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鮮體驗 | 通義靈碼近期新增了哪些功能?用戶快速上手指南來了!
有朋友問我,他不知道怎么在技術派中 debug,比如說想看用戶活躍榜單功能的實現?

我的回復很簡單,你把這個問題扔給靈碼插件的智能體,就能快速 get 到一個非常詳細的步驟。
我錄了個屏,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尤其是這一步,非常關鍵,智能體會根據關鍵字在倉庫進行檢索,找出“用戶活躍”具體的代碼位置。

智能體不僅會告訴我們如何打斷點,還會用 curl 模擬文章發布的請求,方便我們直接動手去實踐,測試用戶活躍榜單的變化,太貼心了呀。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8080/article/publish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
"title": "測試文章",
"content": "這是一篇測試文章內容。",
"userId": 1
}'
這里再順帶提兩點,新版的靈碼插件還追加了【文件目錄】和【網絡檢索】兩個新功能。
比如說如果我們想要縮小智能體關聯的上下文環境,就可以點擊添加上下文前面的【+】號,選擇對應的目錄。

別小看這個功能,挺關鍵的,因為現在的項目都很龐大,像技術派就分了很多 module,有 service、web、core 等,每個 module 的重心都不同,比如說 web 模塊就主要負責前后端的請求流轉。
那我們就針對 web 模塊,來問“Spring 有哪些常用注解呢?”,靈碼就能夠只針對我選擇的這個 paicoding-web 來檢索用到了哪些注解,并給出詳細的解釋。

如果我們的問題超出了智能體的知識庫范圍,他還會調用【網絡檢索】工具,從網絡上幫我們 get 到最新的信息,比如說,當我問“請幫我搜一搜 Java 的學習路線?”

智能體就會感知到我們的訴求,當我們點擊【執行】,靈碼就開始聯網查找最新的資料了。
不過,令我比較意外的是,Java 進階之路竟然也成為了靈碼搜索的檢索來源之一,
哈哈,有點“驕傲”的感覺呢。??

真的,奉勸兄弟姐妹們一句,AI Coding 的范式已經來臨,大家都要積極擁抱啊!
這種學習/工作的效率提升的不是一星半點。
接下來,我再以第一視覺來大家感受一下在靈碼中調用 MCP 用嘴進行開發的絲滑快感,比起傳統的編碼方式,真的是天壤之別,舒服,太舒服了。
點擊 IDE 右側邊欄的靈碼小圖標,在新開的聊天窗口點擊【MCP】籃子,或者在個人設置頁面點擊【MCP 服務】。

在 MCP 服務中點擊會跳轉到【MCP 廣場】。輸入【MySQL】,然后點擊安裝。

注意要先在本地安裝 Python 環境,這一步我就略過了(步驟比較多,每個人環境也不太一樣,推薦使用 wrap 這個 AI 終端 agent 安裝),可以從魔搭社區看開發這一欄參考 MySQL MCP Server 在本地的安裝。

安裝完成后,注意復制這個路徑,隨后會用到。

把這個路徑復制到 MySQL MCP Server 配置的 directory 參數中。

再填寫一下數據庫的用戶名、密碼等,點擊【立即添加】。

如果沒問題的話,可以在我的服務里看到這個 MySQL 的 MCP。

點擊【快速體驗】的小圖標,就可以跳轉到靈碼的聊天窗口。

可以看到靈碼已經幫我們執行了一個簡單的 MySQL 查詢,確認 MCP 服務是可以被智能體調用的。

然后我們就可以“動動嘴”來查詢數據了(??)。
輸入:“請幫我查一下數據庫里都有哪些文章?”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 SQL 查詢,對吧?
我懶得像只豬,表名都沒有指定,我就想測試一下靈碼的智能體到底有多強大,為難一下它。
先上結果,它真的查出來了,通過 MySQL 的 MCP,并且用 ID 和標題幫我做了一個表格。

那在此基礎上,能不能讓結果更有 UI 表達力呢,比如說用 echarts 來展示搜索結果。

不過遺憾的是,在魔搭社區的 MCP 市場沒有看到 echarts 對應的 Server,所以我換了一種思路。先去搜其他的替代品,比如 AntV 出品的這個。

功能也非常豐富,包括折線圖、柱狀圖等等。

參照前面 MySQL 的方式,把【可視化圖表 MCP Server】添加到靈碼的 MCP 中。同樣的,我們點擊【快速體驗】的小圖標,能夠看到,靈碼已經幫我們生成一個簡單的柱狀圖示例了。

OK,我們回到智能體,輸入“我需要最近一個月的 PV 走勢圖”,這次我們選擇千問的推理模型“qwen3-thinking”,感受一下整個思考的過程。

有了有了,真的有了呀。
雖然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瑕疵,比如說第一次并沒有去執行 MySQL 這個 MCP,但不是靈碼的問題,是我們的描述不夠準確。

再比如說,當靈碼發現沒有預期的 pv 字段時,能夠自己反思去看一下表的結構和定義。

然后發現 cnt 這個字段很有可能就是請求次數,然后重新調整自己的 SQL 語句。
SELECT date, SUM(cnt) as pv
FROM request_count
WHERE date >= DATE_SUB(CURDATE(), INTERVAL 30 DAY)
GROUP BY date
ORDER BY date;
再比如說,當靈碼查到最近一個月的數據為空時(從今天往前查 30 天),他會重新調整起止時間。因為我本地的數據,只同步到了 5 月初。

算是給靈碼埋了一個坑,但他并沒有跳,真的太理智了。我把這個過程全部都錄屏下來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個強度。

放在一年前,我真想不到,AI 編程能發展到這個階段!
不只是代碼補全這種初級的輔助功能,隨著大模型基礎能力的提升, AI Coding 可以發揮的空間只會更大。
以前有一門編程語言叫易語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其最大的特點是用漢字來進行代碼編寫。
但實際體驗下來,我認為是不太理想的,但隨著 AI 能力的提升,使用自然語言編程,可能真的要成為現實了。我們直接按照程序員的編程思維告訴 AI 這一步干什么,下一步干什么,他就會按照我們的預期去執行。
靈碼在編程的細微體驗上也越來越重視,比如說行間建議預測 NES 這個功能,可以基于當前代碼的上下文,結合代碼修改和光標所在位置,動態預測代碼變更。
可以通過 IDE 的 setting 選項在【Lingma】界面中開啟。

我們就以技術派的 createShortLink 方法為例,一開始他是這樣的。

當我們要將參數 shortLinkReq 修改為 sLinkReq 時,只要我們修改一處,靈碼就會自動跳轉到下一處,只要我們按下【Tab】鍵接受建議就可以了。

并且方法上會多了一個【重命名用法】的標記,是不是一目了然,非常人性化?

再比如說我們要修改 generateUniqueShortCode 方法為 generateUShortCode,靈碼會在編輯區出現一個【Tab 跳轉】的按鈕。

當我們點擊它的時候,光標就會跳轉到調用這個方法的位置,然后提示我們按下 Tab 鍵接受修改就可以了。

還有像靈碼的【記憶】功能也非常實用,他會針對我們的個人編碼習慣進行記憶整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更懂我們。

我非常篤定的認為,AI Coding 將成為新的范式,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廠,都在逐漸向這種編碼方式靠近。
作為開發者的我們,也要積極擁抱,要習慣和 AI 一起編碼的感覺,最大限度去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反正每次只要靈碼一更新,我就會立馬去嘗鮮,切身地體驗一遍靈碼的新功能。

期待下一個版本的靈碼,超期待呢!
通義靈碼插件下載地址:
https://lingma.aliyun.com/download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