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創想三維 K1 系列主板之一:在線更新 MCU 固件
前言
本文是摸索創想三維 K1 系列軟硬件系統的一些內容分享。本系列文章由于與他們的軟件工程師無溝通渠道,僅能憑經驗與黑盒測試,故有盲人摸象之可能,如有謬誤,歡迎指正交流。下一期會講如何編譯創想三維魔改版 Klipper 固件。
由于有為 K1 系列 MCU 升級固件的需求,被告知使用私有 bootloader,具體用法不透露。好在主板上預留 SWD 調試引腳,但是對普通用戶不友好,希望有 Katapult Bootloader 那種支持無接觸線刷升級 Klipper 固件的方式就好了。后來在探索 CrealityOS 過程中,我們查看啟動服務發現一個 /etc/init.d/S13mcu_update 的自啟動服務,看名稱和升級固件有關,大喜過望,失望而歸,提供的 mcu_util 工作不符合預期(可能是我使用方法有誤,具體見下文。不過 S13mcu_update 很值得一看,邏輯思路比較完善)。
可以在 Creality-K1-Extracted-Firmwares 處查看已解包系統鏡像。

我們約定,直接控制打印機硬件的部分稱為主板,運行 Linux 系統的部分稱為上位機。
運行測試環境:
- K1C 和 K1Max 主板(兩塊主板硬件配置有所不同)
- Ubuntu 22.04 Arm64
- CrealityOS
本文涉及的內容:
- 如何使用原廠 bootloader 升級打印機主板固件
| MCU | 設備地址 | 備注 |
|---|---|---|
| mcu (mcu0) | /dev/ttyS7 | 主 MCU |
| nozzle_mcu | /dev/ttyS1 | 熱端 MCU |
| leveling_mcu | /dev/ttyS9 | 熱床調平 MCU |
| rpi (host as mcu) | /tmp/klipper_host_mcu | 上位機作為 MCU |
1、升級主板固件(精簡版)
需要使用 chs 進行 root,安裝 supervisorctl 用來管理服務(非必須,隨 moonraker 安裝)。
1.1 使用第三方 mcu_util.py 工具
此處以 mcu0 為例,由于官方提供的工具 mcu_util 握手之后會超時報錯,所以我們使用第三方工具。
# 關閉 klipper,取消對串口設備的占用
supervisorctl stop klipper
# 部署第三方固件燒錄工具
cd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ryoz/k1_mcu_flasher && cd k1_mcu_flasher
# 為 mcu0(/dev/ttyS7) 燒錄固件,以原廠固件為例
# 流程:重置 mcu0 ——> 等待 2s ——> 上傳固件
mcu_reset.sh && sleep 2 && ./mcu_util.py -c -v -i /dev/ttyS7 -u -f /usr/share/klipper/fw/K1/mcu0_120_G32-mcu0_004_000.bin
# k1_mcu_flasher 用法
usage: mcu_util.py [-h] [-v] [-c] -i PORT [-f FILE] [-u] [-s] [-g]
Creality K1 MCU Flasher
optional arguments:
-h, --help show this help message and exit
-v, --verbose Debug output
-c, --handshake Attempt handshake before operation
-i PORT, --port PORT serial device
-f FILE, --file FILE firmware file
-u, --update Update firmware from file
-s, --appstart Attempt to start fw
-g, --version Get version
# 其他用法示例
# 注意:握手僅需要一次,每個選項都包含握手操作,所以不需要先單獨握手在執行其他操作
## 與 mcu0 進行握手,并顯示詳情
./mcu_util.py -c -v -i /dev/ttyS7
## 與 mcu0 握手并獲取 mcu 固件版本
./mcu_util.py -c -v -i /dev/ttyS7 -g
## 啟動固件(如果沒有自動啟動)
./mcu_util.py -c -v -i /dev/ttyS7 -s
1.2 同樣操作使用原廠 mcu_util 超時報錯
偶爾可以握手成功。
mcu_reset.sh && sleep 2 && mcu_util -c -v -i /dev/ttyS7 -u -f /usr/share/klipper/fw/K1/mcu0_120_G32-mcu0_004_000.bin
usart_send_Process: get_sector_size
usart_rec_Process: select time out, state = 6
usart_rec_Process: select time out, state = 6
usart_rec_Process: select time out, state = 6
usart_rec_Process: timeout
usart_sent_retval: 1, usart_rec_retval: 1
再次詢問工程師此工具正確用法,無回復。
1.3 燒錄更新其他三個 MCU
- 熱端和調平 MCU 使用 RS232 串口與上位機通訊,沒有專門的重置方式,應該有未知的固件重啟命令,或者采用 Klipper 通用的命令進入 bl 狀態,具體見之前文章 無接觸線刷Klipper固件: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之Katapult ,等待后續測試
- 還有一種是思路是寫一個 initi.d 開機啟動服務,在 mcu 上電 15s 內完成握手
- host_as_mcu 可以使用 klipper_mcu 服務停止
2、K1 Bootloader 燒錄流程解析
注:此部分屬于對 k1_mcu_flasher 的注釋,只能說作者是專業的。
原程序 /usr/bin/mcu_util 是二進制文件(懷疑是加密的 shell 腳本)。
mcu_util.py 代碼分析
- 導入必要的模塊:
binascii用于編碼和解碼十六進制數據。io用于讀取文件。pathlib用于處理文件路徑。argparse用于解析命令行參數。sys用于退出程序。serial用于與串行設備通信。
- 定義
crc函數:用于計算 CRC 校驗和。 - 定義
debug函數:用于打印調試信息。 - 定義
_handshake函數:用于與 MCU 進行握手。 - 定義
_get_version函數:用于獲取 MCU 的版本信息。 - 定義
_get_sector_size函數:用于獲取 MCU 的扇區大小。 - 定義
_app_start函數:用于啟動 MCU 的應用程序。 - 定義
_flash_fw函數:用于更新 MCU 的固件。 - 定義
open_port函數:用于打開指定的串行端口。 - 定義
handshake函數:用于執行握手操作。 - 定義
get_version函數:用于獲取 MCU 的版本信息。 - 定義
app_start函數:用于啟動 MCU 的應用程序。 - 定義
update函數:用于更新 MCU 的固件。 - 解析命令行參數:使用
argparse模塊解析命令行參數。 - 根據命令行參數執行相應的操作:如果指定了
c或-handshake選項,則執行握手操作;如果指定了g或-version選項,則獲取 MCU 的版本信息;如果指定了u或-update選項,則更新 MCU 的固件;如果指定了s或-appstart選項,則啟動 MCU 的應用程序。 - 如果沒有指定任何操作,則打印幫助信息并退出。
- 執行相應的操作并返回退出代碼。
2.1 Handshake stage 握手階段
bootloader waiting 15 secs after startup for handshake, then launch app if app corrupted by crc16 - bootloader waiting for handshake forever ALL stages requred passing handshake stage ONCE send: 0x75, receive ack: 0x75
- bootloader (bl) 啟動后等待 15s 用于握手,之后啟動 app (klipper)。
- 如果 app 的 crc16 檢校失敗,bl 會一直等待握手
- 所有階段都需要握手通過 1 次且只需要一次
- 發送 0x75,返回 0x75
- 編者注:握手是為了在 15s 內截住 bootloader,不讓其啟動 App。mcu_util.py 的每個命令都有握手操作。
2.2 Version stage 版本驗證階段
bootloader checks for crc16 of app, if passed - combine hw version string (in bootloader area) and fw version string (in fw area) if crc16 not passed - sending 25 bytes of 0x00 send 00ff (ff - crc), receive string (25 bytes+crc) of combined hw version and fw version
- bl 會檢查 app 的 crc16
- 如果通過檢測,附加 hw 和 fw 版本字符
- 如果未通過檢測,發送 25 字節的 0x00
- 向 bl 發送 00ff (ff - crc),返回 (25 bytes+crc),以及 hw 和 sw 版本
- 說的不清楚,有需求的具體看源碼
# 解碼返回信息
r = ser.read(26)
if len(r) > 0:
debug(f'rcv data {hexlify(r)}', v)
if len(r) == 26 and r[25] == crc(r[:-1]):
debug(f'version received! {r[:-1]}', v)
result = bytes(r[:-1]).decode(encoding='latin')
在這個代碼中,
r是一個字節數組,[:-1]表示取r的前len(r)-1個元素,即去掉最后一個字節。然后,使用decode方法將字節數組轉換為字符串,并指定編碼為latin。這將把字節數組轉換為一個使用latin編碼的字符串。
2.3 Get sector size stage 獲取扇區大小階段
mostly = 1, multiplier for receive buffer of firmware send 03fc (fc - crc), receive sector size (1 byte+crc)
- 多數情況為固件大小的 1 倍
- 發送 03fc (fc - crc),返回扇區大小
2.4 App start stage 啟動 App 階段
bootloader check crc16 of fw in flash, if succeded - passes program flow to fw entrypoint send 02fd (fd - crc), receive ack 0x75
- bl 檢查閃存內固件的 crc16,如果通過,進入正常 App
- 發送 02fd (fd - crc), 返回 0x75
2.5 Flash FW stage 固件燒錄更新階段
receive fw by chunks, size of chunks = sector size << 16, to ram, then writes to flash.
- update request: send 0xfe (fe - crc), receive ack 0x75
- send fw size: send dword of size with leading crc, receive ack 0x75
- send chunks by chunk-size, receive statuses: 0x75 - chunk succeded 0x20 - all firmware flashed 0x21 - error in write ram->rom stage 0x1f - bad crc of received data
- 分塊傳輸固件到 mcu ram 中,然后寫入 flash
- 發送更新請求
- 發送固件大小,會生成crc
- 發送大小,返回狀態符(見上)
由于創想對 Klipper 做了很多魔改,我們先使用官方的 Klipper 倉庫,默認支持 GD32F303。
我們要為 Arm Crotex-M 編譯固件,用到 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目前僅支持 AArch64/x86_64 而不支持 MIPS 架構 CPU 所以只能在其他設備上編譯固件,再進行燒錄。也由于這點,CrealityOS 的 klipper 直接精簡掉了編譯固件的源碼。
# 下載創想三維修改版 Klipper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realityOfficial/K1_Series_Klipper && cd K1_Series_Klipper
# 由于原來的是 MIPS 的,需要刪除 c_helper.so 重新編譯
python
# 由于我使用 Ubuntu 22.04,需要降級到 gcc-arm-none-eabi 10.0 以下以正確編譯 prtouch_v2
sudo apt preference
# 安裝缺少的軟件包
sudo apt install
# 修改編譯參數
make menuconfig
make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