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主從配置
MySQL 主從配置
為什么要做主從復制
-
在業務復雜的系統中,有這么一個情景,有一句sql語句需要鎖表,導致暫時不能使用讀的服務,那么就很影響運行中的業務。使用主從復制,讓主庫負責寫,從庫負責讀,這樣,即使主庫出現了鎖表的情景,通過讀從庫也可以保證業務的正常運作
-
做數據的熱備
-
架構的擴展,業務量越來越大,I/o訪問頻率過高,單機無法滿足,此時做多庫的存儲,降低磁盤I/O訪問的頻率,提高單個機器的I/O性能
mysql主從復制的原理是什么?
-
binlog:binlog log ,主庫中保存所有更新事件日志的二進制文件
-
主從復制的基礎是主庫記錄數據庫的所有變更記錄到binlog,binlog是數據庫服務器啟動的那一刻起,保存所有修改數據庫結構或內容的一個文件
-
mysql 主從復制是一個異步的復制過程,主庫發送更新事件到從庫,從庫讀取更新記錄,并執行更新記錄,使得從庫的內容與主庫保存一致
-
在主庫里,只要有更新事件出現,就會被依次的寫入到binlog里面,之后推到從庫中作為從庫進行復制的數據源
binlog輸出線程
-
每當有從庫連接到主庫的時候。主庫都會創建一個線程然后發送binlog內容到從庫,對于每一個即將發送給從庫的sql事件,binlog輸出線程會將其鎖住,一旦該事件被線程讀取完之后。該鎖會被釋放,即使在該事件完全發送到從庫的時候,該鎖也會被釋放
-
在從庫里,當復制開始的時候,從庫就會創建兩個線程進行處理
從庫I/O線程
-
當START SLAVE 語句在從庫開始執行之后,從庫創建一個I/O線程,該線程連接到主庫并請求主庫發送;binlog里面的更新記錄到從庫上。從庫I/O線程讀取主庫的binlog輸出線程發送的更新并拷貝這些更新到本地文件,其中包括relay log 文件
從庫的SQL線程
-
從庫創建一個SQL線程,這個線程讀取從庫I/O線程寫到relay log 的更新事件并執行,可以知道,對于每一個主從復制的連接,都有三個線程。擁有多個從庫的主庫為每一個連接到主庫的從庫創建一個binlog輸出線程,每一個從庫都有他自己的I/O線程和SQL線程
-
從庫通過創建兩個獨立的線程,使得在進行復制時,從庫的讀和寫進行了分離,因此,即使負責執行的線程運行較慢,負責讀取更新語句的線程并不會因此變得緩慢,比如說,如果從庫有一段時間沒運行了,當他在啟動的時候,盡管他的SQL線程執行比較緩慢。它的I/O線程可以快速的從主庫讀取所有的binlog內容,這樣一來,即使從庫在SQL線程執行完所有讀取到的語句前停止運行了,I/O線程也至少完全讀取了所有的內容,并將安全的備份在從主庫本地的relay log 隨時準備在從庫下一次啟動的時候執行語句
整個主從復制的流程可以通過以下圖示理解:

-
主庫db的更新事件(update,insert,delete)被寫道bilog
-
從庫發起連接,連接到主庫
-
此時主庫創建一個binlog dump thread 把binlog的內容發送到從庫
-
從庫啟動之后,創建一個I/O線程,讀取主庫傳過來的binlog內容并寫入到relay log
-
還會創建一個SQL線程,從relay log 里面讀取內容,從 Rxec_Master_Log_Pos位置開始執行讀取到的更新事件,將更新內容寫入到slave的db
注:上面的解釋是解釋每一步做了什么,整個mysql主從復制是異步的,不是按照上面的步驟執行的
Django 主從設置
-
django 在進行數據庫操作的時候,讀取數據與寫數據(增、刪、改)可以分別從不同的數據庫進行操作
在配置文件中增加slave數據庫的配置
創建數據庫操作的路由分發類
-
在syl/utils中創建db_router.py

配置讀寫分離路由
-
在配置文件中增加
DATABASE_ROUTERS=["meiduo_mall.utils.db_router.MasterSlaveDBRouter"]
MySQL - 基于Docker 的主從復制
搭建環境
ubuntu 18.04 64位
Docker 版本如下圖

主從同步盡量保證多臺MySQL的版本相同或相近
2. 基于下載的鏡像啟動兩個容器,默認啟動的用戶名是 root
啟動第一個
docker run -p 3307:3306 --name master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d mysql:5.7.31
啟動第二個,兩個mysql的端口不要一樣
docker run -p 3308:3306 --name second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d mysql:5.7.31
-
配置主庫
-
-
docker exec -it mastermysql /bin/bash
# 進入容器后安裝vim編輯器,這是為了修改配置文件安裝編輯器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vim# 連接mysql數據庫, 并輸入密碼
mysql -u root -h localhost -p# 創建一個叫backup的用戶,并且不顯示來源地址
CREATE USER 'backup'@'%' IDENTIFIED BY '123456';# 授權找個用戶具有復制同步權限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backup'@'%';# 刷新權限,一定要刷新權限
flush privileges;# 執行如下語句驗證是否授權成功,如果沒問題得到下圖所示
show grants for 'backup'@'%'; ![]()
-
-
2. 修改第一個mysql容器的配置文件
切換到配置文件目錄
cd /etc/mysql/mysql.conf.d/
修改并編輯mysql.cnf
vim mysql.cnf
修改或添加如下,并保存
[mysqld]
log-bin=mysql-bin #開啟二進制日志
server-id=1 #設置server-id,不要和slave重復
記得重啟容器
docker restart mastermysql
-
-
docker exec -it secondmysql /bin/bash
進入容器后安裝vim編輯器,這是為了修改配置文件安裝編輯器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vim切換到配置文件目錄
cd /etc/mysql/mysql.conf.d/修改并編輯mysql.cnf
vim mysql.cnf修改或添加如下,并保存
[mysqld]
server-id=2 #設置server-id,必須唯一,不能和其他重復修改完成以后記得重啟我們的容器
docker restart secondmysq
-
2. 設置同步主并啟動同步線程
設置如何同步主
mysql> CHANGE MASTER TO
-> MASTER_HOST='192.168.106.131',
-> MASTER_USER='backup',
-> MASTER_PASSWORD='123456',
-> MASTER_PORT=3307;
啟動同步線程
mysql>start slave;
3. 查看同步狀態
mysql> show slave status\G;
下圖 slave_IO_Running 和 Slave_SQL_Running 都為YES說明配置成功
Slave_IO_State: 可以作為參考說明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