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動部署到一鍵上線,小團隊的踩坑實錄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容器化都普及這么久了,但很多團隊還是覺得Docker部署很麻煩?

我觀察了下我們團隊的部署流程,發現痛點主要是:鏡像構建、網絡配置、域名綁定、HTTPS證書...每一步都要手動處理。特別是剛入門的同事,光是搞懂Ingress配置就要折騰半天。
我粗略算了下時間成本:一個簡單的前端應用,從頭部署到能訪問,熟練的話也要2-3小時。如果遇到網絡問題或者配置錯誤,可能要大半天。
后來嘗試了幾種方案,發現 Sealos App Launchpad 這種模式挺有意思的。基本上就是'一鍵部署'的理念,但底層還是標準的 Kubernetes 。

使用 Sealos App Launchpad 部署一個Vue項目的實際操作:
打開Sealos控制臺,進入AppLaunchpad界面。整個界面很簡潔,就是個表單:
- 應用名稱:填個 vue-demo
- 鏡像地址:nginx:alpine(我用的是打包好的鏡像)
- 資源配置:CPU選0.1核,內存128M(前端項目不需要太多資源)
- 網絡設置:容器端口填80,勾選"外網訪問"

點擊部署,然后就是等待。大概2-3分鐘后,界面顯示"運行中",同時給了一個 https 開頭的免費訪問地址,點擊就能直接訪問,證書都自動配好了,Yaml文件也支持在終端內修改,對于需要微調配置的場景很實用。

如果想用自己的域名,也可以添加 cname 記錄,解析綁定成自己的域名

資源成本確實有優勢 ,按實際用量計費的,開發環境用完就停,不像傳統云服務器要一直付費,按需分配比我們之前用的固定配置云服務器便宜不少。開發環境可以隨用隨開,用完就刪,大概能節省30-40%的成本。

學習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 新同事基本半天就能上手,不用再啃那些復雜的K8s文檔了。
當然還有一些云開發、數據庫、oss存儲組件,直接集成在平臺里,內網調用很方便。

我的使用感受
這種"all-in-one"的思路確實降低了云原生技術的使用門檻。從開發到部署到運維,基本在一個平臺里就能搞定。
對于專注業務邏輯的團隊,能少折騰基礎設施就是解放生產力。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