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讀書筆記01——構建之法
在閱讀《構建之法》中軟件設計與質量工程這一章節前,我在軟件設計與開發過程中,往往更側重于功能的實現。拿到一個需求后,便急于編寫代碼,追求快速看到程序能夠運行的效果。在質量保障方面,也僅是進行簡單的功能測試,確保程序沒有明顯的崩潰或錯誤輸出就認為大功告成。比如在開發一個小型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時,我直接按照腦海中初步的想法進行代碼編寫,沒有對系統的架構進行深入設計,在質量檢測上也只是隨意輸入一些數據查看是否報錯。?
這種做法雖然能在短期內實現軟件的基本功能,快速看到成果,滿足一時的需求。但隨著軟件功能的不斷增加和維護需求的出現,弊端逐漸顯露。由于缺乏良好的軟件設計,代碼結構混亂,模塊之間的耦合度高,導致后續的修改和擴展極為困難。在進行功能新增時,常常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其他功能出現問題;簡單的功能測試也無法全面發現潛在的邏輯錯誤和性能問題,軟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了數據存儲不合理、查詢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通過閱讀這一章節,我深刻認識到科學的軟件設計與嚴格的質量工程的重要性。在未來的軟件開發中,我會在拿到需求后,先進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遵循模塊化、低耦合高內聚等設計原則,繪制詳細的架構圖和流程圖,規劃好各個模塊的功能與接口,確保軟件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可維護性。在質量工程方面,我會建立完善的測試體系,不僅進行功能測試,還會開展性能測試、安全測試、兼容性測試等,利用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等多種測試方法,盡早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重視代碼審查環節,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審查,提高代碼質量,從多個維度保障軟件的質量,讓開發出的軟件更加健壯、可靠。?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