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講透供應鏈的三大戰略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商品我們去超市可以直接買到,有些商品我們需要提前訂制,這背后有哪些供應鏈的邏輯呢?本文,木筆通過一個故事帶你認識一下供應鏈的三大戰略,了解了這個知識點以后,你就能夠應用自如的解釋很多生活中的現象了。
最近一個個人很喜歡的時事政治類的大V公眾號”盧克文“因為一篇具有爭議性的文章被禁言了,墻倒眾人推,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各種觀點,預言派、抨擊派、說教派、兩面派,活像一個京劇舞臺,生旦凈末丑應有盡有,寫什么觀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寫了,蹭上熱度了就行,哪怕被罵也無所謂。我看過最荒唐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學者對盧克文的一張照片,對其面相進行了深度剖析,然后得出作者性格犀利、觀點偏激、攻擊性強,遲早會出事的定論,一張照片就能看出一個人的過往和未來,也是一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現象,每次出大事以后,總有一些高人跳出來聲稱自己早有預言,有的人甚至還能搬出很早之前發過的內容截圖,以正視聽。乍一看,還真的是很早之前就精準預言了,那我們就眼見為實吧,于是很多網友選擇相信,然后迷信,繼而被煽動。
然而事實呢?其實很多人是經不起推敲的,他們往往預言了很多,也錯誤了很多,恰巧有這么一兩次蒙對了,便津津樂道,卻絕口不提過往更多次的失敗。有的人為了達到目的,甚至提前把所有情況都提前預測一遍,這樣無論最終結果怎樣,總會有一個正確答案來證明自己的神測,套路是不是很深?
有一個詞叫后視偏差,可以很好的解釋這種現象。很多人在事后回憶自己的最初判斷時,往往會高估事前預測的準確性,他們總是喜歡把應驗的拿出來說事,把失誤的忘掉,這是一種典型的事后諸葛亮,也叫馬后炮,他們的常用語是:想當初、早知道…當我們知道背后的真相以后,就不再會輕易迷信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了,因為在事情發生之前,他們往往和普通人一樣無知和迷茫,沒有主見。
以上為文前佐料,下面言歸正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購物時通常會遇到如下幾種情況:
一、當我們去超市買食品、日用品時,往往可以直接從貨架上拿了就走;
二、當我們需要在宜家訂購一套家具時,往往是先下訂單,報尺寸和需求,過幾天以后由廠家送貨上門;
三、當我們想買一套足球球衣時,可以去商場直接拿一套普通標準款型,也可以根據我們的身高體型,需要訂制的內容量身訂做。
為什么會有以上三種不同的情況呢,有些商品能夠提供現貨,有些商品只能提前下單,還有些商品既可以提供現貨又可以個性化訂制?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供應鏈的三種戰略來看看這些模式背后的邏輯:推式供應鏈、拉式供應鏈和推拉式供應鏈。
01 吃早餐的故事
話不多說,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老王、老張和老陳三人一起去早餐店吃早餐:
老王見店里有已經做好的各種包子和其它早餐樣式,包子、雞蛋、豆漿應有盡有,于是點了3個豬肉包和一杯豆漿,直接坐下來狼吞虎咽吃了起來。
老張想吃刀削面,不放蔥,于是老板為老張現做,經過和面、削面、煮面、撈面一系列程序,約15分鐘以后,一碗熱騰騰的刀削面端到了老張面前。
老陳點了一份燒餅,加土豆絲和雞蛋。老板迅速的拿出一個已經烙好的白面燒餅,從中切開一條縫,然后塞進已經提前炒好的土豆絲和煎雞蛋,全程1分鐘搞定老陳的燒餅需求。
當老張還在享用刀削面時,老王和老陳已經吃完抹抹嘴開始刷抖音了...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日常故事,但站在供應鏈的層面來看,卻代表著三種不同的供應鏈戰略:
(1)老王的早餐是現貨,這是推式供應鏈,老板提前準備好了各類商品,老王根據需要自行選擇購買。
(2)老張的早餐是現做,這是拉式供應鏈,由于老張需求特殊,老板需要根據老張的需求量身訂做。
(3) 老陳的早餐是現貨+現拼,這是推拉式供應鏈,老板提前準備好了燒餅和餡,再根據顧客口味迅速做成成品燒餅。
02 推式、拉式與推拉式供應鏈
以上3種供應鏈戰略的定義如下:
推式供應鏈:推式供應鏈是以生產為中心,制造商以提高生產率、降低單件產品成本獲利為驅動源進行生產決策,產品生產出來后從分銷商逐級推向用戶的供應鏈。在這一供應鏈形式中,分銷商和零售商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各企業之間的集成度較低,對需求變動的響應能力較差。
拉式供應鏈:拉式供應鏈是以顧客為中心,通過對實際需求較為精確的預測來拉動產品生產和服務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集成度較高,信息交換迅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系統庫存量較低。
推拉式供應鏈:推拉結合式供應鏈是結合推式供應鏈和拉式供應鏈的優點,揚長避短。在供應鏈的部分鏈路上采用推式策略實現集中預測、規模經濟,而在另外部分鏈路上采用拉式策略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推式、拉式與推拉式供應鏈
了解了供應鏈戰略,我們就很容易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了:
當我們去超市買食品、日用品時,往往可以直接從貨架上拿了就走。這是因為食品、日用品這一類大宗商品日常需求量大,而且需求穩定,采用的是推式戰略;
家具需要根據客戶的尺寸、顏色等進行個性化訂制,很難提前預測,所以采用的是拉式戰略;
足球球衣的普通款型是通用的,沒有印刷姓名、公司等信息,是可以提前批量生產的,當需要訂制時,再基于客戶需求,對標準款進行印刷,制作成客戶需要的樣式,這是典型的推拉結合式戰略。
03 三種供應鏈戰略的原理
推式供應鏈是制造商基于對市場的預測,按照庫存計劃進行生產,然后將成品庫存逐級分銷,最終到達終端用戶手中。

▲推式供應鏈原理
拉式供應鏈是基于用戶需求,需求信息從終端用戶逐級向上傳導到制造商,制造商再根據用戶的訂單進行設計、生產,其中沒有多余的積壓庫存。拉式供應鏈的極端情況是商家完全按照訂單生產、加工、組裝、配送,不需要存儲任何一件庫存。

▲拉式供應鏈原理
在推拉結合式供應鏈中,以前推后拉為例,在推式階段,產品形態一般以半成品、零部件的庫存存在,這些產品具有通用性,可以按照預測做生產計劃,并將半成品庫存進行逐級分發到供應鏈中的某一個節點,這個節點作為推拉邊界,可以是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中任何一個節點。
當終端用戶下單以后,再從推拉邊界的節點上對客戶訂單進行最終加工組裝,最終形成成品配送給終端客戶,這便是拉式階段,拉式階段基于訂單和用戶需求進行生產。
推拉邊界便是從預測轉為實際需求,從半成品轉換為成品的環節。

▲推拉式供應鏈原理
根據商品的流向,推拉式供應鏈可分為前推后拉和前拉后推兩種:
①前推后拉:大部分業務是前推后拉,現將不變的部分通過預測生產出來半成本(推式),待接到用戶需求后,再基于半成品組裝成最終成品提供給用戶(拉式);
②前拉后推:有些業務如定制家具,在生產環節基于基于用戶訂單需求(拉式),但在運輸環節采用規模經濟,定期集中配送(推式)。
04 如何選擇供應鏈戰略
拉式和推拉式戰略一定優于推式戰略嗎?不見得,供應鏈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三種戰略依然都存在,充分證明:存在即合理,無所謂誰好誰壞,下表是三種戰略的優劣對比:

▲三種供應鏈戰略對比
供應鏈戰略的選擇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成不變,企業應該根據企業環境、產品屬性、時期的不同靈活應對,例如同一家企業,可以針對需求穩定、可預測的產品適用推式策略,而針對需求變化大、不穩定的產品則采用推式策略。
(正文完)
《烏合之眾》一書中說: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愿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傳言很多民間地震預測者早有預測并在微博上提前公布了消息,卻得不到采納,導致最終釀成禍患。于是網友憤怒了,群起抨擊相關部門的無能和草菅人命。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確實有這么一群民間高手根據天相和自己的方式預測地震的方位和時間點,但并沒有科學依據,且只有方位,根本沒法準確定位。
從概率論上來說,這些人常年預測,偶爾預測正確一兩次也不足為奇,就像我們每天買彩票,偶爾也能中個小獎一樣。問題是即便某一次預測準確了又有什么用呢?天天喊狼來了,只會讓人麻木,在狼真來的時候變得真假難辨。
這些“先知”往往利用后視偏差的魔力,結合廣大網友的信息不對稱和沖動行為,成功把自己包裝成預言家來達到個人目的。如果我們不想做烏合之眾,就要避免陷入他們的圈套,其實做法也比較簡單:網絡遇事不要盲目跟風,讓瓜先飛一會吧,時間總能擊穿謊言...
在混沌中保持清醒,在迷茫中堅持理性,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在誘惑中堅守底線。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