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aa
本人做開發的,這兩天發現腰酸背疼的,就上網找找是不是會得職業病,google一搜索,搜到不少,貼出來給自己個提醒,也希望同行能愛惜身體,快樂生活!(此文均為轉載,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看看)
IT一族是年輕人向往的職業,這個群體正在逐漸擴大。然而,這個行業也存在著一些與職業相關的疾病。專家提醒人們,這些病大多數是由于平時不注意,粗心引起的。因此,預防這些疾病要從日常做起,必須引起重視的是,多數“職業病”是可防不可治的。
疾病1: 鼠標手
人的腕關節 向掌面屈曲的活動度約達到70O~80O,向手背部屈曲達50O~60O,使用鍵盤時,腕關節背屈約45O~55O,已接近了最大的角度,這會牽拉腕管內 的肌腱使其處于高張力狀態,加上手掌根部支撐在桌面會壓迫腕管,在這種狀態下,手指的反復運動容易使肌腱、神經來回摩擦,發生慢性損傷,造成炎癥水腫,繼 而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出現疼痛、麻木、腫脹感等,還可出現腕關節腫脹,手部精細動作不靈活、無力等。人們使用鼠標時,反復機械地集中活動一兩個手指, 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或受壓迫。
對策:每 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身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的動作。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于坐著時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標時,手臂不 要懸空,移動鼠標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做,不要過于用力敲打鍵盤及鼠標的按鍵。另外,鼠標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于力的分散。
疾病2:手機肘
“手機肘” 在醫學上被稱作“肘管綜合征”。患“手機肘”的人大多是一些白領人士,每天接打手機、發送短信的時間超過四個小時。據了解,“手機肘”早期表現為肘關節疲 憊麻木、疼痛、胳膊有時抬不起來,因為接打手機時間太長,打電話時總把手臂圈起來,長期就會造成神經牽拉受損。癥狀較重者為持續性疼痛,手臂無力,甚至持 物會掉落,在前臂旋轉向前伸時,也常因疼痛而活動受限。
對策:專 家建議常用手機的人士,打電話時應盡量使用耳機,避免手臂長時間彎曲,或嘗試“左右開弓”,讓雙手輪流放松休息。一般打完電話后應進行適當的活動,還可以 用毛巾熱敷緩解肌肉緊張。專家提醒,如果發現手臂等部位酸痛、麻木等癥狀出現的頻率增高,或者在極短時間內就出現此類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疾病3: 鍵盤腕
醫學上稱為 “腕管綜合征”。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和疼痛,常感覺大拇指笨拙無力,拇指、食指、中指感覺遲鈍和異常,而小指和無名指內半側完全 正常,如果讓患者將兩手擱在桌子上,前臂與桌面垂直,兩手腕自然屈掌下垂,大約一分鐘即可出現食指和中指的麻木。主要原因是長期從事電腦打字工作敲擊鍵盤 所致。
對策:應讓長期操作電腦者將腕部墊起,避免懸腕操作。工作一個小時左右應作短暫的休息,同時活動一下腕部。治療時應該暫時停止使用電腦,并遵從醫囑用物理、封閉、手術等方法治療。
疾病4:屏幕臉
天天與電腦 打交道的人,長期面對電腦屏幕,不知不覺中會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臉,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且容易產生人格障礙與性格異常。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出現面部表情 不豐富甚至無表情、表情淡漠的情況。另外,屏幕輻射產生靜電,最易吸附灰塵,長時間面對面,更容易導致斑點與皺紋。
對策:在 日常操作電腦時,身體與電腦屏幕應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離。硬件上,應配置一臺輻射較小、沒有眩光、顯示穩定的電腦,有液晶顯示屏更好。同時,要挑選適 合自己的電腦桌椅,盡量把它們調節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要注意眼睛休息,最好一小時休息10分鐘,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上網結束后,第一項任務就是潔膚, 用溫水加上潔面液徹底清洗面龐,將靜電吸附的塵垢洗掉,涂上溫和的護膚品。久之可減少傷害,潤膚養顏
謹防“電腦職業病”, 四大類食物必不可少:
電腦雖然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使用電腦的室內環境正負離子失去平衡,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副作用,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憂郁癥。另外,電腦熒光屏不斷變換和上下翻滾的各種字符會刺激眼睛,電腦操作者常會感到眼睛疲勞、肩酸背痛。如在缺水、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的狀況下工作,身體對輻射的抵抗能力下降,就容易患病。為了防止電腦操作者患上述職業病,應注意合理膳食。
1.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的“靈魂”。應多吃瘦豬肉、牛肉、羊肉、雞、鴨、動物內臟、魚及豆制品,電腦操作人員尤其要多吃豆類食品。
2.多吃含維生素高的食物。它具有調節神經等作用。據統計,我們每天攝入體內的維生素中,70%的維生素來自蔬菜。含維生素較高的蔬菜有韭菜、菠菜、青蒜、金針菇、番茄、黃瓜及水果等。
3.多吃些含磷脂高的食物,這些食品是大腦的“能源”之一。如蛋黃、蝦、核桃、花生、牡蠣、烏賊、銀魚、青魚中都含有較高的磷脂。
4.多吃健眼的食物。保護眼睛健康,防止近視及其他眼疾,健眼的食物有各種動物的肝臟、牛奶、羊奶、奶油、小米、核桃、胡蘿卜、菠菜、大白菜、西紅柿、黃花菜、空心菜、枸杞子及各種新鮮水果。
此外,電腦操作者在工作1~2個小時后,應活動一下全身,做眼保健操,只要注意膳食結構和勞逸結合,就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防止有關疾病發生。
|
IT人類最常見的職業病及預防 |
|
|
|
IT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業,外表光鮮卻內藏隱患,據有關部門發布的資料卻顯示,IT業已被列入職業病危害的重點行業。 |
1、頭痛并非小事
癥狀:頭常一跳一跳地痛,或好像有東西纏著頭部,絞著痛,并伴有眩暈現象。
原因:工作中用眼過度,長時間專注屏幕、睡眠不足、壓力太重等都是導致頭痛的直接原因。此外,姿勢不正確、工作節奏緊張和睡眠太多亦可能引發頭痛。
解決方法:放松心情和身體,間或閉上眼睛或到室外做些簡易舒展運動。打開窗戶讓室內空氣流通,或者離開辦公桌,戴上耳機聽音樂。頭痛時不要亂吃止痛片,那只會令人對痛的感覺變得遲鈍、損傷腦部神經,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2、頸、肩部酸痛
癥狀:頸部僵直、兩肩酸麻、精神萎靡不振。
原因:運動少、壓力沉重令肌肉緊張,血氣運行差,肌肉毛細血管形成淤血所致。
解決方法:當你感到肌肉酸痛、緊張時,最好在每天睡覺前洗個澡,令患處溫熱。避免長時間采用同一姿勢,不要讓肩膀受涼,適當地舒緩壓力,做適當的運動及肩部按摩。
3、腰痛
癥狀:除了疼痛外,腰部變沉、發脹、變硬,嚴重者起不了床。
原因:女性較男性易患腰痛病,是因為女性骨盆內器官比男性復雜、脊椎承受的負擔過重,較易患腰痛。
解決方法:若是輕微的腰痛,只要按摩或是伸展筋骨即可,并好好休養。若是嚴重腰痛,不可強力按揉,可以浸浴或以電暖爐敷療令腰部溫暖、血流順暢。
4、眼睛疲勞
癥狀:眼皮沉、刺痛、黃昏時看不清電腦熒光屏上的文字,情況嚴重者會有想嘔吐的感覺。
原因: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或隱形眼鏡、壓力太重、電腦畫面與辦公室亮度差別太大。此外,眼睛干澀也是導致眼倦的主要原因,因為覆蓋眼球表面的淚水分泌少,角膜易受損。
解決方法:避免眼睛干澀,要有意識地眨眼睛,補充淚水。辦公室空氣太過干燥,應注意選擇無腐蝕性眼藥水進行點滴。
5、手足麻痹
癥狀:手腳變得沒有感覺或刺痛,在有空調的房間,情況更嚴重。
原因:肌肉緊張造成。
解決方法:注意椅子和桌子的高度,把椅子的高度調至雙手能自然地靠著桌子的高度,應避免手腳直接受風。
6、慢性胃炎
癥狀:沒有食欲、反胃、進食前后覺得胃下沉。
原因:壓力沉重、睡眠不足、暴飲暴食。
解決方法:吃適量胃藥并充分注意休息。
注意加強預防:1)慢慢咀嚼食物;2)不偏食,吸取均衡營養;3)減緩壓力;4)避免精神緊張;5)戒煙戒酒。
7、便秘
癥狀:若2~3天沒有大便,但沒有感到不適,這并非便秘;若只有一天沒有大便,卻感到不適,這就是便秘。
原因:女性較男性易便秘。便秘會導致皮膚粗糙、心情煩躁,還容易患上痔瘡,因此要迅速解決。年輕女性患上此病,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
解決及預防方法:1)多吃蔬菜,吸收食物纖維;2)跳繩可鍛煉腹肌,幫助排便;3)每天清晨喝一杯清水或淡鹽水,有助胃腸代謝,吃完早餐后要養成上洗手間的習慣,并注意生活的規律性。
8、慢性腹瀉
癥狀:發燒、體重持續下降。
原因:壓力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
解決方法:若腹瀉持續,可能導致脫水。所以要多喝水,補充水分。注意不喝冷水,并適當吃些止瀉藥。少吃或不吃煎炸、油膩食物。
9、潰瘍
癥狀:胃潰瘍——容易疲勞、胸口疼痛、吐血、大便出血。十二指腸潰瘍——饑餓時胃痛、想吐。
原因:壓力重,食無定時定量。
解決方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定時定量進食,積極配合醫生指導治療,保持心情舒暢。
以上只是IT人員的自我保健常識,若癥狀不能緩解,還需盡早求助于醫生。
|
生活節奏過快,背負的壓力太大,IT產業可以算是健康透支最嚴重的行業,許多生理、心理上的職業病都會發生在IT人身上。 |
|
我前一陣子生了場病,到現在還沒完全痊癒,身體一直很不舒服,所以這一兩個月的做事效率相當差。但我畢竟是幸運的,因為我可以隨時休息,不用勉強自己做事。許多IT人員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即使身體出狀況,他們還是得吞下大把藥丸,硬拖著疲憊的身軀去上班。 |
4.胃病
工作緊張,匆忙的快餐。
5.高血壓
長期處于緊張的壓力,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鍛煉身體,是血壓高的一大誘因。
6.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
飲食不規律,很少活動,肥胖和超重日益威脅著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
7.輻射
電腦,屏幕,每天被這些輻射源包圍著,你都不知道輻射對你的損害有多大。
8..恐怖的過勞死
這么多的職業病,再加上不分晝夜的加班,說不準哪天......
這么多恐怖的癥狀你有了嗎?本人涉足IT行業年限不長,但是已經有了頸椎病的癥狀了。在這里提醒同行們不論你多忙,都不要在電腦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即使是適當的起身倒水也能讓身體短暫的休息一下,當感覺眼眼酸痛時適當的按摩一下或者是眨眨眼睛會減輕疲勞,每周都要抽出時間從事一些體育運動。
posted on 2011-11-06 01:04 More study needed. 閱讀(225) 評論(0) 收藏 舉報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