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第一次做培訓講師的那些事
突如其來的機會
(以下所有的截圖與內容都是經過當事人授權)
我在博客園寫博客,到今天為止有7個年頭了,雖然寫作頻率并不很頻繁,但的確有一定的跨度,與其找一些文章翻譯或者demo記錄來充數,我更新希望把自己的真實的實施問題與感悟給分享出來。
今年也是我寫作多年后,終于有實質回報的一年。
年初,有企業在博客園聯系到我,邀請我擔任了一天的技術顧問,給他們解決了他們實際開發的一些疑難雜癥,綜合了他們的項目、框架、工具與軟件工程的實施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而在2020.12.19的培訓授課是這篇文章所講的重頭戲,某培訓機構的陳老師在今年國慶前在博客園聯系到我,希望我能給他們的客戶做一次.Net微服務的培訓講解,但是,我并沒有實質的培訓經驗,擔心我講不好,所以客戶那邊猶豫了一段時間,并沒有給予答復。我開始以為沒戲了,突然在11月的時候又重新聯系上了我,讓我重新恢復了希望。經過多次的反復溝通,也終于定下由我去講解并確認好了講解內容。


認真準備
這一次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嘗試機會,非常感謝培訓機構的陳老師給我信任和支持,我也知道能像我這么幸運在有償的情況下給企業團隊培訓是一件非常非常難得事,于是我花費了3個多的星期的業余時間去準備培訓內容、PPT與示例代碼。培訓內容我以word文檔一共2W字以一篇論文形式記錄下來,一來是給客戶方便回顧,二來是方便以后還有更多機會去復用授課。PPT基本上從Word文檔把內容整理成圖、表格,部分案例會以文字出現。代碼是我之前寫博客就開源出去的了,但是為了這次培訓,我重新整理了一次,并且升級到了.Net 5,并且以EVCapture作為錄屏軟件。
培訓機構的陳老師跟我說很少講師會寫培訓內容給到客戶,我當時給她開個玩笑,我希望客戶真真正正按照我所講的方式去實施,而不是聽我講完就算,我還是希望按照我講的東西吸收后并實施起來,這樣比我取多幾個老婆都要有成就感,這個是我的真實話,也是真實感受。


失眠與喉嚨
在培訓前5天,我在上下班路上進行嘗試演講,并同時調整授課內容。然而做足了一切的準備的前提下,我授課前一晚還是失眠了。但是絲毫沒有影響我講課的狀態,從失眠到講課前的少許緊張,再到講課時的正常發揮。整個講課過程一共6.5小時,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再臨結束的時候,我喉嚨快撐不住了,因為我有多年的慢性咽喉炎,導致偶爾會咳,在學員的包容下,我終于把所有該講的都講出來了。
說實話,我對我這次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因為內容是被客戶的要求增加過的,我開始的確怕覆蓋不全,也怕時間不足無法講完。但是我做到了,把該說的都說了,把該展示的也展示了。授課內容與PPT也是讓我信任的同行做過初步的查看與了解,所以無論是授課內容還是講課結果,結束后我都非常的信心滿滿。
授課期間也會有和學員互動,從他們的問的問題,我也感受到他們其實有聽進去的。

樂極生悲
休息了一個周末,周一回來收到客戶的反饋,客戶的反饋的確讓我大吃一驚,雖然是授課前有所心理準備,但是事實還是打擊到我。
授課前,我就知道微服務的培訓知識,不是任何段位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都吸收完,我更加希望讓想去實施的人真正的能實施下去。
但是,反饋的結果是,多數學員沒聽懂,而問題歸責于我作為講師的"廉價"。
我還是非常注重這次授課,所以也想問問客戶具體的反饋,客戶對接人說,概念方面講少了,很多學員沒搞懂微服務干什么的。但是我的具體實施部分的確給與部分技術OK的學員有很大幫助。
與前阿里P9的復盤
出師不利,這樣的評價一來跟我的感覺相差有點大,二來我不認為全是我的過錯,我不能釋懷,于是我找到前阿里P9李運華進行了一次溝通與復盤。
我們討論了3個問題:
- 段位的知識覆蓋度
- 概念的占比
- 授課的邏輯
在段位覆蓋上,我的確忽略了提前了解他們的水平程度,導致沒有照顧到部分”小白“,所以聽眾的水平采集很重要,這也給我上了一課。
概念的占比,從上面的大綱,我和華哥都一致認為如果作為授課的話,概念講解的這種篇幅長度足夠了,基本上把一些容易混淆點和坑點列出來,點一點就好,如果多了,就是長篇大論的吹牛,因為概念上的東西基本都是能百度到的,客戶花錢授課,最希望是實施的那部分,真的是可以用到的。如果我還要花好幾頁紙,好一兩個鐘頭講解微服務是干嘛的?有什么用?那么這個課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概念的東西難道百度不好?具體實施能隨便百度到?
后來華哥也幫我看了下看大綱,并給與了講解邏輯上的調整,應該讓我從what-why-how的順序方式講解。



總結
這次講課整個準備、講課的過程一點都不輕松,也讓我深深的認識到應該優先了解聽眾段位的水平,然后有針對性的講解知識傾斜,從講解邏輯上可以what-why-how進行,先講結論,再講為什么,最后講怎么做。
雖然這次是給與別人培訓,但是收益最多的其實是我自己,除了在授課經驗上增加,而且在整理梳理微服務的知識時,還有一些新的感悟與理解。
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堅持走下去這條路。
作 者:
陳珙
出 處:http://www.rzrgm.cn/skychen1218/
關于作者:專注于微軟平臺的項目開發。如有問題或建議,請多多賜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鏈接。
聲援博主: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可以點擊文章右下角推薦一下。您的鼓勵是作者堅持原創和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