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習幾何是通過公理體系的角度去學習,好處是:
- 通過幾條公理和公設和邏輯推理就能證明和驗證其它定理;
- 數形結合思想,提供另一個看待事物的視角能力;
- 對復雜事物的拆分和分析能力;
- 即使是復雜的定理,解構之后,發現都是一些簡單設定的堆積;
萬物從一些簡單的元素開始。
元素
從一個點開始,點動成線,線動成面。
線由不同的運動,分為:
- 直線
- 曲線
- 復合線(多根線組成,相交線、平行線...)
- 切線
兩條線的不同擺放方式,分為:
- 平行
- 相交
線通過旋轉的方式,可以生成圖形:
- 角(固定一端,移動一端)
- 正方形、長方形(平移)
- 圓形(固定一端,移動一周)
- 復合圖形(多個角、正方形、圓形組合而成)
角根據旋轉的幅度可以分為:
- 銳角
- 直角
- 鈍角
- 平角
5條公設和5條公理
古人積累了最公共的5條最基礎的一般性共性,和5條適用于整個平面幾何體系的一般性共性:
公理(一般性公理):
-
等同于相同事物的事物會相互等同。
如果a=b,b=c,
那么a=c; -
若等同物加上等同物,則整體會相等。
如果a=b,c=d,
那么a+c=b+d; -
若等同物減去等同物,則其差會相等。
如果a=b,c=d,
那么a-c=b-d; -
相互重合的事物會相互等同。
彼此能重合的物體(圖形)是全等的; -
整體大于部分。
公設(也叫幾何公理):
-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
直線可以無限延長。

-
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

-
所有直角相等。

-
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并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第五公設的解釋:
若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并且它們在某一側的內角和小于兩個直角(即小于180度),那么這兩條直線在各自延長后,在內角和小于兩個直角的一側相交。

內角就是三線八角中的同旁內角。
定理的證明
《幾何原本》里面記錄了一些經典的定理。
第一卷:基礎幾何(三角形、全等、平行線)
這是整個體系的基石,大部分定理在今天的初中幾何中仍然常見。
基礎部分:
- 命題1:在給定線段上作一個等邊三角形。
- 這是全書第一個命題,展示了如何用圓規和直尺進行基本作圖。
- 命題4:(邊角邊定理) 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 這是第一個關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整個全等理論的基礎。
- 命題5:(等腰三角形定理) 在等腰三角形中,兩底角相等。
- 這是一個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定理,其證明本身(“驢橋定理”)就很有名。
- 命題15:(對頂角定理)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則它們形成的對頂角相等。
- 極其直觀且常用的定理。
平行線理論(核心):
5. 命題27/28/29: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這組定理確立了與平行線相關的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之間的關系。
* 命題27:如果一條直線與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內錯角相等,則這兩條直線平行。
* 命題29:一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線相交,則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 這是平行線理論的基石,命題29的證明必須依賴于著名的第五公設(平行公設)。
6. 命題32: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180°)。
* 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定理,其證明依賴于平行線性質(命題29),因此也依賴于第五公設。
7. 命題47/48: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 命題47: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等于兩直角邊上的正方形面積之和。(勾股定理)
* 命題48: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等于其他兩邊上的正方形面積之和,則這兩邊所夾的角是直角。(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這是《幾何原本》中最高光的成就之一,歐幾里得用了著名的“新娘的椅子”圖來證明。
第二卷:幾何代數學
這一卷用幾何圖形來表述代數恒等式,在當時沒有代數字符系統的情況下非常重要。
常見定理(幾何化的代數):
8. 命題1:如果有一條直線被分成兩段,那么這條直線為一邊的矩形面積等于各小段為一邊的矩形面積之和。
* 幾何上表示:a(b+c+d) = ab + ac + ad。
9. 命題4/5/6: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幾何表達。
* 命題4:(a+b)2 = a2 + 2ab + b2
* 命題5:(a+b)(a-b) + b2 = a2 (黃金分割相關)
10. 命題11:分割線段成中外比(黃金分割)。
* 將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使得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
第三、四卷:圓與正多邊形
這部分專注于圓的性質和圓內/外接圖形的作圖。
常見定理:
11. 命題III.20:圓心角定理 在一個圓中,同一弧所對的圓心角是圓周角的兩倍。
* 這個定理是很多后續圓定理的基礎。
12. 命題III.31:(泰勒斯定理) 半圓上的圓周角是直角。
* 這是圓心角定理的一個特例,但非常著名和有用。
13. 命題III.35:如果圓內有兩條弦相交,則一條弦被分成的兩段的乘積等于另一條弦被分成的兩段的乘積。
* 這是“相交弦定理”的雛形。
14. 命題IV:正多邊形的作圖。包括如何在圓內接或外切正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等。這些作圖問題非常精妙。
第五卷:比例理論
這是《幾何原本》邏輯體系的巔峰,由歐多克索斯提出,其嚴謹性甚至可以處理無理數。它不依賴于幾何形狀,是一套通用的比例理論。
核心概念(與其說是定理,不如說是精確定義):
15. 比例的定義(定義5):這是整個比例理論的基石。它用“量”的倍數來定義四個量成比例,巧妙地避開了對無理數的直接討論。
* 簡單說,如果 a:b = c:d,那么對于任意正整數 m, n,都有:
* 若 ma > nb,則 mc > nd
* 若 ma = nb,則 mc = nd
* 若 ma < nb,則 mc < nd
16. 命題V.16:(更比定理) 如果 a:b = c:d,那么 a:c = b:d。
17. 命題V.22:(合比定理) 如果 a:b = c:d,那么 (a+b):b = (c+d):d。
第六卷:相似圖形
將第五卷的比例理論應用到幾何圖形上,從而發展出相似理論。
常見定理:
18. 命題VI.2:(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則它截另外兩邊成比例線段。
* 這是相似三角形證明中最常用的定理。
19. 命題VI.4/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命題VI.4: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則它們的對應邊成比例(兩角對應相等)。
* 命題VI.5: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則它們的對應角相等(三邊對應成比例)。
20. 命題VI.8: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高是兩直角邊在斜邊上射影的比例中項。
21. 命題VI.19:(相似圖形面積比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面積之比等于其對應邊之比的平方。
* 這個定理可以推廣到所有相似多邊形。
公理體系的缺點
代數運算允許我們使用公式和算法來解決問題,而不依賴于直觀的幾何圖形。這使得問題更容易被計算機處理,也更容易推廣到更高維空間。
向量作為幾何和代數之間的橋梁,通過坐標表示和運算規則,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這種轉換不僅簡化了問題,還擴展了數學的應用范圍,在現代工程中已經成為標準工具一般使用。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