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府促進軟件業發展的一些想法
最近看了看一些政府關于促進軟件業的一些文件,這些文件考慮得比較全面,包括了軟件的技術發展方向,企業指標,政府支持手段等等,但感覺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支持不夠,我作為軟件業的從業人員,特此提出一些補充建議。
要發展某個行業,首先必須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其中的發展規律,然后針對其發展規律采用有效的手段來促進其發展。各個行業有各自的發展規律,任何兩個行業的發展規律之間是存在差別的。軟件業作為新出現的行業,具有和其他傳統行業截然不同的行業發展規律。其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軟件業非常依賴于知識產權。
從企業成本的方面看,一個企業的運營成本大致有三部分,研發成本,復制成本和銷售成本。其中研發成本包括研發用軟硬件的購買和維護,研發人員的工資等等;復制成本是工廠和制造設備的購買和維護,工人的工資等等;銷售成本是廣告推廣費用,物流費用,人員工資等等。各個傳統行業中,復制成本和銷售成本是占據著非常大的部分,但對于軟件業,復制成本和銷售成本確比較低,尤其是復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軟件產品復制非常快速低廉,一套廉價的光盤刻錄設備可以日夜不停的刻錄大量軟件產品光盤,一個成品光盤成本不超過2元,若在網站上提供下載,則成本更低。而軟件產品的銷售成本業比傳統行業低。因此軟件行業大部分成本就集中在軟件產品的研發上。軟件業這樣的特點就使得在理想情況下,軟件業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在銷售大批量的軟件時,再大的軟件研發成本分攤到每個軟件產品上也就顯得很低了,軟件企業在單個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賺錢的利潤率比傳統行業高得多,此時軟件企業能輕松承受稅收等基本義務。因此導致這種現象,在傳統行業,一個企業需要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擁有幾十億上百億的資產,而年輕的微軟公司二三十年就積累的上千億的資產。
軟件產品看不見摸不著,它表現形式為知識產權,傳統行業的根基可能是資金和土地,而軟件業的根基就是知識產權。資金和土地是不需要額外保護的,因為它是不能輕易復制的。而知識產權需要得到很好的保護,因此知識產權是可以輕易復制的。軟件企業耗巨資開發了知識產權,還未完成很大銷售額時,盜版泛濫,上千元的正版軟件被四元的盜版軟件擠出市場,軟件企業出現巨額虧損,而盜版商卻發了點小財,這算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成熟的表現,而且軟件企業的虧損遠大于盜版商的利潤,因此從整個社會上看,其間發生了不小的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軟件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規律就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研發是昂貴的,但復制幾乎是免費的,因此保護知識產權是發展軟件業的最基本的政策。在知識產權受到嚴格保護的情況下,一些實現了大銷售額的軟件企業能輕松應付稅收,資金等問題。因此軟件業并不特別需要資金,政策方面的扶持,而真正需要的是知識產權保護。
不光是軟件行業,對所有的高科技行業,知識產權都是很重要的內容,黨中央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鼓勵創新,更要保護創新。政府可以使用資金,政策和稅收等手段來鼓勵創新,還特別要注意使用宣傳和法律手段來保護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提高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比如可以考慮將盜版升級為刑事犯罪。
一個充分完善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包含了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在知識產權保護體制下,軟件企業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發和購買知識產權,這促進了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繁榮知識產權交易。軟件用戶,包括商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會自覺購買使用正版軟件,其消費行為支撐了軟件行業,更堅定了軟件企業深入的研發的決心,在利益的驅動下,企業真正而自覺的成為社會創新的主體。
建立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政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且只有政府才能建立這個制度。這也是地方政府向中央負責,發展地方創新型經濟的必由之路。這個任務艱巨,過程漫長,需要花很多精力實現,但是值得的。
以上是本人對促進軟件業發展的一些看法,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posted on 2007-09-19 15:37 袁永福 電子病歷,醫療信息化 閱讀(2475) 評論(9) 收藏 舉報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