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印象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對大理大都有一種神往。大理的蒼山洱海、風花雪月可謂馳名天下,段家的一陽指和六脈神劍更是令人想入非非,還有那個風流的段正淳,經常成為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不知在大理這個二千百年的古都,是否還能尋覓到些許的蹤跡。還有,仙劍中出現的古南詔國,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還有神秘的拜月教...
可惜,這次游玩大理,只有一天的行程,據說大理有一百多個景點,我也不知道,這一天究竟能看到些什么...
從昆明坐火車到大理,雖然為路程不到180公里,確要走六七個鐘頭的時間,難怪“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汽車走得比火車快”呢。我們晚上十點多上火車,早上五點多到了下關,天還是蒙蒙亮。接團不是去南國旅,而是大理茶花國旅,顯然被“賣”了。不過很快,導游告訴我這茶花國旅是大理最大規模的一間旅行社,每年接待游客的數量約占全部到大理的游客的數量的四分之一,我們便安心了一些。
用過早餐之后,第一個景點便是有名的崇圣寺三塔了。崇圣寺和三塔本來應該是一個景點吧,為什么不直接稱不崇圣寺呢?原來,在一次強烈地震中,整個崇圣寺的建筑被毀于一旦,只有三塔被完好的保存。三座塔,一大兩小,主塔又名“千尋塔”,是形容其高,實際高度約有70米高;據說,地震時,主塔被撕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但在一次余震中,卻又奇跡般地復合了。兩座小塔,在地震中也被震得歪歪斜斜,成了中國“比薩斜塔”。塔身高,寺廟矮,地震后的結果卻是塔存寺毀,令人不得不由衷地感嘆三塔建筑之科學和精良。據考證,原來三塔的底座不是建在堅硬的巖石之上的,而是鋪了一層砂子,就是這些砂子起到了減震的作用,保全了三塔。不管怎么說,千年古剎,毀于一旦,都會令人嘆惜,因為那里曾經是大理古國皇帝老后出家的地方,曾經保存和見證了武林最高絕學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令人欣喜的是,崇圣寺的重建工作已經快要完成了,據說其規模之大,兩三天也參觀不完呢。我想,下次再來時,一定要好好翻一翻藏經閣,如果找到劍譜的話,我是不會回去的。
雖然我曾經在不少地方見過三塔的照片,來到它前面時,還是有些出入。原來,這三塔距離是這樣近,就在這蒼山腳下,離洱海還有一段距離。呵呵,我原來還以三塔是環洱海而建呢,被照片欺騙了~。一路驅車過來,我也這才發現,原來,整個大理都是還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洱海的東邊,是一座與蒼山一樣峻秀、綿延的山脈(可惜偶不知道名字),早晨的太陽就是從那邊出來了。不過,這日出,實在沒什么韻味,太陽悄悄露出來的時候,早已是光芒萬丈了。傳說洱海日出非常炫麗,只是,在這兩山之間,我實在想不出這洱海日出,究竟怎么個看法。
三塔的建筑風格,與西安大雁塔非常的相似,只是塔的每一層都是飛檐翹角,與四周白族民居渾然一體。主塔的基底刻有“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是明朝黔國公穆英的孫子所題。唐王朝時,曾多次派兵,企圖平定大理(當時應該是南詔國吧),不料確屢次失敗,數十萬大軍,葬身于茫茫蒼山之下。直到明朝初期,大理這片秀麗河山,才被穆英所收服,從而真正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永鎮山川”這四個字,大約是希望這三塔,能夠幫助大明,永遠鎮守住大理這片寶地,不再分離。仔細看“永鎮山川”這個四個大字時,可以看到這幾個字的風格并不協調,“永鎮山”這三個字顯得細膩婉轉,而“川”則蝤勁剛猛。原來,在地震中,前面三個字,被破壞了,只留下了一個“川”字,現在看到的“永鎮山”這三個字,是后人的書法。從這四個字中,可以領略到文人書法與武人書法的不同。
崇圣寺三塔景點中,有一個很熱鬧的地方就是“聚影池”。聚影池是一個不大的水池,它的賣點就是在這一個池中,可以同時看到三座塔的倒影,頗有一番情趣。
從景點出來,抬頭望見綿延的蒼山,幾座山峰頂上點綴著一些積雪,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蒼山雪”了。雖然雪景太過于綽約,并不見美,但我還是被她那寧靜卻恢宏的氣勢所折服,產生了一種“會當凌絕頂”的沖動,可惜并沒有時間。
來到大理,另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大理古城了。大理的全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這古城里,雖然滿眼望去,全是商鋪,但居民大部份還是白族人民。商鋪以賣銀飾、大理石裝飾、玉器、以及扎染服飾為主。銀飾千萬別買,太貴了。那款式,其實與廣州隨處可見的純銀飾品并不二致,但價格卻是廣州的三倍以上。每家銀飾店門品都有一個人拿著一個錘子和金屬條敲敲打打,發出一些噪音,以吸引游客的注意,似乎想告訴我們,我們是純手工制品哦,哈哈。扎染的衣物,倒是這里一大特色。據說其工藝是將布匹按一定的規律,扎成一紐一紐的,然后放進染缸中浸泡,這樣,這扎起來的部分就沒有染上顏料,露出原有的顏色,形成花一樣的圖案。不過,這種東東掉色很厲害,洗的時候一定要單獨洗哦。
古城里隨處可以看到白族姑娘和老太太。他們的服飾非常艷麗,白色的衣服和包頭,搭配以鮮艷的藍色或紅色的小外套,真的好看,不會這是就這個名族名稱的由來吧?白族穿戴的小伙子則很難見到。哦,對了,在白族,小姑娘要稱之為金花,小伙子則稱為阿鵬,呵呵,有點怪喲,哪位大哥能告訴我這個由來呢?據說現在白族漢化也比較厲害了,在城里,如下關,很難看到白族的穿戴了。白族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絕大部分人都精通漢語。據導游講,白族人每家每戶都養花,養花被看作是有涵養,否則會被認為粗俗;可惜,我沒有見識到。
白族人最有特色的文化,應該是“三道茶”了。白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以“三道茶”敬客,是最高的禮儀。一苦二甜三回味,被看作是白族人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偶們這些飽經風霜的人,自然不需要“三道茶”來點悟,但白族姑娘敬茶時候的優雅的姿勢,也實在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大理的蒼山洱海馳名天下,登蒼山沒有如愿,洱海風光自然不能錯過了。洱海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是云南僅次于滇池的第二大湖泊,長條形,似人耳,故得名。從洱海的最北面坐游船直達下關,需要四五個鐘頭,這期間,可以盡情享受這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沿途,可以觀光南詔風情島。游船在此只停半個小時,只能走馬觀花,實在可惜呀。
好不容易到大理來,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實在留下了太多遺憾。曾經令我浮想聯翩的絕世武功,自然是沒有見識到;大理獨特的風土人情,我也沒能仔細的領略。希望有機會再到大理來。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