 - 2010), 它賣出了2.2億臺,開辟了一個市場, 引起許多廠商的效仿 (從Panasonic, Aiwa到國內的許多廠家)。 這是許多專家們當初想不到的。
為什么領域的專家有時候沒有領域外的創新者那么有創意? 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迷思之六 – 技術的創新是關鍵
這個想法對理工科的同學們來說更是自然不過, 很多同學孜孜不倦地跟蹤某編程技術各個版本的細節, 津津樂道其中奧秘。 大家的思想無外乎 - 我們就是要學習各種科學技術, 然后創新, 齊家治國平天下。 例如我們看看手機的發展歷史:
哪一個進步不是由于技術的進步導致的?
這當然不錯, 但是最有技術含量的手機, 在這個圖上還沒有顯示。 它是這個:
你看那天線, 那么粗, 里面都是技術啊!
這就是著名的Iridium 銥星計劃的手機, 它的確凝聚了多種先進的技術, 看似簡明的思想 – 我只用往天上發 66 顆衛星, 把地球全覆蓋了, 大家就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了。這比在地面上每隔幾十公里就建造一個手機基站要好不知多少倍. 對吧!
不幸的是, 這個服務在1998 年開始, 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申請破產保護了。
在事后諸葛亮看來, 銥星的想法有許多不靠譜的地方。
· 銥星的獨特價值點是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可以打電話, “荒無人煙”的定義是 - 人們很少去的地方! 它為最不常見的條件優化。 用戶在哪里? 他們大多呆在大城市里, 在房間里打電話。 但是在房間里反而打不了銥星電話。 它的說明書有這樣一段 – 當你在室內感覺通話效果較差時, 請走到室外, 把手機天線指向衛星所在的方位。 但是用戶哪里知道你的衛星是在哪一片天空中飛呀?
· 由于使 用了衛星通訊技術, 銥星的帶寬,延時都比不上普通手機。
· 銥星有用戶么? 當然有, 那些登山運動員,在南極科學考察的人士,想只身駕船周游七大洋的孤膽英雄們, 他們希望有一部這樣的電話。 但是這樣的用戶在全世界有多少呢? 銥星電話現在變成了一個租賃業務,為這些幾千, 幾萬用戶提供短期服務。與此同時, 全世界手機用戶早突破了10億。
我們在這里看到, 除了技術的創新, 還有很多方面的創新:
· 商業模式的創新
o 在網上買書
o 網絡競拍, 網店
o 網絡微量交易和支付
· 用戶體驗的創新
o www.hao123.com 有什么技術上的創新么?
o iPod 在用戶界面上的創新
· 生態系統的創新
o iPod/mac iTune client/iTune web site 在音樂購買/同步/播放整個流程中整合的創新。如果單獨拿出來和同類型產品比較, 各有千秋, 但是把各個環節整合得如此流暢, 打造成一個盈利的生態系統, Apple 公司目前遠遠領先其他競爭者。
搞 IT 技術的人們有時候把“功能的增加” 和 “技術的創新”等同起來。 但是功能的整合被很多人忽視 –
茶壺有這樣的組成部分, 茶壺蓋, 茶壺體, 茶壺把, 茶壺嘴. 各個功能還要有機結合起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下面的茶壺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了么?
[來源: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by Donald A. Norman]
大家在使用一些軟件的時候, 往往會覺得, 要說功能么,這軟件都有;可是怎么就這么難用呢? 一旦出現了好用的軟件 (也許功能一般) , 大家就呼拉一下都換軟件了。
上一篇: http://www.rzrgm.cn/xinz/archive/2011/07/09/2102052.html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