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通常使用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圖形處理單元)而不是單純依賴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器),主要是由兩者在架構和性能特點上的差異決定的,以下是具體分析:
- CPU:CPU 的設計側重于復雜指令集計算(CSIC),擁有強大的控制單元和較少但功能強大的核心,每個核心都有完整的運算邏輯單元、緩存等,能夠高效處理復雜的邏輯控制和串行任務,比如操作系統管理、數據處理的流程控制等。
- GPU:GPU 采用了大規模并行計算架構,擁有大量相對簡單的核心,這些核心更擅長處理高度并行的任務,比如圖形渲染中的大量像素計算、AI 訓練中的矩陣運算等,眾多核心可以同時對不同的數據執行相同的操作,從而實現極高的并行處理能力。
- CPU:雖然 CPU 的單個核心性能很強,但核心數量相對較少,在處理 AI 任務中大量的矩陣乘法、卷積運算等需要高度并行計算的操作時,速度相對較慢。例如,在進行深度神經網絡訓練時,CPU 需要逐個處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計算,效率較低。
- GPU:GPU 擁有成百上千個核心,能夠同時對多個數據進行計算,在處理大規模數據的并行計算時,具有明顯的優勢。以 NVIDIA 的 A100 Tensor Core GPU 為例,它在深度學習任務中的計算速度比普通 CPU 快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能夠大大提高 AI 模型的訓練效率。
- CPU:CPU 的內存通常相對較小,內存帶寬也有限,這在處理大規模數據的 AI 任務時,可能會成為瓶頸,導致數據讀取和傳輸速度較慢,影響計算效率。
- GPU:GPU 配備了大容量、高帶寬的顯存,能夠快速地讀取和存儲大量的數據,為并行計算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支持。例如,在進行圖像識別任務時,GPU 可以快速地將大量的圖像數據從顯存中讀取出來進行處理,然后將結果快速寫回顯存。
- CPU:在處理 AI 的大規模并行計算任務時,CPU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驅動核心進行計算,能耗較高,能效比相對較低。
- GPU:GPU 在處理并行計算任務時,由于其專門的架構設計,能夠以較低的能耗完成大量的計算任務,具有較高的能效比。這意味著在相同的計算能力下,GPU 消耗的能源更少,運行成本更低,尤其在大規模數據中心等對能耗要求較高的場景中,GPU 的優勢更加明顯。
當然,在實際的 AI 應用中,也并非完全不使用 CPU,很多時候是 CPU 和 GPU 協同工作,CPU 負責處理一些邏輯控制、數據預處理等任務,而 GPU 則專注于核心的計算任務,兩者相互配合,以達到最佳的性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