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與方法論
最近在申請開發基線,但配置管理員詢問具體放哪些東西時,我們又聊到什么是基線,記得筆試的時候答過問答題。當時的回答我記得應該是階段性工作成果的截斷,還回答了分為需求基線、開發基線、發布基線幾大類。但究竟什么是基線?
基線
基線(Baseline)是軟件文檔或源碼(或其它產出物)的一個穩定版本,它是進一步開發的基礎.
所以,當基線形成后,項目負責(SCM)的人需要通知相關人員基線已經形成,并且哪兒可以找到這基線了的版本.這個過程可被認為內部的發布.
至于對外的正式發布,更是應當從基線了的版本中發布.
基線是項目儲存庫中每個工件版本在特定時期的一個"快照".
它提供一個正式標準,隨后的工作基于此標準,并且只有經過授權后才能變更這個標準,建立一個初始基線后,以后每次對其進行的變更都將記錄為一個差值,直到建成下一個基線.
年初到現在大部分時間在忙活為配合CMMI4使用的內部工作記錄工具,接觸到不少CMMI以及工程的概念,什么是過程域?什么是子過程?什么又是掙值法評價方法?如何做規模估算?如何做WBS?……作為一般水平或者實用者會掌握大致具體如何去做,但未必能跟他人解釋概念,闡明為何要做。前幾天看到一個比較好的醫療信息化同仁博客http://blog.csdn.net/lifegame/article/category/654417,究竟是不是業內大牛我不敢下評斷,但博文大多長篇大論,講概念、做分析還算說的比較清晰。
以上這下又讓我聯想到IBM,與微軟不同的是,IBM在企業應用方便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IBM在企業應用方面有很長的產品線,其中涵蓋不少概念,也推出許多方法論和最佳實踐,IBM的人大多工作可能就是圍繞這個展開,一個Message Broker產品就帶動了一個利益圈,大家圍繞這個產品工作、賺錢。我認為,不管是做工程還是做技術,有一套概念和方法論做支撐是十分重要的,自己琢磨一套玩意不如在已有的體系上完善;對個人能力方面,對自己專攻的技術、工程、領域知識要學習李陽瘋狂英語,要“脫口而出”。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