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鴿的2022農歷新年迷思
2022農歷新年迷思
現在是2022年2月1號,農歷大年初一,首先祝在讀這篇博客的你新年快樂,祝你新的一年萬事如意,讀題不出錯,算法不會假,政策不變差 !如果你不是OIer,也祝你一切工作順利,事事順心!
迷思1:「虛榮」和「榮」
榮譽羞辱著我,因為我暗地里追求著他。
大學第一個學期追求和收獲了許多虛榮,新生代表、招生特邀吹牛、數分習題課教育助教,但是這些都是浮云罷了,一是并沒有什么功利的作用,二是屬實比較低級。我深知這只是矮子里挑高子,高中的高強度OI經歷讓我有了一些先發優勢而已。
唯一或許能夠稱作「榮」的是ICPC Regional的兩個銀牌。選了兩場全是強隊的冠軍場,在組織很爛的情況下拿到這個獎,屬實不容易了。雖然ICPC Regional Ag不算好,但這的確是我付出了一定努力,調用了我的意志力,以及一個團隊齊心協力(雖然我認為迫于現實原因還是沒做好)才不容易得到的。但我因此而驕傲,盡管是一個Ag而已。
到底什么是「虛榮」和「榮」呢?對于我來說,或許是:
-
不費力就獲得的成果都只是「虛榮」,因為你只是在消費你曾經的沉淀,或者和周圍的人比爛罷了。
-
當你真正的付出,為此而提升自己時,「榮」才屬于你。而你可以合理地為此而驕傲。
我無意謙虛,只是我見過太多于我如大象于螻蟻的人。Miles to roam!
迷思2:「愛」與「被愛」
There is only one happiness in this life, to love and be loved.
生命中只有一種幸福:愛與被愛。
一個曾在某篇其他博客提到的人,還是想對著空氣說一聲:「I loved you」
只是說說是沒用的,這就像先有了結論再回過頭來驗證細節。應該的樣子是:先有了所有細節,在推導得到結論。這樣看來,我實際所做的讓我自己受苦,讓你受苦,讓所有人覺得實在是尷尬至極,這也能稱之為"Love"?只是急迫地找到一個借口賦予自己逃避的理由罷了。
我不愿意談論到來自家庭的愛,因此我在談論的愛大多指愛情。2021年快結束時,一個人的出現終結了我長期渾渾噩噩的狀態,在諸多巧合和有利因素的加持下我第一次體驗戀愛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十分美妙,以至于我害怕我會沉溺其中。
沉溺其中就會導致心態失衡,變得失去自我,卑躬屈膝,視小小的善舉為重大的恩賜;視偶然的巧合為存心的暗示;視自然的變化為異常的改變。
這樣一個宏大而并沒有什么邏輯可言的話題,得到不了什么結論,我所能做的或許是珍惜我擁有的一切,至少不去浪費。后悔的事情是一定不得不commit的,但重要的是事后原諒自己。
迷思3:「圓滑」與「棱角」
沒有人可以離開他人而活著。
又是一餐飯局,各路親戚好友向我灌輸各種神奇的觀念:不要說女同學不好看、,不要說別的同學的壞話,多多和上海的同學玩,留心一下同學是不是上海有房,到了學校記得給教授包紅包,帶特產……
好吧,眾所周知我并不是一個很圓滑的人,我在1801班上至少嚴重得罪三個人,外加一個班主任。
細數得罪的原因,大多都是直截了當地指出他人短處。或許,何必呢?相比于“理解萬歲”,我更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即使逆否命題并不是'人若犯我雖遠必誅')樹敵總是不好的,即使是討厭的人,我也希望能夠表面上和氣,至少不必繞路而走。
然而總有一些討厭的人,討厭到最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我的折磨。他的所作所為是如此罪惡,以至于你認為任何仁慈都不值得對他留存。我愿用最經典的國粹詛咒這樣的人。
世界既不白也不黑,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迷思4:「能力」與「努力」
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前提是盡吾志。——xz
我是一個非常缺乏能力的人,尤其在閱讀理解和數學直覺方面。在這些方面,我自愧不如。有一道題,講課的時候,學弟學妹可以一次性聽懂,但是當年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明白。并非這道題目有多么復雜,而是別人說的話,轉換到我的思維是一個對我來說很難的過程。
然而我也是一個不夠努力的人,沒有一個近到眼前的DDL,我很難認真持續的做某個事情。在這個方面,我或許應該想身邊的很多人學習。
其實,相較于缺乏努力,或許缺乏能力更令人絕望。我們所有人活在可笑的比較中,我曾目睹真正強大的人以數倍于我的速度刷題、理解算法,也曾目睹能力稍遜的朋友對于簡單的問題反復咀嚼也搞不明白。他們努力嗎?的確。但他們最終的成果卻有可能是千差萬別。
稍微扯遠一點
- A同學家里有礦,通過留學機構高中畢業直接去到NUS,本校碩博;
- B同學家里有權有礦,通過奇怪的方法保送PKU,雖然被其他人卷爆,但憑借PKU的金字招牌和鈔能力到了康奈爾;
- C同學陰差陽錯來到上科大,卷GPA3.99四年勵精圖治全獎碩士ETH;
- D同學同C,還不錯,有資格參加3+1項目到了UIUC。雖然一年花了四十萬,但后面通過自己努力得到UIUC全獎PhD。
- E同學同C,也還不錯,但是無奈一年拿不出四十萬,憑借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經歷也申請到了GaTech的全獎PhD。
- F同學同C,非常不錯,大四畢業兩年gap year做quant攢下20萬美元,申請到了Berkeley碩士,work-study讀完,PhD自給自足讀完了,本科+gap year+碩士+博士=13年。
寫完了。
迷思5:「道歉」與「原諒」
道歉而后原諒,是心靈最重要的功課
我對于小學班主任的可憐的記憶,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
更新這篇博客時,恰好有一個曾經公開跟我對線的人向我道歉。說實話,他跟我道歉我心里是非常難受的,但是我難受的原因不是因為所謂的高尚的道德水準,而是他其實沒錯為什么向我道歉?其實如果他保持他那樣一貫的對我批判的態度,我反倒會更加尊敬他。而他道了個歉之后,給我反倒整不會了。
其實我或許原諒他了罷,只是暫時沒有適應這種感覺。
迷思6:「伴侶」與「朋友」
迷思7:「未來」
No pay, no gain.
有的人啊,上了大學和上高中初中一樣,總的來說沒有認識到未來走向社會我們將面臨的壓力,總是期盼著輕松,總是期盼著放假。本科生只是一群脫產者,這樣看似群情激蕩的行為只是個人享樂主義的狂歡,在我看來和中學生無腦爭取放假的性質一樣,無非是找一些借口不完成任務。既然你被應試教育/社會壓力給裹挾,那么就要能扛得住壓力,至少有這樣的決心。而不是哭天喊地四處對比。
只想要收獲不想要付出是不可能的,當你看到這所建校不到二十年的學校能在一些小方面居然能達到頂尖水平,這其實是每個人付出的結果。你看到的是上海疫情嚴重時,其他985高校或許課程開擺或許直接放人返鄉而我校繼續上課,但你沒看到的是,正是上科大的師生這樣不懈的奮斗,才有了趕上傳統強校的可能。而且即使這樣,也只是飄渺的微小的可能罷了。
而有些人,仍然是一個可憐的高中生,來到大學妄圖度假四年。但四年之后你面臨升學或就業,那時我們就會明白孰對孰錯。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