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的傻瓜
作者更支持席勒、索羅斯的理論和做法。
主要人物:
- 塔利波:與生俱來抱持懷疑態度,交易風格非常保守——只買賣債券,從不買賣股票,嚴格控制交易風險;不介意賠小錢,希望在黑天鵝事件中獲利。交易成績平時表現平平,個人財富積累的很慢,親眼看到許多優異績效的交易員因為黑天鵝集體“炸毀”,他卻因此獲利。最后毀于直升機墜毀(個人生命的黑天鵝)。
塔利波在自己的專業上非常重視概率問題,卻不知道為什么,沒有將之充分運用到個人生命所冒的風險上。黑天鵝終究還是大發神威。
- 約翰:塔利波的鄰居,相信統計學,高收益債券交易員,于1998年夏天crash(高收益債券價值大跌).
- 卡洛斯:相信經濟學,新興市場債券交易員,crash于1998年夏俄羅斯本金債券
crash:損失金額超過預期。
第一篇 黑天鵝事件
- 梭倫:不到最后,都不算結束。
Ch1 賺錢的隨機性
運氣與隨機性
Ch2 奇特的結算方法
俄羅斯轉盤
現實中的風險游戲
Ch3 從數學的角度思考歷史
- 蒙特卡洛模擬
- 噪聲的意義和技術性差異
Ch 4 隨機性和科學知識分子
- 圖靈-智能測試
Ch5 最不適者可能生存嗎?爛交易員死守頭寸。
- 新興市場債券交易:1997.10 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假性崩盤而重挫;1998.06-08
- 1998年的夏天俄羅斯債券、高收益債券價值大跌
- 消防站效應
Ch6 偏態和非對稱分布
概率和期望值
- 頻率和結果的大小同樣重要,而對于股市評論員而言,他們的名聲只取決于猜對方向的頻率。
稀有事件的謬論
- 稀有事件 避開稀有稀有防止受到傷害還是下非對稱的賭注,靠稀有事件賺錢(靠反向稀有事件為生,波動是好消息,危機獵人,注意該情形下一般損失不嚴重,但稀有事件發生會帶來巨額收益)。
根據過去的信息來預測未來時,我們可能太多馬虎,也可能太多嚴格。我無法接受單靠過去一個時間序列,作為未來表現的指針。除了數據,我還需要更多的東西。我的主要理由在于稀有事件,但還有更多的其他理由。 問題在于我們太重視膚淺的近代史,而說出“這種事情以前從未發生”之類的話。如果去看更寬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某個地方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最好往往會發生。換句話說,歷史告訴我們,以前從未發生的事,后來竟然發生了。狹隘的時間序列沒有教的東西,歷史卻教了我們許多。視野越寬廣,我們學到的教訓就越多。歷史教我們不應該像天真的經驗論一般,只觀察偶然遇到的歷史事實。
- 出乎意料的事件(稀有事件)—— 比索問題(墨西哥貨幣)
稀有事件總是出乎意料地發生, 否則它們就不叫稀有事件。
某個事件雖然罕見, 但如果會帶來巨大的后果, 就不能視而不見。
如果失敗的代價過于沉重,難以承受,那么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
- 不可靠的統計 對于理性人,會從過去整理出可預測的形態,并有所應對,因此在預測未來時,過去的信息完全沒有用處(比如理性的交易員預期下周一股票上漲,則紛紛在周五買進,這樣反而消除了上漲的趨勢)。
盧卡斯批判是盧卡斯提出的一種認為傳統政策分析沒有充分考慮到政策政策變動對人們預期影響的觀點。盧卡斯指出,由于人們在將來的事態做出預期時,不但要考慮過去,還要估計現在的事件對將來的影響,并且根據他們所得到的結果而改變他們的行為。這就是說,他們要估計當前的經濟政策對將來事態的影響,并且按照估計的影響來采取政策,即改變他們的行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為的改變會使經濟模型的參數發生變化,而參數的變化又是難以衡量的,因此經濟學者用經濟模型很難評價經濟政策的效果。
Ch7 歸納法問題
- 黑天鵝問題 不能一直只見過白天鵝就聲稱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因為只要見到一只黑天鵝,該結論就會被推翻。
- 劃界問題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 卡爾波普爾:處理已知和未知的事務時,知識和發現并沒有多大用處。
有些人有大膽的觀念,卻對本身觀念的批判不遺余力;他們設法想要了解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使用的方法是先了解它們是否可能無誤。大膽推論,然后極力嘗試推翻本身的推測。
- 不受黑天鵝的沖擊:確認犯錯時的成本有限,且犯錯的概率不是從歷史資料里推演得到的。在執行操作策略前知道哪些事件會證明其推測是錯誤的,證實犯錯后,及時結束操作,認賠止損(stop loss).
帕斯卡:對人來說,相信上帝存在是對凡人最合宜的策略。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則對相信他的人來說是一種獎賞;如果它并不存在,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第一篇 take away:
- 經過大風大浪能存活下來的才是金子。
- 現在的輝煌只是說明ta適應于上一條樣本路徑,但其未必接受得住其他的測試。
- 任何拋開對應結果大小(magnitude)談概率都是在耍流氓。
- 歸納法與黑天鵝 任何可檢測的陳述都應當加以檢測。波普爾思想,天真的否正論者(大膽推論,再去試圖推翻它,以此了解該觀點是否無誤)。
- 如何不受黑天鵝的沖擊:確認犯錯時的成本有限,且犯錯的概率不是從歷史資料里推演得到的。在執行操作策略前知道哪些事件會證明其推測是錯誤的,證實犯錯后,及時結束操作,認賠止損(stop loss).
- 作者的交易策略思想:從稀有時間中獲利,錯誤的成本有限,但稀有事件發生,將帶來巨額收益。熱愛波動,不利方向變動時損失有限,e.g. 期權多頭。
第二篇 打字機前的猴子
Ch8 太多“下一個富翁”
- 幸存者偏差
我們經歷的現實只是所有可能出現的隨機歷史中的一個,我們卻誤將它當做最具代表性的,忘了還有其他可能性。簡言之,存活者偏差是指“表現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見”。為什么?因為輸家并沒有現身。
- 歸納法問題
- "契柯夫式困境 Chekovian dilemmas"
- "斯巴達式的生活"
Ch9 買賣證券比煎蛋容易
- 即使是停住不動的時鐘,一天也有兩次正確。
- 幸存者偏差
- 數據挖掘 data mining
- 數據探索 data snooping 歷史回測程序
- 過度擬合 overfitting
- 均值回歸 regression to the mean
- 遍歷性——時間會消除隨機性的影響。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成功全憑實力,好無僥幸。只有失敗時才會認為是運氣使然。
不做任何判斷比較安全
- 何時才是真的不靠運氣?在缺乏更多信息的情況下,不做判斷,更為安全。
Ch10 生活中的非線性現象
最后一根稻草
- 非線性的動態現象:混沌理論
- 混沌理論:起點上的一點小差異最后會引起不成比例的反應
- 贏家通吃:經濟優越性取決于概率事件加上正面反饋,而不是技術優越性。比如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循環效應(circular effect)、路徑依賴效應。
真實世界內外的數學
- 波利亞過程(Polya process)
- 阿瑟提出
- 后一次win的概率取決于前面的表現(獨立性被破壞!)
- 結果是偏態的
- 隨機性的優點
- 在兩邊50%無法抉擇的情況下,用隨機性打破僵局。(非線性輕推 nonlinear nudge)
- 布里丹之驢(Buridan's donkey)
兩極化現象
Ch11 我們是概率盲
只能想象一種狀態
存活概率
偏見影響我們的行為
- 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 反向操作者(contrarians 賣贏買輸)和動量操作者(momentum players + winner - loser)
相同的基因
- 現代人的基因和幾千年前的古羅馬時期的古人相比可能并未有進步。
- 犯罪的概率
- 辛普森殺妻案 混用無條件概率 聯合概率
- 處理不確定性
- 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韋爾斯基
- 行為金融學和新古典經濟學(高效率市場 理性預期)
- 必要的偏見
- 某些偏見可能由于進化問題,已經深深鐫刻進我們的大腦,阻礙我們處理復雜、可能需要更精確評估概率的問題(帶來非理性行為)。
- 期權
- 溢價賣方和溢價買方
- 概率與新聞媒體
- 誤解缺乏證據和證明沒有這回事。比如某種藥物的療效沒有顯著性,并不意味著毫無作用,只是沒有被證實一定有用。
- 對壽命的錯誤預測
- 平均壽命和非線性概率: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加,其壽命的期望值也隨之變化(年齡越大,期望壽命越大),并非是無條件期望。
- 置信水平 confidence level
- 因果關系
- 顯著性 判斷是否是純噪聲導致
- 過濾方法 —— 信息和噪聲 核平滑smoothing kernel
- 估計值/預測值的重要性遠不如置信水平(某種置信水平下允許的誤差率)
第二篇 take away:
- 不要被隨機性愚弄
- 忽視噪聲,正視信號
- 非線性概率和波利亞過程在現實中是存在的
- 嚴格區分條件期望和無條件期望
- 置信水平比預測方向正確性重要
- 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不要因為歷史的優良業績而過度自信(想到熱手效應),也不因歷史業績的糟糕而心存氣餒,擺脫路徑依賴。
第三篇 活在隨機世界中
認識到自己不聰明,容易被隨機性愚弄,人是情緒化動物的事實,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規避掉產生非理性的可能。比如成為《奧德賽》奧德修斯用蠟封住耳朵的普通水手。
Ch12 賭徒的迷信和籠中的鴿子
- 共同點:迷信、誤解因果關系
- 心理學家斯金納的實驗:以隨機的方式給籠中饑餓的鴿子投食,鴿子會根據其內在根深蒂固的統計機制,發展出猶如祈雨般的行為。
- 為事物建立因果關系,人并不比鴿子高明。跟“賭徒的迷信”一致,人的類似行為包括:迷信的統計發生好事時與之無關的行為(比如作者舉例說自己會因為之前從A門進入公司,當天得到不菲的收入而在下一次依舊選擇從A門進入),明知吸煙易患肺癌卻依舊選擇吸煙,難以拋棄本性!
Ch13 概率與懷疑論
- 沒有任何事情是肯定的,我們可以得到各種概率程度不等的結論。
- 路徑依賴的信念
- 破除路徑依賴:接納新的觀念或思想,即便推翻之前自己的結論也應當正視現實,勇于推翻之前的結論。
- 暗諷理性預期、市場有效學派(馬科維茲 默頓 斯科爾斯),LCTM公司倒閉之后將錯誤歸因于稀有事件,而不是宣布自己錯了。
科學的進化是從一場葬禮趕往另一場葬禮。
Ch14 掌握隨機現象
- Grace under pressure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