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合約的曲線分解
1.為什么必須進行電量的曲線分解
電力市場化交易從現行交易過渡到現貨交易,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力現貨交易的標的物,由傳統的沒有時空價值的指標性電量,轉變為帶時標的電力曲線。通俗的講就是從之前的“量、價”交易到現在的“量、價、曲線”交易。中長期合約作為規避電力現貨價格風險的金融工具,也必須體現電價的時空價值。因此,現貨市場環境下,中長期合約必須進行電量的曲線分解。
2.省內市場中長期合約的日典型曲線類型
1.自定義分解曲線:年度和月(周)雙邊協商交易,由購售雙方自主協商交易電量、交易價格、雙方自定義日96 個時段分解曲線,簽訂雙邊協商交易合約,報送交易中心;并在規定的交易時間內,由購電方將日96個時段分解曲線、交易價格提交至電力交易平臺,售電方在平臺確認,作為中長期合約結算依據。
2.典型分解曲線:包括年度、月(周)典型分解曲線,由市場管委會根據省內市場化用戶的負荷特性組織制定并發布。目前日96個時段分時曲線暫設置五種形式:
(1)全天平均曲線 D1:將日電量平均分解,形成日 96 個時段 電量曲線。
(2)高峰時段曲線 D2:將日電量平均分解至峰段,其余時段為零,形成日 96 個時段電量曲線。
(3)平段曲線 D3:將日電量平均分解至平段,低谷和高峰時段為零,形成日 96 個時段電量曲線。
(4)低谷時段曲線 D4:將日電量平均分解至低谷時段,其余時段為零,形成日 96 個時段電量曲線。
(5)峰平谷曲線 D5:將日劃分為峰段、平段和谷段,根據用電 側歷史負荷特性,確定峰平谷三段負荷比例,將日電量分 解為日 96 個時段電量曲線。(現貨模擬運行時,在交易平臺暫設置一種綜合日典型曲線,0:00~9:00,電量占比 20%;9:00~18:00,電量占比 50%;18:00~24:00,電量占比 30%)
在現有的市場規則中,用電側的售電公司和批發用戶可以通過簽訂中長期合約來對沖未來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即所謂的套期保值。一般來說,負荷峰段的不確定性會高于谷段,由此產生的價格波動概率也會高于谷段。售電公司和批發用戶若擔心峰段日前和實時現貨價格會有較大概率超過峰段合約價格,那么就可以通過買峰段合約來提前鎖定價格,從而達到規避市場風險的目的,體現在分解曲線中即為峰期時段的合約覆蓋量超過其代理的用戶負荷預測量。
3.發電企業在中長期合約拆解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1)發電企業的生產能力
不僅包括發電企業的裝機容量、機組類型這些基本參數,還包括機組的檢修計劃、燃料供應情況(如:煤炭、天然氣的庫存及供應情況)等實際運行參數。
(2)電網的安全約束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將發電企業的機組出力、機組的爬坡速率、線路傳輸容量等作為電網安全的約束條件。
(3)各類交易品種之間的銜接
主要指的是不同交易品種在電量、電價以及交割時間上的銜接。
一方面,我們需要保證不同交易品種之間的電量不存在重疊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保證不同交易品種在電價上能夠平穩過渡,避免因電價波動過大而導致的市場風險。
(4)偏差考核機制
一方面,我們需要根據偏差考核機制的要求對中長期合約的電量進行合理分配,避免因電量分配不均而導致的偏差考核;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根據偏差考核機制的要求對中長期合約的價格進行處理,努力將偏差電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減少因偏差電量而產生的考核費用。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