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AI繁榮07AI構建卓越組織

1. AI構建卓越組織
1.1. 攀登珠穆朗瑪峰時,能否成功登頂往往取決于大本營的領導力
- 1.1.1. 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征途中,最危險的路段之一是穿越昆布冰瀑
1.2. 組織利用AI實現商業價值的征途,始于領導者(國家/地方領導、首席執行官、董事會等)直面AI時代的獨特挑戰
1.3. 未來的領導者需要駕馭新型無形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商業模式、數據、高級分析、算法以及A
1.4. AI經濟要素無形無質、晦澀難解,引發的恐慌堪比20世紀汽車問世時的社會焦慮
1.5. 領導者必須明確:為什么要部署AI? AI的核心應用場景是什么?AI如何增強人類的能力?
1.6. 領導者不僅需要理解AI能做什么,還需要深刻洞察AI如何彌補人類認知的局限
-
1.6.1. 核心任務是確保最具生產力的資源—人力資本,始終處于高效創新的前沿,專注于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
1.6.2. 深層認知,才能解答“為何需要AI”這一問題,進而推動對變革性AI的投資
1.7. 利用AI創造價值是當今企業領導層的當務之急
-
1.7.1. 高管和董事會必須深入洞察AI的潛力,并制定相應的戰略和戰術,從而推動產品與服務創新,結合現有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形成協同效應,確保人力資本保持最佳競爭狀態
-
1.7.2. AI不應被簡單下放給信息技術或運營部門,也不應僅被視作后臺降本工具
1.8. 企業不可低估數據工程在AI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 1.8.1. 最具價值的“全能型人才”不僅掌握這兩項技能,還具備商業敏銳度,能夠提出關鍵問題,并識別真正需要解決的業務難題
1.9. 領導者需主動管理企業向“AI之屋”?(四大支柱、三大架構)轉型過程中的組織和文化變革
-
1.9.1. 借助生成式AI模型,企業能夠實現復雜任務自動化、生成逼真的個性化內容、加速產品開發、優化決策流程,并打造獨特的用戶體驗
-
1.9.2. 領導者必須提升自身認知水平,在評估機器學習模型時,不僅要關注準確性的最大化,還要考量這些模型所驅動的決策是否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1.10. 當企業在處理常規數值型或表格型數據、開發相關應用場景方面越發得心應手時,便可以拓寬視野,嘗試從更豐富也更具非結構化特性的數據,如圖像、音頻、視頻和自然語言中挖掘商業價值
1.11. 構建強效領導力與組織協同體系
-
1.11.1. 在企業邁向AI之巔的旅程中,所面臨的“南坳級”挑戰主要體現為在組織內部培育AI領導力,以及管理AI增強決策所引發的文化變革
-
1.11.2. 任何極具挑戰性的事務,都需要來自領導層的有力推動
2. 數據工程即核心競爭力
2.1. 數據即新石油
2.2. 企業領導者低估了數據治理中存在的組織政治因素
- 2.2.1. 他們并不擁有關鍵數據,也沒有足夠的權力或影響力去說服其他利益相關方共享數據
2.3. 領導者清楚要解決何種業務問題,也知道要開展何種AI分析,但他們忽略了對關鍵輸入、預測變量或輸出、結果變量所必需的變化的理解,而正是這些變化使分析成為可能
2.4. 數據工程實為一項艱苦的工作
3. 充分利用AI的四大支柱
3.1. 兩大難題
-
3.1.1. 它們不知從何入手
-
3.1.2. 它們被市場上與AI相關的夸張宣傳所干擾,而難以制定清晰的推進路徑
3.2. 描述性和預測性分析是AI在現代商業領域的核心應用,分別利用無監督學習和監督學習來為企業提供數據洞察
3.3. AI是一項廣泛適用于日常生活的通用技術,絕非簡單地交給IT部門處理的普通任務
3.4. 機器學習通常被視作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其重要性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電力和計算機等量齊觀
3.5. 選擇AI轉型的切入點,這一過程更像一門藝術而非科學,需要業務主管與數據科學家反復磋商
- 3.5.1. 對于那些擁有多年IT系統積累的海量數據,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傳統企業而言,描述性和預測性機器學習是最佳的起點
3.6. 面對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企業需要借助因果性分析來應對挑戰
-
3.6.1. 核心目的在于,幫助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基于科學原理理解因和果之間的內在聯系
-
3.6.2. 因果性分析正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商業決策,也是“產品思維”驅動的軟件化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
-
3.6.3. 許多企業已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因果推理方法(行業內通常稱之為“A/B測試”?)?,來決定應該投放哪種廣告、推出哪些功能、設置何種激勵機制,以引導用戶采取特定行為
3.7. 雖然描述性和預測性機器學習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但它們的本質仍然基于相關性,而非因果性
-
3.7.1. 模式挖掘,即發現數據中的有趣關聯或異常點
-
3.7.2. 相關性映射,即將輸入變量與輸出變量關聯起來,以進行預測或打分
3.8. 混淆相關性和因果性,是大多數職場人士常犯的關鍵錯誤,甚至許多受過數據科學和分析訓練的專業人士也難以避免
3.9. 使用因果性分析方法(如公認的“黃金標準”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在道德層面或智力層面,并不優于使用具有高度相關性的預測性深度學習模型
3.10. 因果性分析與預測性分析只是針對不同挑戰所采用的不同工具,并無優劣之分
3.11. 目標在于幫助企業領導者理解這些方法的核心邏輯,以便他們能夠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
- 3.11.1. 企業能夠將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進行最佳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同時減少其局限性
3.12. 規范性分析建立在描述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和因果性分析的基礎之上,并進行優化
4. 構建AI時代的人才戰略至關重要
4.1. 在非科技企業中,從部門領導到副總裁級別的知識型員工,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我們將其稱為“混亂的中間層”?
4.2. 如果沒有一支實干家的隊伍,即那些擅長運用最先進的AI、機器學習和高級分析技術,在各個行業和職能領域提供創造性解決方案的夏爾巴人(登山中真正的英雄)?,這幅圖景便是不完整的
4.3. 要求人才具備高度的商業敏銳度,能夠區分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4.4. 擁有頂級的數據工程能力,因為在高級分析項目中,70%的時間都用于清洗、聚合、整合和處理數據
4.5. 需要深入理解AI分析的四大支柱:描述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因果性分析、規范性分析
4.6. 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向企業不同層級的利益相關者清晰傳達AI分析的價值
4.7. 必須制定積極的策略,使AI優先戰略與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等現代企業核心價值觀深度協同
4.8. AI戰略應以公平、問責和透明為先
-
4.8.1. ImageNet Roulette項目,向世人揭示了AI圖像分類的陰暗面
-
4.8.2. 一個殘酷的現實:沒有人是完全客觀公正的,因此也不可能構建出完全沒有偏見的AI系統
5. 讓AI為你所用
5.1. 現代AI將推動突破性技術發展,助力應對氣候變化、疾病、貧富差距和社會分裂等重大挑戰
5.2. 普及AI認知,提升公眾在AI領域的話語權,使其積極參與到塑造相關法規的政治進程之中
5.3. 若公眾參與缺位,那么AI監管可能會被政治家和利益集團左右,最終制定出看似合理,實則未經深思熟慮、可能引發諸多意外后果的法規
-
5.3.1. 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其高昂的合規成本讓大企業受益,卻阻礙了小型創業公司的創新,進而減少了社會整體的未來收益
-
5.3.2. 大量學術研究已經證明了GDPR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5.4. 現代AI的力量源自對現有語言、藝術、代碼、決策以及更廣泛的人類交流方式的高度數學化表達,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此基礎上持續創新
5.5. AI是人類智慧的有力補充
- 5.5.1. 要在AI影響日益深遠的世界中蓬勃發展,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其潛力,培養與AI協作的技能,并善用其能力來提升個人與職業生活的品質
5.6. 提升自我認知
- 5.6.1. 首先要了解AI是什么、其工作原理以及潛在影響
5.7. 堅持終身學習
-
5.7.1. 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在AI時代立足所需的技能也在不斷變化
-
5.7.2. 發展那些不易被自動化且能夠與AI形成互補的技能尤為重要
-
5.7.3. 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情商等軟技能,這些能力難以被AI復制,在許多職業領域中都備受重視
5.8. 參與倫理討論
- 5.8.1. AI既可用于造福社會的正面目的,也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因此我們必須警惕其潛在風險,確保AI的應用方向是為了造福人類社會
5.9. 為變革做好準備
-
5.9.1. 在積極擁抱AI帶來的機遇的同時,也要對信息保持謹慎和懷疑的態度
-
5.9.2. 并非所有的AI應用都毫無風險或絕對有益,我們需要仔細甄別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洞察技術工具背后的設計意圖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