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義靈碼融入南京大學 AI 編程創新課,與高校數字化創新人才培養同行
“在智能化時代迅速到來的今天,不學習、不了解、不擁抱人工智能是不行的”, 2024 年 9 月,新學期伊始,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為近 4000 名本科新生教授了人智能通識課第一講。
今年南京大學面向全體本科新生搭建“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在全國高校開了先河。這一課程體系分為“1+X+Y”三個層次,“X門人工智能素養課”著眼于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進階要求,內容上深入學生們各自所學習的專業領域,讓學生了解 AI 的豐富應用。據悉,目前南大全校范圍內,X 層級人工智能素養課已經有 100 余門課程。
南京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劉欽老師就將通義靈碼引入了 X 層級課程《人工智能驅動編程》中,通過將通義靈碼智能編碼實踐與傳統編程語言教學融合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對編程學習方式帶來的改變。

“過去大家基本是通過課程、書籍來系統化地學習編程語言,這樣的方式更傾向于專注單一語言的學習。到了大模型時代,AI 在幫助我們提升多編程語言學習效率方面的潛力是巨大的。我們再遇到不熟悉的編程語言時,只要使用通義靈碼的智能代碼解釋功能,即使沒有完全掌握特定編程語言的語法知識,也可以快速理解代碼的工作原理和邏輯結構,讓 AI 幫我們有效解析并解釋復雜代碼”。
在課堂上,劉欽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代碼示例展示了 AI 在代碼解析上的應用方式,帶同學們體驗當遇到不熟悉的語言或復雜代碼時,如何通過通義靈碼這樣的智能編程工具,高效地理解和掌握代碼的核心內容。
劉欽老師還介紹,學生在學習通義靈碼實踐課程時,也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和積極性。“當同學們對某些編程概念還不熟悉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中文描述想實現的功能給通義靈碼, 它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代碼片段。這種方式降低了初學者面對陌生語法時的恐懼,讓大學生群體能夠更加自由地釋放想象力,探索和實現自己的創意項目?!眲J老師還強調,這種對話式的互動學習帶來的及時反饋也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 這些正向反饋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將通義靈碼引入課程的信心。
在南京大學還有許多與劉欽老師一樣的高校教育者,敢為人先,積極將 AI 技術融入已有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與各學科深度融合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模式。通義靈碼將繼續與南京大學、與更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同行,將 AI 素養、編程技能、創新能力教育融入到數字化創新人才培養中去,為各行業、各學科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助力加油。
2024 年起,通義靈碼已先后與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城市十余所高校聯合舉辦高校訓練營、路演&巡展、AI 通識課等,幫助數十萬名同學打開“AI 時代下的開發者成長指南”。 接下來,通義靈碼還將與阿里云云工開物計劃一起,向超過 100 所高校師生分享通義靈碼背后的技術解析、指導具體實踐操作。
希望與通義靈碼開展高校合作,歡迎郵件聯系:yx260241@alibaba-inc.com
歡迎同學們點擊此處,開啟通義靈碼實踐第一課,完成活動任務領取精美帆布包。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