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之"三段論"
突然發現,邏輯學中的三段論其實可以用面向對象思想來解釋,而且比用數學的方法解釋更容易理解,更能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
三段論可概括為這個例子:如‘凡金屬都能導電’(大前提),‘銅是金屬’(小前提),‘所以銅能導電’(結論)。這稱為三段論法或三段論式。
用面向對象的思想來說,金屬是對象,能導電是金屬這個對象的方法,而銅這個對象繼承了金屬這個對象,所以銅也有金屬的方法,能導電!怎么樣,是不是很Perfect?
再來一個:一切有神論者都不是唯物主義者;某人是有神論者;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義者。
用面向對象的思想來說,有神論者這個對象不繼承自唯物主義者,某人這個對象繼承自有神論者,所以某人就不繼承自唯物主義者(typeOf("某人") != typeOf("唯物主義者")) 再
來一個:所有大學生都是青年;有的運動員是大學生;所以,有的運動員是青年。
用面向對象的思想來說,大學生對象繼承自青年這個對象,運動員這個對象類型有可能等于是大學生這個對象類型(typeOf("運動員") ?= typeOf("大學生")), 所以,運動員這個對象類型有可能等于青年這個對象類型。
通過進一步的思考,我發現所謂三段論其實就是對象繼承規則的另一種表述方式而已
第一個例子其實就是子對象繼承了父對象的方法而已
第二個,第三個例子就是自對象繼承了父對象的類型而已,或者說是父對象的類型決定了子對象的類型。
等等,我們好像少了個屬性的問題,繼承是可以繼承屬性的,那我們就“創造”一個:
所有的宅男都費紙,某人是宅男,所以,某人也費紙;這里“費紙”用來形容宅男,是宅男的一個屬性(對象的特征)
綜上所述,所謂三段式的推理本質其實就是面向對象的思想。
我還發現,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都是面向對象的,例如語言。
呵呵,有點想法總想表達出來,就是希望各位對在下的這個“理論”提出一些批評、意見、建議等等,個人的思考只能找到門,探討才是進步的樓梯。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