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鎖定30億訂單!
微信視頻號:sph0RgSyDYV47z6
快手號:4874645212
抖音號:dy0so323fq2w
小紅書號: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半導體IP第一股”芯原股份,兩個月連下兩城。
先是2025年8月,芯原股份籌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芯來科技97.007%的股權。
后是2025年10月,還沒等上份收購塵埃落定,芯原便又規劃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天遂芯愿,以約9.3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逐點半導體97.89%的股權,最終芯原股份將以40%的間接持股比例對逐點半導體形成控制。
值得關注的是,芯原股份看上的這兩家公司均未盈利。
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芯來科技分別虧損4401.99萬元、2116.44萬元;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逐點半導體分別虧損1.21億元、0.64億元。
那我們不禁疑問,芯原股份接連收購兩家虧損公司到底意欲何為,背后藏有什么戰略野心?
補齊IP短板
要想讀懂芯原股份的收購意圖,首先需要知道它此前有什么、缺什么、并想成為什么。
芯原股份的故事始于2001年,最初以標準單元庫立足,彼時成功解決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等晶圓代工廠面臨的知識產權困境,生來就不普通。
但芯原并不僅僅滿足為芯片這座大房子提供“磚塊”,接著陸續將目光瞄向了IP核研發、芯片設計等領域,成長為能提供“預制功能房間”(IP授權)、“整棟房子”(芯片定制)的高端玩家。
其中在芯原賴以生存的IP授權業務中,它可以一次性收取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也可以根據下游芯片設計廠的芯片銷量收取特許權使用費,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2025年上半年,芯原的知識產權授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1.42%,比肩茅臺。
令人驚喜的是,針對這塊高毛利賽道,芯原做的很不錯。
截至2024年,芯原的半導體IP授權業務已經連續5年市占率全國第一,并是國內唯一能躋身全球前十的廠商。
這一耀眼成績,有賴于芯原豐富的IP儲備。
如今,芯原不僅能自主可控圖形處理器IP(GPU IP)、神經網絡處理器IP(NPU IP)、視頻處理器IP(VPU IP)等六大類處理器IP,還儲備了1600多個數模混合IP和射頻IP。
就芯原的這個IP鋪設廣度,足以讓不少國際大廠都黯然失色。2024年,芯原的IP種類在全球排名前十的IP企業中排名第二。
這樣一來,再疊加優秀的技術實力,芯原引得不少大客戶紛紛站臺。
如今,亞馬遜、谷歌、微軟、英特爾、博世等海外云巨頭、汽配巨頭都是芯原的座上賓,且國內前5大互聯網廠商中的3家、前8家造車新勢力中的5家都采用芯原的IP。
美中不足的是,芯原龐大的IP隊伍中卻偏偏缺少中央處理器IP(CPU IP)這一剛需IP,且在圖像后處理技術上也有所不足。
這時候,就到了芯原將要收購的兩家公司——芯來科技、逐點半導體的用武之地,用來補足產品線,推動芯原打造真正的平臺化。
其中,芯來科技主要在RISC-V CPU IP界混跡,目前已累計開發數十款IP,全球授權客戶超300家,產品在AI、汽車電子等高端領域都有應用。
在2023年7月,芯來科技還成為全球首家通過ISO 26262 ASIL-D級別汽車功能安全認證的RISC-V CPU IP公司,技術實力不容小覷,它的CPU IP核恰好與芯原股份現有產品線互補。
至于逐點半導體,則主要是在圖像后處理技術上為芯原賦能。
成立于2004年的逐點半導體,堪稱是單項冠軍般的存在,它首創的手機圖像處理芯片不僅成功彌補了國產處理器在高性能低功耗等移動終端的短板,就連3LCD投影儀主控芯片在全球市占率也超80%。
更重要的是,逐點半導體在插幀、超級分辨率、圖像增強等圖像后處理技術上積淀剛剛好可以和芯原擅長的圖像前處理技術互補、協同。
至此,芯原的兩筆收購火速出圈,它也從“半導體IP第一股”搖身一變為“AI ASIC龍頭”,新身份更加耀眼奪目。
完善RISC-V生態
近年,半導體界并購事件頻出,“補全產品短板”仿佛已成為業內通用動機,像北方華創收購芯源微,是為了補全在涂膠顯影設備的不足;再像國科微收購中芯寧波,是為了補全在芯片制造環節的空白。
但芯原股份此次收購更大的野心,是為完善RISC-V產業生態。
實際上,芯原主營的IP核、芯片要想正常發揮作用,首當其沖少不了指令集的作用,它定義了處理器能夠執行的命令和格式,是“說明書”般的存在。
目前,全球市場大致包括X86、ARM、RISC-V三大主流指令集,RISC-V特殊就特殊在:是唯一開源的指令集。
這也就意味著,當占全球90%以上的X86、ARM指令集架構被牢牢把控在英特爾、AMD、ARM三大海外公司手中時,國內公司可以另辟蹊徑去免費獲取、修改和分發RISC-V指令集,從而實現國產替代。
芯原股份,恰恰就是國內RISC-V生態的核心推動者,它牽頭成立的RISC-V產業聯盟會員單位在2025年6月底已經達到204家;同時,芯原自研的RISC IP核也已成功應用到賽昉科技、嘉楠科技、先楫半導體等頭部公司中。
這時候,已在RISC-V界耕耘多年的芯來科技就順其自然入了芯原股份的眼。
有了芯來科技RISC-V CPU IP開源特性的加持,芯原的AI IP剛剛好可以擺脫沒有高效CPU控制的困境,強強聯手下不僅能為客戶提供“CPU+AI加速器”的一站式方案,也能推動RISC-V生態加速發展。
“定增落地+訂單爆發”增強底氣
誠然,芯原股份兩次接連收購符合它長期戰略謀劃,那為何偏偏是現在才有此舉?
要知道,早在2019年、2021年時,芯原就已分別入股芯來科技、逐點半導體,說明上述兩家公司早已進入它的考察期。
而且,芯原目前的財務狀況稱不上太好。
自2022年創下26.79億元的營收新高、0.74億元的凈利潤新高后,后來的芯原就一直深陷虧損囹圄。
2024年和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虧損6.01億元和3.47億元。
這樣一來,芯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自2022年起就始終為負,常年入不敷出。
這些錢,主要是流向了研發。
2020年-2024年,芯原股份的研發費用從5.31億元攀升到12.47億元,翻了2倍多;研發費用率也從35.26%猛增至53.7%,比海光信息、瀾起科技等芯片設計龍頭都要高。
好在是,研發投入沒有浪費,除了打造豐富的IP核外,芯原的芯片設計能力也十分出彩。
據董事長戴偉民表示,芯原可以做到每周流片約50款芯片,有98%都是一次流片成功,相當于平均每周就能流片一款。
與此同時,芯原還成為業內鮮少能實現5nm芯片設計的公司,目前有多個4nm/5nm一站式服務項目在執行。
但不可避免地,芯原的資金也開始捉襟見肘,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的17.8%攀升到了2024年的54.16%。
那芯原收購的錢從何而來?
實際上,芯原早已步步為營。就在2025年6月,芯原股份完成了一筆定增落地,合計募資總額18.26億元,緩解了燃眉之急。
據悉,芯原還借此成為科創板首個適用“輕資產、高研發”認定標準完成再融資發行的公司,彰顯了市場對它的肯定。
不過芯原股份更大的底氣,還得是自身造血能力的增加。
根據財報,芯原的在手訂單已經連續八個季度保持高位,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在手訂單高達32.86億元,已經超過它2024年的總營收。
若按照公司在手訂單一年內80%的轉化比例計算,芯原2026年的業績已經存在保障。
結語
伴隨定增適時落地、自身造血能力增強,芯原股份在2025年下半年接連落下兩步資本大棋,向“AI ASIC龍頭”邁出驚人一步。
誠然,芯原在未來或許要經歷一段整合期,但芯來科技、逐點半導體加入后為它描繪出的更加平臺化的IP版圖、更加完善的RISC-V產業生態也已躍然紙上。
以上分析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給大家推薦個很牛X的短線玩家發哥,職業選手,新時代龍頭玩家,純粹游資打法,擅長把握熱點風口,聚焦主流,圍繞最強主線主做最強龍頭。
微信視頻號:sph0RgSyDYV47z6
快手號:4874645212
抖音號:dy0so323fq2w
小紅書號: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參考文獻鏈接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