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競賽]目標檢測常用技巧總結
以數智重慶.全球產業賦能創新大賽 為例,目標檢測的幾種常見的做題技巧如下:
- 針對數據集進行數據提升
a. 需要對數據進行了解,比如有哪些分類,每個分類下各有什么特點,每個分類下的圖片尺寸是怎樣的,分布是怎樣的(長尾分布,類別不均衡)。
b. 數據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這些問題。(多樣性,長尾分布、小目標)
c. 使用Pseudo Label提高長尾分布較嚴重類別 - 針對算法模型的改進
a. baseline:如果為精度,針對精度要求較高的目標檢測任務則應當考慮到Cascade RCNN+Resnet50/101+FPN+DCN;如果為精度和模型大小,則考慮mobilenet-ssd和resnet50-yolo3,訓練epochs為12到36最佳。
b. 使用DCN和SEnet模塊提升模型的魯棒性。
c. 使用Small Feed Duck(增加小目標的采樣率)和random crop等方法提高小目標檢出率,額外設置ratio=1的anchor,增加小目標正樣本的匹配率。
d. Libra-RCNN,在樣本層次,特征層次,目標層次上做均衡。
e. 多尺度訓練 - 針對數據以及模型共同調參
a. RPN IOU(0.7, 0.3) -> IOU(0.6, 0.2), RCNN階段:IOU(0.7, 0.6, 0.5) -> IOU(0.6, 0.5, 0.4)
b. 調整anchor的大小尺寸,anchor_size=6, anchor_ratio=(0.1, 0.5, 1, 2, 5)
框架選擇:
- mmdetection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