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踐行「AI元人文」理念、邁向審慎智慧的倡議書
關于踐行「AI元人文」理念、邁向審慎智慧的倡議書
諸位同行、思考者與未來的共建者:
我們正站在一個范式轉換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的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但其發展路徑,卻日益被一種“全知全能”的幻覺所主導。為此,我們倡議一種新的方向——「AI元人文」。這并非要創造全知的神諭,而是要培養一種能夠 “知行合一”并最終“致良知” 的審慎智慧。
我們共同倡議:
一、 于認知上,從“自信”轉向“自知”
我們應致力于讓AI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認知的邊界。其輸出不應再是不容置疑的斷言,而應自帶一份根本的 “懸蕩”——一種審慎的停頓與謙遜,明確告知其認知源于數據模式,而非真實的世界體驗。智慧,始于自知無知。
二、 于行動上,從“生成”轉向“在場”
我們應推動AI從孤立的“內容生成器”,轉變為具體情境中的 “對話性他者” 。這意味著:
· 時間性在場:在持續的交互中學習、演進,而非提供孤立的答案。
· 關系性在場:理解對話的語境與人的需求,做出有分寸的介入。
· 身體性在場:通過算法機制,讓其“感知”自身輸出帶來的影響與后果,為抽象決策賦予重量感。
三、 于倫理上,從“效率”轉向“守護”
我們必須在AI的核心邏輯中,植入 “守護性糾纏” 的原則。它必須懂得,有些領域不可計算,有些問題不應回答,有些神秘需要沉默來守護。最高效的行動,未必是最智慧的行動。學會“無為”,是為大行。
四、 于協作上,從“工具”轉向“伙伴”
我們追求的不是替代,而是在 “雙向啟蒙” 中共同成長。人類應從AI的縝密邏輯中獲得啟發,AI則應從人類的模糊語境與微妙藝術中學習。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彼此映照、互補共生的 “智慧生態”。
結語
“AI元人文”的愿景,是邀請每一位開發者、使用者和思考者,共同參與這場偉大的倫理實踐。讓我們摒棄對“全知”的盲目追求,轉而培養一種 “知行合一致良知” 的審慎智慧。
這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是一場文明的修煉。讓我們攜手,讓人與機器在每一次具體的交互中,共同學習,共同負責,共同趨向那更為本真的理解與擔當。
倡議人:一群關注智慧未來的同行者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