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開源項目成功之道07處理沖突

1. 尋找貢獻者并成為導師
1.1. 識別當前貢獻者中誰能成為出色的未來維護者是獲得新維護者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
1.2. 貢獻者也可能有獲得開發經驗,甚至在適當時候成為項目領導者的動機,以開拓他們未來的就業機會
1.3. 作為維護者,要知道你沒有責任為想要成為維護者的貢獻者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但如果興趣一致,這對項目和作為維護者的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1.4. 未來維護者的品質
-
1.4.1. 領導一個開源項目比領導一支員工團隊要困難得多
-
1.4.2. 與員工相比,貢獻者可能會在更低的門檻下退出,因為這不會對貢獻者帶來經濟影響
-
1.4.3. 這些貢獻者在加入項目前沒有經過任何審核,他們只是看到你的項目、喜歡它、使用它,并根據自己的需求為其作出貢獻
-
1.4.4. 這就要求項目維護者同時關注個人的技術技能和軟技能,看看如何將其發展為維護者
-
1.4.5. 作為一名維護者,一方面要做技術管理,另一方面要做人員管理(這需要軟技能)
-
1.4.6. 了解一個優秀的未來維護者應該具備哪些品質,可以幫助你判斷哪些貢獻者可能發展為未來的維護者
-
1.4.7. 導師制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因為它為潛在的維護者和當前的維護者提供了一個空間,以此來判斷潛在的維護者是否適合發展為維護者
1.5. 利用導師制度引入新的貢獻者
-
1.5.1. 組織面臨的較大挑戰之一是招聘優秀的人才
-
1.5.2. 在當前維護者對潛在的未來維護者進行指導和跟蹤的過程中,你會更好地了解這個貢獻者是否能夠勝任維護工作
2. 貢獻者何時準備好成為維護者
2.1. 導師指導是一條緩慢的道路
- 2.1.1. 一定不希望讓自己或貢獻者過于疲憊,否則雙方都會感到沮喪
2.2. 良好的導師指導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貢獻者和維護者都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以確保預期明確,通過良好的溝通了解事務進展情況并盡早解決問題
2.3. 感知貢獻者準備成為維護者的時機往往更像是一門“藝術”?,而非一門“科學”
2.4. 導師指導進展順利的跡象
-
2.4.1. 貢獻者主動參與
-
2.4.1.1. 關鍵是“積極主動”?,這意味著你作為維護者并沒有特別要求他們做某事,而是他們自愿主動去做
-
2.4.2. 貢獻者了解項目和社群
-
2.4.3. 貢獻者在項目社群中被認可為領導者
-
2.4.3.1. 成為領導者并不是一個人可以獨自完成的事情,而是基于他們所做的工作和互動
-
2.4.3.2. 如果項目社群不認可這個人作為領導者,那可能意味著他和其他人之間存在摩擦,或者這個人沒有表現出自己是領導者
-
2.4.4. 貢獻者和其他維護者之間有良好的個性契合度
-
2.4.4.1. 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是最好的朋友,也不是“個性競賽”
-
2.4.4.2. 貢獻應該通過良好的、專業的互動和溝通來實現
2.5. 貢獻者有能力從不足中成長
-
2.5.1. 我們都是人,有時我們很難看到自己的缺點
-
2.5.2. 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是否能從這些缺點中學習和成長
2.6. 優秀的維護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形成的
- 2.6.1. 維護者的領域和范圍涵蓋了深厚的技術知識、公共演講和社群管理能力
2.7. 如果貢獻者從未準備好成為維護者怎么辦
-
2.7.1. 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適合這個項目,可能只是不適合這個角色而已
-
2.7.2. 這不是永久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都會成長和變化(就像項目一樣)?,在不同的階段,他們可能適合不同的角色
-
2.7.3. 直接私下與對方談談你的擔憂
-
2.7.4. 接受他們的反饋
-
2.7.4.1. 當出現問題時,很少是單方面的,因此他們可能會對維護者本身有重要的反饋
-
2.7.5. 確保他們參與的一切都有一個新的負責人,這個人可以是你自己
-
2.7.6. 嘗試尋找其他方式讓貢獻者參與
-
2.7.7. 盡量友好地結束導師指導
2.8. 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維護者
-
2.8.1. 即使某人有成為維護者的能力,也不意味著他們有成為維護者的興趣
-
2.8.2. 從最終用戶轉變為貢獻者,然后成為維護者,并不是一條職業道路,而不成為維護者也并不代表失敗
2.9. 如果你的目標是擁有一個成功的、可持續的開源項目,那么考慮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提高項目領導力至關重要
2.10. 要將其作為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使用,他們會希望確保這個項目在未來幾年中得到維護
2.11. 維護者和一般的開源項目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便是沖突
- 2.11.1. 沖突是一個項目健康的象征,它意味著你的項目匯集了不同的觀點和視角,以幫助項目取得更好的結果,但沖突也可能成為一種壓力,特別是當沖突變得消極時
3. 處理沖突
3.1. 開源項目中存在沖突是很自然的事,因為一個優秀的項目會把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文化和經歷的人聚集在一起
-
3.1.1. 源自人們表達不同意見、方法和想法的方式
-
3.1.2. 每個人都在他們專注的領域發揮作用和產生價值
-
3.1.3. 可能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會帶來挫折感,阻礙人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3.2. 當你看到公開的沖突時,要意識到這些沖突的起因并非當時才開始,很可能已經醞釀了相當長的時間
3.3. 為了獲得識別沖突的意識,你需要更好地理解人
3.4. 理解人及其動機
-
3.4.1. 人類的大腦
-
3.4.1.1.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復雜的器官,控制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反應和行為方式
-
3.4.1.2. 大腦的不同部分控制著不同的功能
-
3.4.1.3. 大腦的各個部分以多種方式相互連接,這些連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強或減弱
-
3.4.1.4. 邊緣系統:負責沖動、反應和純粹的情感,通常被認為是控制人們的戰斗或逃跑反應的
> 3.4.1.4.1. 下腦
- 3.4.1.5. 前額葉:負責諸如決策、規劃和短期記憶等執行功能
> 3.4.1.5.1. 上腦
-
3.4.1.6. 上腦的反應會更加深思熟慮、理性和具有策略性,而下腦的反應則會更加本能、沖動,可能會被認為是粗魯或不體貼的
-
3.4.1.7. 研究人腦的另一方面是了解神經多樣性,即不同神經系統疾病和狀況對反應的影響
-
3.4.1.8.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該疾病將帶來一系列癥狀,會影響我們社交互動的方式以及在社交場合的表現
-
3.4.2. 文化和生活經歷
-
3.4.2.1. 負面的人生經歷給人帶來的影響被稱為創傷
> 3.4.2.1.1. 通常所說的創傷是對身體安全的嚴重威脅,如遭遇暴力行為、童年失去父母、被襲擊或嚴重傷害—這通常被稱為大創傷
> 3.4.2.1.2. 常見的是小創傷,即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負面事情,如丟失物品、受到惡劣的對待或聽到令人失望的消息
- 3.4.2.2. 生活經歷的另一個要素是我們所處的文化
> 3.4.2.2.1. 如果你在低收入家庭中長大,你的經歷、創傷和生活前景肯定會與高收入家庭不同
> 3.4.2.2.2. 文化構成了我們身份的一部分,理解一個人的文化能夠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他們
> 3.4.2.2.3.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我們大腦中的連接也會分別建立
> 3.4.2.2.3.1. 不同的連接,在互動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
3.4.3. 開源項目中的互動示例
-
3.4.3.1. 粗魯的維護者
-
3.4.3.2. 憤怒的貢獻者
3.5. 包容性決策
-
3.5.1. 一個好的開源項目要想運作良好,社群成員必須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
3.5.2. 在開源社群管理中,一個術語叫作“牧貓群”
-
3.5.2.1. 貓通常是獨立且難以控制的動物
-
3.5.3. 開放的溝通和協作
-
3.5.3.1. 在任何團隊中,無論團隊規模大小,溝通都至關重要
-
3.5.3.2. 使用專用的開放溝通工具
> 3.5.3.2.1. 大多數開源項目會使用電子郵件列表
> 3.5.3.2.2. 電子郵件的優點在于它是異步的,而且郵件列表可以存檔,因此可以輕松追蹤過去的對話和討論
-
3.5.3.3. 確保協作工具也是開放的
-
3.5.3.4. 有時還是需要讓大家聚在一起參與實時對話
> 3.5.3.4.1. 如果需要這樣做,請做好幾件事情,例如,提前通知?,在會前分發議程,并確保所使用的網絡會議工具可以在多個不同的平臺上訪問
-
3.5.3.5. 關鍵是要確保項目的溝通和協作媒介是開放的、易于訪問的
-
3.5.4. 決策的方法論
-
3.5.4.1. 將“牧貓群”這種混亂狀態轉變為有序的、包容的決策過程需要一個良好的結構
-
3.5.4.2. 設定討論期和投票期:這樣可以將焦點分開,并在進行投票前確保意見一致
> 3.5.4.2.1. 助于解決投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3.5.4.3. 提供“支持”?“反對”以及“棄權”3種投票選項:這也被稱為“懶惰共識”?,它為那些可能存在利益沖突而不愿投票的人,或是那些覺得自己沒有足夠了解情況,又或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強烈看法的人,提供了表達自己偏好的空間
-
3.5.4.4. 明確時間線以避免無休止地投票:將討論期限定為一周,如果沒有重大反對意見,項目將進行為期一周的投票
-
3.5.4.5. 明確誰可以投票/討論,以及怎么做
-
3.5.4.6. Apache投票流程是Apache軟件基金會托管的項目以及其他項目普遍采用的方法,因為它廣為人知且清晰明了
-
3.5.5. 做出決策
-
3.5.5.1. 注意那些能投票但卻沒有參與投票的人,尤其是那些通常都會參與投票的人
-
3.5.5.2. 對于那些沒有投票的人,也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在團隊中提出反饋
-
3.5.5.3. 知道何時該停下來
-
3.5.5.4. 如果存在大量的無效討論阻礙了看似已達成共識的投票,也需要遏制這種行為
3.6. 糾正有害行為
-
3.6.1. 有害行為可以有多種形式
-
3.6.2. “網絡口水戰”?,指的是個體之間用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下腦反應相互攻擊
-
3.6.3. 可能表現為個體之間的斷絕往來,不再參與交流,或是簡短敷衍和陳詞濫調的回應
-
3.6.4. 人們希望被傾聽
-
3.6.4.1. 當他們感覺到沒有被傾聽時,他們要么會退縮,要么會激烈反擊
-
3.6.5. 通過他人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行為,可以幫助你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
-
3.6.5.1. “無意識偏見”?,指的是我們自己看不見但對他人卻很明顯的偏見
-
3.6.5.2. 我們有不同的背景、文化、性別或種族,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言語和行動對他人有何種影響
-
3.6.6. 解決有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
3.6.6.1. 雙方可能都有受傷的感覺,需要時間來治愈
-
3.6.7. 解決有害行為需要有意識地努力
-
3.6.8. 有害行為當然是可以避免的,既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來解決,也可以通過識別問題發生的時間并及時解決
3.7. 處理沖突的能力是項目成長和擴展的核心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