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構建國家級語料庫運營平臺的思考
背景與問題
- 全球AI大模型競爭
- 中美兩國占全球AI大模型的80%以上,競爭集中在大模型技術、算力、產業鏈等方向。美國通過芯片法案等技術封鎖遏制中國AI發展。
- 中國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涌現出“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大模型,但面臨高質量訓練數據短缺的瓶頸。
- 數據瓶頸問題
- 訓練數據需求激增:以DeepSeek系列模型為例,預訓練數據集從2萬億token(V1)增長至14.8萬億token(V3)。
- 數據荒預測:研究預測高質量文本數據可能在2026—2032年耗盡,導致企業轉向爬取甚至規避版權的手段獲取數據。
- 中文語料困境
- 中文語料質量與規模不足英文的1/8,且存在開源生態薄弱、數據合規性風險等問題。
- 依賴外文或開源數據可能引發價值觀偏移,亟需建設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本土價值觀的中文語料庫。
高質量語料庫的核心作用
- 數據質量直接影響模型性能
- 負面影響:錯誤數據導致事實性錯誤,偏見數據加劇價值觀偏差,數據稀缺限制模型泛化能力。
- 正面作用:高質量數據提升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助力模型成為新質生產力工具。
- 建設策略
- “擴源提質”:擴展多源數據(如社交媒體、學術論文、多模態數據),通過清洗、標準化、標注提升質量。
- 合成數據補充:利用算法生成合成數據(如AlphaZero案例),但需解決可信度與倫理問題。
國家級語料庫平臺的建設建議
-
對標本國外經驗
- 歐美依托平臺如Data.Gov、歐盟“共同數據空間”實現數據匯聚與治理,強調開放共享與多元主體參與。
- 數據服務模式包括API接口(如Common Crawl)、開源生態、數據中介等。
-
國內戰略需求
- 國家戰略: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
- 產業升級:推動“AI+實體經濟”融合,需數據基礎設施支撐。
- 資源配置:集約化避免重復建設,整合“東數西算”“五大訓練基地”資源。
-
平臺建設方案
-
定位與架構

-
定位為“國家語料庫集聚與運營服務平臺”,覆蓋匯聚、治理、服務全流程(“三橫三縱”架構)。

-
采用“1+N”一體化設計,中心平臺統籌標準與接口,區域節點分建語料庫(如依托五大訓練基地)。

-
-
運營主體路徑:提出4種可能,包括國家數據局主導、電信運營商承接或聯合地方部門共建等。
-
核心技術環節
- 數據匯聚:公共數據邏輯接入,企業數據分類匯聚,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 數據治理:清洗、標注、標準化技術,攔截“有毒”數據。
- 數據服務:提供合成數據工具、數據定價與收益分配機制。
-
意義與目標
- 戰略意義:突破數據瓶頸,保障AI技術主權,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 價值導向:通過中式價值觀語料庫建設,掌握中文數據話語權,防范意識形態風險。
- 生態構建:鏈接多方主體,推動開源數據生態,提升我國AI國際競爭力。
補充
“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
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八大算力樞紐節點覆蓋東西部核心區域,旨在優化算力資源布局,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
- 京津冀樞紐
- 定位:承接北京等地的實時性算力需求,輻射華北、東北地區,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
- 集群:張家口集群(河北)。
- 長三角樞紐
- 定位:統籌城市與周邊資源,為長三角數字經濟提供算力支撐,優化網絡與能源協調。
- 集群: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集群(上海、江蘇、浙江)、蕪湖集群(安徽)。
- 粵港澳大灣區樞紐
- 定位:依托市場與技術優勢,發展高密度低碳數據中心,提升云網協同能力。
- 集群:韶關集群(廣東)。
- 成渝樞紐
- 定位:平衡城市與周邊算力資源,銜接“東數西算”工程,助力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集群:天府集群(四川)、重慶集群。
- 內蒙古樞紐
- 定位:承接非實時算力需求(如后臺加工、存儲備份),推動綠色能源與算力結合。
- 集群:和林格爾集群。
- 貴州樞紐
- 定位:打造全國性非實時算力保障基地,重點發展數據存儲與分析服務。
- 集群:貴安集群。
- 甘肅樞紐
- 定位:構建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生態,推動云計算與產業升級。
- 集群:慶陽集群。
- 寧夏樞紐
- 定位:建設綠色數據中心集群,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創新。
- 集群:中衛集群。
國家AI“五大”訓練基地
中國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領域布局了多個國家級或行業級重點基地,其中五大代表性項目包括:
- 阿里云張北數據中心(河北)
- 特點:采用液冷技術降低能耗,整合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撐阿里云AI模型訓練與云計算。
- 中國移動內蒙古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 特點:利用自然氣候節能,部署約2萬張AI加速卡,智能算力達6.7EFLOPS,服務5G與AI融合應用。
- GDS北京數據中心園區
- 特點:專為高密度AI工作負載設計,集成智能冷卻系統,與云服務商協同提供低延遲算力。
- 騰訊天津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 特點:配備先進GPU集群,深度集成騰訊云,支持AI模型訓練與游戲、社交等業務。
-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NSCS)
- 特點:計劃建成2exaFLOP超級計算機,支持大規模科學計算與AI研究,推動工業與醫療領域應用。
算力網絡建設進展:截至2024年6月,“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直接投資超435億元,拉動投資超2000億元,機架總規模達195萬架,整體上架率63%。
政策支持:2023年12月發布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初步建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