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指標體系如何搭建
http://www.uml.org.cn/DevProcess/201809211.asp?artid=21203?weiid=2536

 

指標體系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將統計指標系統性的組織起來。

指標、體系兩部分組成。

指標:主要包括:用戶數、次數、人均次數、時長、點擊率、轉換率、滲透率、留存率、成功率等;

                            

 

                                    

                                   

                                  

                                  

 

 

 

體系:由不同維度組成,維度指人們觀察、思考與表述某事物的“思維角度”,如:區分機型、版本、日期看用戶卸載數,機型、版本、日期就是維度。

維度是指標體系的核心,沒有維度,單純說指標沒有意義。

根據產品灰度和上線的節奏來規劃指標體系,如下圖指標體系框架。

為什么有指標體系

沒有指標對業務進行系統衡量,我們就無法把控業務發展,無法對業務質量進行衡量,尤其現在很多企業多項業務并行,單一數據指標衡量很可能片面化。因此,搭建系統的指標體系,才能全面衡量業務發展情況,促進業務有序增長。

序號 沒有指標體系 有指標體系
1 上線沒數據-》產品上線后發現沒有報表可以查數據 產品上線前已有報表,確保上線后有數據量化
2 產品不懂設計報表-》沒有經驗的產品經理不知如何提報表需求,對維度指標沒概念 指標體系幫產品規劃好所有的報表內容,無需產品敲定
3 指標多樣化-》評估指標不統一導致產品之間難以橫向比較,如7日留存率的定義是第7日留存,有的定義是累計7日留存 指標體系提供了標準的評估指標,不會出現非常規且不便于比較的指標
4 做不完的報表需求-》隨著產品的發展,不斷出現各種報表需求,不同的報表可能是為了評估同一內容 指標體系一次性解決所有報表需求,體現做數據的專業性

 

如何規劃指標體系

前期重要準備工作:不斷體驗產品,熟知產品的基本功能,明確產品的KPI目標和戰略重點。按照以下三個步驟來規劃整個指標體系:

 

其中“確認指標和目標是否匹配”也就是確認指標能否100%反映評估目標的變化,如果不完全匹配,則需要反過來修正評估指標,使其完全匹配;下面重點從產品規模質量、健康度、用戶屬性等6個方面來介紹如何“設計合適的評估指標”:

產品規模和質量

1、整體規模和實時數據監控

整體概況:依賴產品的核心功能以及KPI目標來制定,是對產品整體的監控,后面所有指標均依賴此項展開。

關鍵漏斗:對關鍵概況指標做模塊或者路徑上的拆分。

實時數據監控:從整體概況中抽取最關鍵的1-2個指標來做按小時、按分鐘監控。主要作用:在新版本發布后監控核心指標變化,便于及時發現版本問題回滾;某類重要活動上線后的實時效果監控。之所以選擇1-2個指標,是因為實時數據的統計對計算資源要求很高,通常選擇最關鍵的指標來做監控,其他指標按天監控即可。

2、產品質量

這部分內容是從14年開始逐漸被產品重視起來,發現產品質量本身也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質量差的產品容易被卸載/取關。質量監控是由各種成功率組成,基礎指標包括:crash率、啟動耗時、頁面加載速度等,這些是每個產品必備的,另外根據產品功能會有其他成功率指標,如直播產品會有播放成功率、直播加載速度等;產品質量與用戶自身的網絡類型、運營商、機型強相關,所以以上指標的維度通常需要細分這三個維度來看。

 

用戶健康度

1、留存和活躍度

通過留存率、活躍度(活躍天數/次數等分布)來監控產品的健康度,不同產品的監控周期不同,對于高頻產品,留存率監控次留、3留、7留,活躍度按周來監控,如果按月來監控,當發現指標下降的時候用戶已經流失了,錯過了最佳挽留時機;對于低頻產品,按月監控即可;可通過看用戶的周活躍天數來判斷該產品是高頻還是低頻,通常周活躍天數大于3,是高頻產品,反之屬低頻產品。

2、成長體系

這部分內容僅適用于有增值包月功能的業務。包括vip到期天數分布、vip等級分布、特權使用度以及年費相關;

3、用戶流動模型

結合用戶生命周期,從新增、留存、回流、流失的角色轉化來定義用戶在產品中的流動,稱之為流動模型;

 

當產品運營到一定的規模,必然要做精細化運營,即用戶生命周期管理(CLM),基于用戶當前的行為狀態,通過各類預測模型,對其進行精細化運營,來拉長用戶生命周期。

 

 

 

CLM是什么?
?包含客戶獲取、保留、提升價值、離網管理的整個周期管理
?包含客戶關系管理(CRM)但范圍更大 為什么現在提CLM?
?各地收入壓力加大、發展開始飽和、競爭加劇、客戶流失加大 怎么做CLM?
?這里僅僅是利用這個理念及一些簡單的方法
?CLM全面的實施需要大量的IT和數據支撐,短時間內難以全面實施

CLM 理念具體的四個關鍵內容
1.客戶生命周期的五個階段:獲取、提升、成熟、衰退、離網(A/B/C/D/E)
2.客戶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管理
3.客戶生命周期管理的價值杠桿
4.實現客戶生命周期管理價值杠桿的一般方法和要點

階段A (Acquisition):客戶獲取
?如何發現并獲取潛在客戶?
?發現尚未使用電信產品或正使用競爭對手產品的客戶
?通過有效渠道提供合適價值定位獲取客戶
階段B:(Build-up)客戶提升
?如何把客戶培養成高價值客戶?
?刺激需求的產品組合/服務
階段C: (Climax) 客戶成熟
?如何使客戶使用新電信產品?
?如何培養顧客忠誠度?
?交叉銷售
?針對性營銷
?高價值客戶的差異化服務
階段D: (Decline) 客戶衰退
?如何延長客戶“生命周期”?
?高危客戶預警機制
?高??蛻敉炝襞e措

階段E: (Exit) 客戶離網
?如何贏回客戶?
?高價值客戶贏回方法


對用戶的啟示
?公眾客戶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對電信的價值及其需求均有所不同,也意味著用戶對其管理與服務方式的不同
?對公眾客戶的標準化管理與服務應基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

 渠道質量

這部分內容僅適用于獨立app產品,因為獨立app需要通過不同渠道去推廣引導用戶下載安裝,不同渠道的用戶質量差異比較大,所以需要分渠道來監控;平臺資源產品不需要關注這塊,如:手Q動態里面的平臺資源產品。

監控方式主要是在上面講到的概況和留存指標上擴展渠道維度。

資源觸達

梳理清楚產品的資源位,每個資源位的評價指標類似,即活動效果評估,包含兩部分:

a)活動自身的pv、uv和點擊率,以及渠道側的發送、到達、點擊整個鏈條數據;

b)活動給產品帶來的價值,從新增、回流、留存上來評估;

 

用戶屬性

畫像和終端數據是用來詳細描述用戶本身的屬性,明確使用產品的用戶是什么樣的人群,一方面可以指導產品的設計方向,如:產品設計的目標是針對25歲以上的成熟用戶,但實際畫像出來發現用戶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以下,與設計理念不符,就得考慮功能設計是不是有問題,得改變方向;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精細化推薦重要特征。畫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只有社交產品在這塊建設相對完善;終端信息通過系統接口均可以獲取到。

 

競品數據

沒有競爭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尋找自己的假想敵,對標規模和留存指標,以便評估產品的優勢和劣勢,不過這部分數據通常不易獲取到。

 

        

規劃完成后必須用以下四個準則來檢驗指標體系的合理性:

1、完備性:通過指標體系能夠對產品的經營狀況一目了然;比如產品現在增速如何,現狀是否健康等;

2、系統性:通過指標體系能夠粗略定位到數據波動的原因;比如活躍用戶下降,通過指標體系能夠拆解到大概原因;

3、可執行性:指標體系是可量化并實現的;

4、可解釋性:所有指標的統計邏輯都是可解釋的,容易被用戶理解的;經驗證明那些復雜不可解釋的指標最終都會被淘汰;

 

Just do it指標體系可視化

 

 

在指標體系可視化過程中有幾點需求注意

1、數據上報環節要保證準確性和擴展性強。數據上報不準確,后面的鏈條做的再好都是無用功,需要開發和測試多方驗證保證上報準確性;擴展性強是為了產品擴展功能的時候數據上報框架依舊可用,只需增加某些id即可。另外盡可能把用戶的所有操作都做上報,包括操作成功和失敗。

2、計算框架最好能夠包括中間表建設。一方面使的指標計算邏輯很清晰,且由于中間表的復用性很強,指標計算可以節省大量計算資源;另一方面在后續問題分析過程中,使用中間表要比直接從原始流水簡單很多。

End

以上所列指標體系方法論適用于大部分產品,具有普適性,大家可以仿照上面的流程建立相對完善的指標體系;但部分產品由于功能相對個性化,無法抽象出來,需要在運營過程中逐步完善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