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閱讀筆記(1)
人性的弱點讀書筆記
這是我第二遍讀《人性的弱點》這本世界勵志圣經,里面講的很多東西到現在仍然很有實用價值,如果只是單純的把它當做一本成功學的書籍,是比較比較淺薄的理解。人生于世,復雜而美妙,我們隊我們自己的研究,對人性的探討有時候才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我們現在不管什么科學研究,醫學、史學、文學、藝術、心理及社會研究,歸根到底的本質,其實都是對我們自己的研究。而對我們人類自身的追尋過程,才是極其具吸引力和美妙感的體驗。
第一章 成功有效的人際交往
第一節 友善而熱情地對待他人
太陽的溫暖使人們脫去厚重的外衣,而風的冷酷卻使人裹衣取暖。友善、親切、真誠的態度,會使人拋棄成見。
100多年前的林肯有過這樣的話:當一個人心中充滿怨恨、郁郁寡歡時,你根本不可能再讓他按照你的意愿做事,聽你指揮。應該看清這一點: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你應該用一種友善、溫和的方法對待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更舒服的認同你。
林肯:“一滴蜜汁遠比一加侖的膽汁更能招引蒼蠅。”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認同你的觀點,你就應該和他成為知己,然后友善而真誠地說服他,以便更好地達到你的目的。
美國總統威爾遜:如果你滿懷怒氣,緊握拳頭來找我,那我的拳頭會握得更緊。但是如果你能來到我們這里坐下來和我真誠的交換觀點,看看造成此事的原因何在,那么,我們不久就會感到我們之間的意見分歧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共同點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很多時候只要我們互有誠意,真心地針對問題辦事,態度誠懇而友善,我們之間就沒有什么不可能解決的了,這會使我們走得更遠更好。
第二節 不一小事與別人爭論不休
你必須知道,當人們逆著自己的意見,被別人說服時,他他會堅持自己是正確的。
永遠避免正面的沖突。
其實,在辯論賽中,無論是輸是贏,結果都是一樣的,即便你贏了,可事實上,你卻輸了,你在贏的同時指責對方觀點的錯誤、漏洞百出,當也嚴重傷害了對方的自尊。所以,與別人爭論不休是極不明智的舉動,它會使你陷入更無助孤單的境地。
富蘭克林:“如果總是反對、爭辯,你也許會勝利,但這種勝利永遠是短暫的,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永遠也得不到對方的肯定及好感。”
第三節 尊重他人的意見
詩人吉普:“當你在教訓別人時,要裝作若無其事一樣,要自然而然地把事情提出來,不要讓人記起。”
科學家伽利略:“你永遠不能教別人知識,你要做的只是幫他去發現。”
查斯爵士告誡他的兒子:“你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別人知道。”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自己的門徒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第四節 讓他人有發言權
哲學家羅西法說:“如果你想要得到仇人,你就處處勝過你的朋友,可如果你要獲得友誼,那就得讓你的朋友勝過你。”
第五節 激發他人高尚動機
在生活中,每個人做事都有兩個理由:一是看起來很好;一是確實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是理想主義者,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個好聽的理由。因此,我們若是想要改變他人,就要挑起他高貴的動機。
第二章 如何使你更受歡迎
第一節 微笑的力量
哈佛大學教授詹姆士說過: “行動好像隨著感覺走的。但其實不然,行動是與感覺同行的。我們會讓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可以使不直接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行為勝于言論,對別人友好的微笑就好像向他證明:“我很高興見到你,你使我開心快樂,我喜歡你。”所以,如果你要得到他人的好感,不妨給予他真誠的微笑。
第二節 記住一個人的姓名
現實生活中,一種最簡單、最明顯、最重要的獲取好感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記住他人的姓名,這會使他人感覺自己對于別人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被介紹給一位陌生的人談幾分鐘,走后就根本記不起那人的姓名了,這是不好的習慣。所有事情都要費些時間去做愛,就像默生說:“好禮貌是由小的犧牲換來的。”
第三節 學會投其所好
想要讓人喜歡你,或者讓他人對你產生興趣,那你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談論他人感興趣的問題,學會投其所好。
應酬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先要滿足他人的需求,從而進一步達到自己的需要。可是在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把“我”掛在嘴邊。當做了一些值得自豪的事情后,人們永遠關心自己勝過他人。沒想一下如果你想成功地與人合作,除了學會傾聽之外,最重要的是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即所謂的投其所好。當然,這種方法與拍馬屁并不相同。我們所說得投其所好是用真誠的態度,用心去與別人交流。
與人溝通的訣竅就是:談論他人最為愉悅的事情,投其所好。
第四節 隨時隨地關心他人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需要真誠的關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希望別人對我們產生興趣,那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維也納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弗洛德曾在《生活的意義》一書中說過:“凡是不愿意關心別人的人,一定會在他的一生中遭受到巨大的困難與損失,更可悲的是,還會給別人帶來不快和困苦,所有人類的種種失敗、挫傷都是由此而引發的。”
第五節 學會傾聽
如果你想成為善于與人溝通的人,那么你就要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抱怨。因為,無論是怎樣的挑剔者,都會在一個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軟化降伏。
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談話方式。靜靜的傾聽是我們對任何一個人“恭維”的一種方法。
成功的交流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只要你專心致志地注意對方就行了。
很多人找心理醫生,無非是想找一個靜靜傾聽自己心聲的人。
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掌握傾聽的藝術吧。
第六節 與他人同快樂
魯魯斯特說:“助人不是一種義務或者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因為你會從中獲得滿足,更能增進你的健康,使你的心情也變得快樂起來。”
富蘭克林也曾說過:“在你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等于在幫助自己,為自己謀取快樂。”
第三章 如何更好地完善你自己
第一節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人的性格中,有些東西是攝影師無法捕捉,畫家無法描繪,雕刻家根本無法塑造的,這就是“個性”,“個性”是一種微妙的東西,人人都能親身感受它,但卻沒有人能夠刻畫它,沒有哪一位作家在傳記里把它真實記錄下來,盡管如此,它卻和人生的成功僅僅相連,起著決定性作用。
人性是一種非凡的品質,有些人擁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比如林肯,發表演說時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聽眾們便會無比熱烈的歡呼鼓掌。
我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與生俱來的特質,這能夠發揮某些影響力。別人由我們的行為觀察我們的個性。個性是一個人的精神、肉體特質和習慣的綜合,個性使這個人與別人不同,并且決定著他是否為人所喜愛和厭惡。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沒有和你一樣的人,以后也不會有。縱然你的父母孕育了你,那也僅僅有300萬億分之一的機會有一個跟你完全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盡可能的展現你自己的個性,善用你的天賦,保持自我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但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的一生是極其有限的,想要集合所有的優點于一身是件多么荒唐可笑的是呀!索性,不妨就做回自己,保持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珍惜上天給我們的一切,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事,不一味的模仿別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節 學會鍥而不舍的堅持
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發明了許多我們總所周知的東西,他有兩句至理名言:“當事情變得不順利時,那么不順利的事情還會出現的”和“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第三節 讓自己放輕松
據科學家研究,我們的大腦一般情況下工作8到12個小時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不會有什么不良反應。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感到疲勞呢?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倍感疲勞?
醫學家稱,我們當中大多數疲勞的表現都源自于我們自身的精神狀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哈德菲說過:“人們疲勞大部分源于我們的精神因素,而真正因為體力、生理上的疲勞是不多的。”
在緊張和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讓我們學會使自己放輕松,這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節 隨時隨地用新思想彌補自己的不足
這世界,時間消逝得相當快,我們要認真地學習,接受新思想事物,來彌補自身的落后。在時間一點一點消逝的同時,我們會變得衰老,身體也會每況愈下,就連最好的朋友也會離我們而去。如果我們隊身邊的新事物永遠感興趣,用新鮮的事物去填補我們陳舊的內心,那我們永遠也不會覺得落伍和失落。
具有成熟心靈的人,都明白“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并深刻地感受到不斷地探索新知識,不斷尋找進步心靈帶來的極大愉悅。
任何人都可以有享受自我教育的權利,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心靈擴充、成長和進步的過程,這是我們內心中自我成長和學習的過程。
第五節 別讓自己看起來乏味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去做一些令人生厭的事。
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都有許多煩惱的事情,但我們卻會認同“乏味”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可到現在為止,我們似乎都沒有什么辦法來消除它,反而總是在逃避。
令人乏味的幾種常見的狀況:
- 說話沒重點
- 不停的討論孩子或寵物
- 低調的態度(總是對世界抱著懷疑、悲觀的態度)
第六節 學會勇于承擔責任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就是敢于承擔責任。世上走一遭,就要為生命中的許多事情負責任。
林肯:“我對全美國人民、基督教、人類歷史及上帝——都負有責任。”
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親愛的布魯斯落,這樣的錯誤,并不應歸結于我們所屬的星座,而是我們養成的長期地聽命的習慣。”所以,對于那些希望自己的心靈不斷成熟的人,他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要勇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總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第七節 不要理會你的煩惱
偉大的心理學家阿佛瑞德.安德爾說,人類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負變為正的力量,”二十世紀,哈瑞.愛默生.福斯狄克把這句話又重新說了一遍:“快樂大部分并不是享受,而是勝利。”這種勝利來自于一種成就感,一種得意,也來自于我們能把酸檸檬做成甜檸檬汁。尼采對超人的定義是:“不僅是在必要的情況之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
威廉.詹姆斯說:“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也許,很可能密爾頓就是因為瞎了眼,才能寫出更好的詩篇來,而貝多芬是因為聾了,才能作出更好的曲子,海倫.凱勒之所以能有光輝的成就,可能也就因為她的聾和瞎的不幸所激勵,柴可夫斯基不那么痛苦,寫不出那首不朽的《悲愴交響曲》,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生活不是那樣充滿折磨和荊棘,他們可能永遠寫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說。達爾文坦白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如果我不是有這樣的殘疾,我也許不會做到我所完成的這么多工作。”
你和我應該感到慚愧,我們這么多年來每天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里,可是我們卻在混日子,看不見生活的美麗,吃得太飽,而不享受
第四章 如何更好地說服他人
第一節 積極真誠地贊賞他人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每個人做事的動機源于兩點:一是人的本能性沖動,還有一個是渴望偉大。
美國偉大的哲學家約翰.杜威則認為,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受到重視。如果我們的祖先不具備這樣的“自重感”,我們的文明就不會產生,這也就和其他動物沒有什么區別了。
奧布里岡將軍:“別擔心攻擊你的那些敵人,要擔心恭維你的那些朋友。”
恭維和贊賞到底有什么區別?很簡單,一個是真誠的,另一個是不真誠的,一個出自內心,另一個出自牙縫,一個為天下人喜歡,另一個為天下人所不齒。恭維只是廉價的贊美。
第二節 讓別人感覺到他的重要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或者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的重要。
杜威教授曾說過:“自重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
賈姆斯博士說:“人們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望為人所重視。”
世界上一項最重要的定律: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該怎樣去對待別人。
第三節 引起別人的渴望
世界上唯一能影響對方的方法,就是談論他所要的,而且還告訴他,如何才能得到它。
許多人受過大學教育,鉆研深奧的學問,可是,他們從未發現,自己的心是如何起作用的。
第四節 給予他人高尚的頭銜
給予他人高尚的頭銜,就像是用“灰姑娘”中的魔法棒,點在他身上后,會使其全身煥然一新一樣。
假如你希望能在領導領域有所突破,希望能更有效地改變別人的態度和行為,那么就記住:“給他一個美名,讓他為此而奮斗。”
第五節 使人們樂意做你所要的事
你想要改變他人的意志,而不引起他的反感、抱怨,那就堅持一個原則: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第六節 讓對方開口說“是”
跟人們談話時,別開始就談你們意見不合的事,不妨談些彼此贊同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你更應該提出你的見解,告訴對方,你們追求的是同一個目標,所差異的只是方法而已。
使對方在開始的時候,就連連說“是!是!”,如果可能的話,盡量防止他說“不!”。一個“不”字的反應,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礙,當一個人說出“不”字以后,為了自己的人格尊嚴,他就不得不堅持到底。事后,或許覺得自己說出這個“不”字是錯誤的,可是,他必須顧及到自己的尊嚴,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必須堅持到底,所以讓對方一開始的時候,就往正面走,那是很重要的。
-------------------------------------------
個性簽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小小的幫助的話,記得在右下角點個 [推薦]哦,博主在此感謝!
萬水千山總是情,打賞一分行不行,所以如果你心情還比較高興,也是可以掃碼打賞博主,哈哈哈(っ??ω??)っ???!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