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第四周)
示例:箭頭函數(shù)1、箭頭函數(shù)o-計算1-100的和、箭頭函數(shù)2、箭頭函數(shù)-計算機
1.客戶端:client
2.服務器端:server
3.請求:request
4.響應:response
-在 Web 開發(fā)中,這四個概念構(gòu)成了基礎(chǔ)的交互模型,通常被稱為 Client-Server Model(客戶端 - 服務器模型)。
5在fiddler中
5.1查找狀態(tài)碼:
。點擊導航欄‘’查找/ctrl+f‘’
。或者左側(cè)菜單欄右鍵狀態(tài)碼第一個查找
5.2右下側(cè)菜單欄還可以查看圖片。
5.3右上側(cè)是’數(shù)據(jù)‘是’請求體‘,右下側(cè)‘數(shù)據(jù)‘是’響應體‘。
6.http的請求方法:
6.1有15種左右
。http/1.0定義了3種方法:get、post、head
。http/1.1定義了5種:options、put、delete、trace、connect
。其他方法:(如patch、move、copy等)由擴展標準(如webdav引入)
6.2常用的4種:
。get
。post
。put
。delete
7.cache緩存:(此處講的是http的)
7.1目的:減少網(wǎng)絡(luò)請求,加快加載速度,降低服務器壓力,提升用戶體驗。
7.2本質(zhì):瀏覽器在本地存儲資源副本,下次請求時直接復用,或確認是否要更新。
7.3分類:freshness強緩存(不用問服務器)、Validation協(xié)商緩存(需要問服務器)。
-304狀態(tài),表示使用了緩存就沒有響應體(no response body)
-f5(有304,直接刷新)、ctrl+f5(無304強制刷新不使用緩存)
8.全局斷點
全局斷點:菜單欄->規(guī)則->自動斷點->在請求前
9.單個斷點:
9.1通過快捷鍵alt+q可以將焦點定位到命令輸入框(小黑框)中。
9.2命令行中輸入命令:bpu+空格+服務器地址,然后按enter鍵。
9.3命令行中輸入:bpu 退出斷點
10.cache、entity、modified、since、match、cookies
緩存、 實體、 已修改、 自從、 匹配、 服務器發(fā)送給客戶端(瀏覽器)的 “小型文本文件”
11.瀏覽器緩存判定流程:
11.1是否有強緩存(expires/cache-cotrol)且未過期
。命中-直接用本地副本
。過期/沒有-進入?yún)f(xié)商緩存
11.2是否有協(xié)商緩存的標識(etag/last-modified)
。發(fā)送請求,帶上標識
。資源沒改-返回304,用本地緩存
。資源更新-返回200,替換本地緩存
。沒有標識,只能重新請求。
12.緩存存放位置
12.1 memory cache(內(nèi)存緩存,頁面關(guān)閉即失效)Windows powershell窗口輸入命令:wmic memcache list
12.2disk cache(磁盤緩存,長期有效)
13.前端應用設(shè)置
14.apl數(shù)據(jù):
14.1靜態(tài)數(shù)據(jù)(如字典表)
14.2動態(tài)數(shù)據(jù)(如用戶協(xié)議)
15.http壓縮(適不適合講的是壓縮比)
16.查找定向圖片:先定向,再查找(排序、search)
17.ctrl+f5刷新才能自動轉(zhuǎn)發(fā)實現(xiàn)替換效果(抓包前也需要這樣刷新一次,抓包后也需要這樣刷新一次,所以一共需要抓包2次才可以實現(xiàn)效果。)
17.1操作步驟:
a.找到需要操作的網(wǎng)站,打開fiddler,準備好需要替換的素材(需要替換的是圖片,可以檢查另存為時復制素材地址。)
b.ctrl+f5刷新網(wǎng)址,然后fiddler抓包
c.找到要替換的圖片的位置,然后找到導航欄上的'自動轉(zhuǎn)發(fā)',把抓包到的材料拖到下面的白色空白處,這個拖過來的素材也需要勾選上。
d.在‘自動轉(zhuǎn)發(fā)’需要勾選上面的啟用規(guī)則+unmatched requests passthrough,勾選完成后點擊加入規(guī)則。
e. 然后替換第二行的保存地址,改成你想替換的素材,然后點擊保存。
f.最后重新打開網(wǎng)頁,ctrl+f5刷新。
18.修包
18.1
19.indexof(包含一定是個大于等于0的數(shù),(osession.方法.indexof(‘攔截的名’)>-1))
19.1使用方法:
19.2區(qū)別: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