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這種技術面試形式會成為新的趨勢嗎?
你好呀,我是歪歪。
前幾天在網上沖浪的時候,我看到一則消息:

說實話,我看到標題的時候我就猜到,這個開發崗位極有可能是美團的崗位。
因為美團今年校招的時候已經有 AI 面試官的環節了。
同時,今年 5 月的時候,美團 CEO 王興在某個會議上還表示:
目前的新代碼中有 52% 左右是由 AI 生成的,有 90% 以上的工程師團隊成員廣泛使用 AI 編碼工具,并將繼續加大投資開發大語言模型。
6 月份的時候還發布了一個名叫 NoCode 的 AI 編程產品,主打“零基礎用戶通過對話生成網站和軟件”,看起來就是“人人都是開發者”內味兒:

歪師傅去了解了一下,這個 NoCode,其實就王興五月份提到的美團內部在使用的 AI 編程工具。
可以說,美團在 AI 化這方面,確實步子邁得挺大。
再說回校招。
前面提到了,美團已經有了 AI 面試官,在網上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參加了 AI 面試。
這是參與了春招、秋招面試的同學,給出的 AI 面試官提出的問題:




可以看到面試的還是很全面的。有八股文、有場景題、還有系統設計類題目。
而從大多數同學的反饋來看,這場人機對話的面試體驗居然還不錯。
歪師傅工作這么多年,校招和社招的技術面試官都當過。
所以,如果站在技術面試官的角度,特別是一面的技術面試官,我覺得這個 AI 面試官非常棒,至少能幫面試官分擔 60% 以上的工作量,效率提升非常明顯。
但是,我也看到了美中不足的一個點:
就是 AI 面試官出的題,肯定是來源于它預設的題庫。
不管他的題庫多么豐富,即使包含了各種八股、場景、設計、算法類問題,它出的題都不會基于面試者的簡歷來。
但是“從簡歷出發”這個點在我看來,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只有從簡歷中的經歷切入,才能更真實地判斷一個人的技術深度和思考方式。
如果簡歷沒有亮點,再考察八股文也不遲。
不過話說回來,讓 AI 作為面試官,在當下這個 AI 技術大爆炸的環境下,其實不算什么新鮮的事情。
這個事情,并配不上這篇文章的標題。
真正讓我想要寫這篇文章的,是我前面提到的這個:

“已經允許使用 AI 甚至二面內容是 Vibe Coding”
這句話,才配的上這篇文章標題中的“新的趨勢”。
新的趨勢
在我之前接觸的信息中,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使用 AI,會被認為是作弊。
而在我的認知中,也認為這確實是在作弊。
但美團考察 “Vibe Coding” 這個做法,像是突然推開了一扇窗,讓新鮮空氣吹了進來:既然 AI 已成為程序員日常開發的一部分,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讓它進入面試環節?
這不僅不是作弊,反而可能正是未來面試的形態。
首先,簡單解釋一下什么是 Vibe Coding?
“Vibe Coding”是 OpenAI 的一個聯合創始人,在 2025 年初提出的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
它指的是一種軟件開發方法,開發者主要使用自然語言提示來引導 AI 工具生成、完善和調試代碼。
這種方法強調速度和迭代開發,甚至可能讓非程序員通過描述他們期望的功能,讓 AI 來創建軟件。
做個簡單的類比。
我們作為程序員,在傳統概念上的編程,你要去手寫一行行代碼。就像是你親手用磚塊砌一堵墻。你需要知道每塊磚怎么放,水泥怎么抹。
但是在“Vibe Coding”的理念中,你就是建筑師。你對 AI(相當于施工隊)說:“我想在這里建一堵墻,墻上是白色的、帶一扇窗、再給我畫一個和平鴿的墻繪?!?/p>
AI 就會按照你的要求把墻建好。
而你要做的,就是來檢查這座墻是否符合你的要求,是否需要進行微調。
而在當下,在每一個程序員都早已已經感受過 AI 威力的 2025 年,我可以非??隙ǖ卣f:
在未來工作模式中,程序員編程,肯定離不開 AI。Vibe Coding 也一定是趨勢。
所以,在這個趨勢之下,我們的面試形式為什么不能變一變?
就變成篩選能適應未來工作模式的開發者。
我們應該篩選的,是那些能適應甚至主導這種協作模式的開發者。
面對初級開發者,面試要求是:會使用 常見的 AI 編程工具完成日常任務,具有一定的“Vibe Coding”能力。 面對中級開發者,面試要求是:獨立運用 AI 編程工具完成復雜功能的開發。具備優秀的 Prompt 工程能力。能夠利用 AI 工具進行技術調研、方案設計和可行性分析 面對高級開發者,面試要求是:能夠領導并制定團隊級的 AI 開發流程與規范,能評估和引入新的 AI 開發工具和實踐。能夠將業務需求和領域問題轉化為精準的技術語言和 Prompt。
而這一切,只有在允許使用 AI 的面試中,才能真實考察到。
我認為這才是未來面試的新趨勢。 美團,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和嘗試。
美團這一次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和嘗試。
是一次思維范式的轉向,從“考你會什么”逐漸轉向“考你如何與 AI 合作完成什么”。
那么問題就來了
如果以后面試都可以使用 AI 了,那八股文還要背嗎,算法還是要學嗎?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更要學,但要換一種學法。
AI 再好,它也只是工具而已,在這個工具的加持下,能極大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但是工具代替不了學習本身,不能替代你的知識體系和思維判斷。
如果你連算法基礎都沒有,又怎么判斷 AI 生成的代碼是否正確?
如果你不了解基礎框架、組件功能、數據庫原理,又怎能判斷出 AI 給出的架構設計是不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工具解放的是重復勞動,而不是思考本身。
未來的面試不會淘汰八股文,只會把它進化成“新八股”:一半考原理,一半考如何用 AI 更好地實踐原理。
這是一種屬于 AI 時代的面試方式。
它強調的不再是記憶與熟練度,而是理解、協作與創造力。
這個面試方式肯定還有很多很多值得討論的點,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它的落地還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還要走很長一段的路程。
但是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而我們,此刻,正站在這條路的起點。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