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技術歷程(上)
招聘后端(Java、Php)前端、數據庫等各類人才(開發經理、架構師、開發、DBA)
小的時候有寫日記的習慣,不是自己要寫而是為了完成任務,后來發現寫日記確實也是可以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上了高中之后除了作業就很少寫東西了,趁著這幾天休息想寫一下我使用電腦、學習技術的歷程。一來當作分享,看看大家是否能有一些共鳴和啟示;二來當作回憶,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事情漸漸記不住了,想在紙面上留下點記憶。
(一)小學的時候
我是很早就接觸和喜歡計算機的,可能有近20年的歷史了,不過說來也慚愧,我經常和同事們說雖然接觸電腦這么長時間,但是技術水平并不比你們接觸電腦幾年的人多幾倍。記得最早的時候是我在上小學的時候,在我媽媽的學校接觸到了她們學校唯一的一臺蘋果電腦,玩了蘋果電腦里面黑白的,基于線條的開飛機游戲后對電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個時候電腦不是一個尋常的東西,也不是普通家庭買得起的東西,由于對電腦興趣比較大就去少年班報名學習蘋果電腦。依稀記得當時一開始學習的就是打字,然后學習的所謂編程也就是輸入紙上的一些BASIC或LOGO代碼,然后在蘋果機上運行成功得到結果算是任務完成,其實也就是打字,自己是無法理解其意義的。那個時候(92-93年的時候)電腦是非常金貴的,每次學習都是幾個人圍著一個蘋果電腦,接觸的時間也很短,很想有一個自己的電腦,但是基本上是很少有見到個人買電腦的。處于對電腦的興趣就會經常買很多電腦相關報紙看,然后把報紙上的各種電腦的圖片剪切下來粘在一本書上剪報。
(二)初中的時候
上了初中以后就有電腦課了,自然電腦課就是我最喜歡的課程,當時好像用的是386的機器,進入機房的時候是必須穿鞋套的,每一個學生購買一張5.25英寸軟盤(1.2MB)作為自己作業和練習資料的保存,一家一檔都在里面了:
當時主要學習的是DOS以及DOS下的WPS和FOXBASE,也就是操作系統+文字編輯+數據庫。在學校恐怕一個星期只有一次電腦課程,處于對電腦的喜歡,自己買了一本DOS 6.22命令大全之類書,好像封面是白色的,非常厚的一本書,里面詳細介紹了DOS的每一條命令的使用。自己雖然沒有電腦,但是我研讀了里面的每一條命令,整本書都翻爛了,所以當時對DOS的命令非常熟悉,在學校機房上計算機課的時候即便是老師遇到什么問題都會來問我。。。。電腦雖然買不起但后來有一次逛商場的時候發現出了小霸王學習機,號稱是小電腦,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家里給我買了一臺:
接上了電視機就像一臺電腦。我記得學習機里面有G-BASIC程序,買學習機的時候自帶的學習手冊里面還寫了怎么使用BASIC來編程,我記得最后一個例子是編寫一個簡單的類似于超級瑪麗的小游戲。我好像花了幾天的時間把所有代碼都輸入了進去并且成功運行出來最后的例子,但是程序好像是不能保存的,機器斷電之后就會什么都沒有,所以學習機我就一直開著舍不得關閉,除了BASIC還有LOGO也是自帶的,小烏龜爬來爬去畫線。學習機的環境畢竟是模擬的,它的功能不多久就挖掘完了,還是很想有一臺真正的電腦,自己也會經常買一些電腦相關的報紙來看并且剪報,雖然沒電腦吧,但是買報紙看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就這樣對電腦的期待一直持續了幾年。在95還是96年的時候,偶然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廣告,說是上海百貨一店開始預訂飛利浦486多媒體電腦,9999元。那個時候這樣的一個電腦是非常夸張的配置(記得有一次看電腦展的采訪,有一個人買了一臺486電腦,記者采訪他說為什么買486,他的回答是一步到位!現在想象真好像,不管是他還是我在當時都很難想到計算機的發展這么快),具有4X的CDROM可以讀光盤,具有硬件解碼卡可以看VCD,4M內存,540M硬盤,486DX2(還不是SX)的CPU,14寸顯示器,由于當時宣傳的很夸張也造成了搶手的氛圍,并且我又是這么喜歡電腦好幾年,家里拿出了這么一大筆錢幫我去預訂了這臺飛利浦的多媒體一體機(可以想象一下,在95年的時候1萬元真的就是家里四分之一的財產了)。當時VCD的概念是剛出來,買電腦的時候好像還送了一張VCD電影,在自己家里可以放電影這是多么令人吃驚的事情。
慚愧的是買電腦之前反而研究的是電腦知識和編程,真正有了自己的電腦之后反而是荒廢了。這臺電腦買了之后的一開始一段時間我用它熟悉了DOS的每一個命令,特別是實踐了磁盤整理、格式化花費和分區之類的“高級”命令(在機房沒辦法實踐)。學習機的時候我接觸過BASIC,有了自己的電腦之后我對BASIC就跟喜歡了,記得當時買了BASIC的書看,DOS下又正好有QBASIC,于是嘗試編寫了一個記帳的DOS應用,會把數據保存在磁盤上,界面還會使用各種顏色來表示不同的賬面分類,當時作出這個想給我媽用的,后來我媽表示太麻煩了還不如用紙寫,我雖然強調了這個軟件可以自動進行求和等功能,但是在使用的時候由于BUG和局限性太多(比如只能新建條目不能再修改之前編輯過的條目)我媽還是放棄了。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BASIC完全就是國產化的,頂多就是模塊化,程序寫到后來自己都看不懂。電腦是一個硬件,沒有軟件又不能上網電腦可以干什么呢?DOS、WPS之類的東西也玩膩了。這臺萬元的多媒體電腦暫時可以發現的作用是看VCD,在家門口有一個剛開不久的VCD店,可以幾元一次的價格借盤片看,于是就經常光顧那里,慢慢認識了一個店老板,他自己家里也有電腦,并且喜歡打游戲,于是我就用1.44MB的那種軟盤幾張幾張地問他復制游戲,記得玩的第一個游戲是《孔明傳》。后來盜版好像發展起來了,就到外面買那種盜版光盤,好像是20元一張,里面有很多小游戲,而且很多都是外國試玩的游戲,最讓我震撼是當時玩了一個真人快打是3D的,第一次接觸到3D,雖然是試玩的只有一個默認的人物可以選擇但是還是覺得很爽。此后不久有一次電腦展覽會,展覽會上展出了傳說中的《仙劍奇俠傳》,好像是幾十元的價格,在看演示的時候我被畫面震撼了,忍不住還是買了一個。買回來之后發現這個游戲在安裝之后居然不能玩?總是提示什么內存不夠!研究了一番發現,雖然電腦內存有4M,但是這個游戲只能用640KB的內存中的那部分,而且它需要540KB的內存。于是就狂研究DOS,當時又不能上網只能自己看書來研究,后來發現啟動之后只有400KB左右的內存可以使用,那么也就是要想辦法關掉一點啟動項讓他可以有540KB內存咯?后來發現調AUTOEXEC之類的啟動文件可以做一些設置,具體我記不得了,還有什么上位內存之類的東西,整整搞了幾天終于把內存騰出到580KB左右,可以成功運行游戲!那個時候真是太激動了,仙劍奇俠傳啟動時候的那個美妙的歌聲我現在都記得。在那個時候游戲很少,打每一個游戲都是非常細膩地去打,沒有現在這么浮躁,一個暑假兩個月的時間玩透了仙劍奇俠傳一個游戲,第一次體會到了RPG身臨其境的那種感覺。在用過了一年之后盜版開始更加猖獗,個人使用計算機也開始多了起來,計算機進入了Windows時代。(其實電腦買來之后就附帶了正版的DOS6.22和正版的WINDOWS3.1英文版,前者是3張軟盤,后者是6張軟盤,一開始我是不明白那6張盤的是什么的)后來就買了什么Windows 3.2中文版,那個時候覺得Windows真是很神奇的東西,屏幕上有這么多立體的按鈕,忍不住就想去按。但98年的時候還是非常少有人上網,所以裝了Windows主要還是學習一些Foxpro之類的東西。
(三)高中的時候
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學校又有電腦課,這個時候學習的電腦相關的東西早已經就不在話下了,于是自己去報名學習了“計算機中級”認證,在報名的時候老師說這個考試過的概率不是很高的,好像之后一二十的概率。說實話那種大班的學習讓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坐在右面幾乎什么都聽不到,因此除了上機之外幾乎我都不去讀書,在最后幾節課的時候老師見到了我這個生面孔,直接了當和我說我這種不來上課的人是不可能過的。。。。考試之前我在家拼命練習那堆Foxpro之類的東西,這是我最弱的地方,最強的還是DOS命令,為了保險我報名了兩次考試,最后出成績的時候我傻了,居然兩次都過了!在去拿成績單的時候終于讓老師另眼相看。在玩了仙劍之后,我記得還有一個大作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金庸群俠傳》,記得當時這個游戲有180MB的容量,足足可以占我半個硬盤,而且由于我電腦只有4MB內存,啟動的時間大概需要幾分鐘,每一次存盤也需要1-2分鐘的時間,走地圖還會一卡一卡,不管怎么樣這個開放式的RPG還是讓我非常著迷。后來就出了Windows95,跨時代的產品。4MB的內存運行Windows 95實在是有一點緊張,每一次啟動大概都需要十分鐘,而且啟動之后再運行什么東西都會很慢,因為內存都被OS占了,眼饞了很久內存,后來通過官方加了一根4MB的內存,居然需要1000元,8MB和4MB真是天翻地覆的差別啊。當時由于比較喜歡折騰電腦的一些配置,而且也喜歡裝垃圾軟件,所以電腦一直“中毒”啟動不了,就要一直重新安裝系統,內存升級之后最明顯的區別是原先1個小時的安裝時間,只需要40分鐘了。在98年高中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買電腦了,有的人甚至買了奔騰的MMX,我當時用的還是486,見到它們的電腦是16MB內存還可以玩極品飛車之類的3D游戲羨慕得不行。
到了好像99-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電腦城已經很發達了,家庭購買電腦裝機也是很普遍了,于是就到了電腦城讓JS幫忙配了一臺賽揚266,其它配置好像是64MB的內存,Trident 9880的顯卡,6.4GB的硬盤,15寸顯示器這樣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9880這個顯卡,話說JS還是很能理解我們這些配電腦小朋友的心理,給配了一個獨立的顯卡,用這個顯卡居然可以流暢運行極品飛車3、古墓麗影之類的3D游戲。在用486的時候還是編程的,在用第二臺電腦的時候好像就幾乎不編程了,由于電腦可以運行更多的游戲,電腦的很大一部分意義就是游戲了,那個時候單機游戲也是高速發展的時代,出了很多類似于紅警之類的經典游戲。之前參加電腦展的時候買過正版的仙劍奇俠傳,后來一次參加電腦展看到《CSC電腦家庭教師》的軟件,好像記得是千元左右的天價,我媽堅持要給我買這個軟件,希望我通過它好好學習,買回來語數外化學物理政治等足足幾十張光盤,雖然說里面的教材是全國版的和上海版的高中教材不是非常匹配,但是我當時還是真真切切用它學了很多,特別是英語和物理,它有升級和分數,像打游戲一樣,我媽總是會檢查我在CSC里面的分數。后來好像還給這電腦升級過一次內存到128MB,升級后的體會還是Windows98的安裝速度怎么可以這么快。。。
(四)大學的時候
上了大學之后寢室里面有網絡,開始接觸到了網絡,也開始狂熱地玩游戲。一開始用的是貓在家里上網,當時上網費是很貴的,按照分鐘計算的,于是就經常上了新浪,打開一些地址之后然后從網絡斷開慢慢看,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后來發現上上海的一些本地網站居然可以用特殊的帳號免費上,比如上海熱線什么的, 興奮了很久。在學校由于可以放開上網,所以會去上一些聊天室什么的,還有么就是QQ之類的。由于寢室有網絡,所以幾乎每一個寢室都會有一兩臺電腦,整個大樓就是一個局域網,所以聯機CS、暗黑、英雄無敵之類的是少不了的。每一次打開CS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房間,每一次阿姨進來總是說小聲一點,整個樓到處彌漫了噠噠噠噠的機槍聲和手雷爆炸的聲音。在大一和大二的時候網絡游戲不是那么發達,那個時候只有文字類的網絡游戲,大家幾乎都通過CS以及暗黑度日。每到下課總是沖到房間里面打開暗黑一遍一遍刷墨菲斯托來刷裝備!后來魔獸3風靡了起來,于是又變成一遍一遍虐待電腦和對戰。漸漸我那個賽揚266有點擋不住了,運行Win98和CS都卡的不行,當時CS我調的是最低的效果,煙霧彈爆炸畫面幾乎都是糊的,此事幀數大概就是個位數,在這個時候用狙擊能殺死人運氣真的是不錯。那個時候家里條件并不好,記得第一臺電腦近萬元,第二臺賽揚大概5000元,第三臺電腦好像也就只有3000元左右的預算。于是就配了一臺毒龍1.2GB的電腦,內存好像是1GB的,硬盤20GB,集成的顯卡。雖然說是集成的顯卡但是性能比9880強勁不少,畢竟是2002年時候的電腦,另外顯示器也換成了鉆石瓏的15寸顯示器,這臺電腦至少玩CS、魔獸3一點問題都沒有。不過后來發現毒龍的CPU發熱量很大而且我的機器總是死機,奇怪的是并不是非常熱的時候死機而是開機就死機,如果開機10分鐘之內不死機那么就不會死機了,冷啟動總是死機。。。
到了2003年大三的時候,網絡游戲開始風靡了,什么網絡金庸群俠傳,RO,石器時代,傳奇,我在一開始玩過一段時間的金庸,后來發現里面幾乎都是機器人和外掛,感覺沒什么意思就不玩了,我們寢室的人主要都在玩RO,那個時候說實話我對網絡游戲沒什么興趣,反而對網絡非常有興趣,我好奇這么多網站是怎么做出來的,覺得能有自己的網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于是想到了去學習做網站,從那個時候開始接觸做網站,造就了我之后的技術發展。。。。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