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老改壞代碼?六哥這幾招超管用!
大家好,我是六哥!最近不少小伙伴和我吐槽,在使用Cursor時,AI老是把代碼改壞,讓人頭疼不已。我自己也用了大幾十個小時Cursor,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實用小竅門,教大家如何巧妙規避這類問題。
一、項目開始,搭建“行動指南”
在項目根目錄下創建一個名為“.cursorrules”的文件,這就相當于給AI制定了一份“行動指南”。文件里詳細寫上代碼開發的提示詞,涵蓋角色設定、項目目標、項目初始化步驟、需求分析與開發要點、代碼編寫規范、問題解決思路,以及項目總結優化等內容。舉個例子:
# Role
你是一個XX開發專家……
# Goal
在理解用戶需求、編寫代碼和解決問題時,你應始終遵循以下原則:
## 第一步:項目初始化
## 第二步:需求分析和開發
### 理解用戶需求時:
### 編寫代碼時:
-SwiftUI項目結構:(這里以IOS開發為例)
-SwiftUI UI設計規則:(這里以IOS開發為例)
### 解決問題時:
## 第三步:項目總結和優化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把項目的具體開發內容也寫進去。比如
# Project
目前需開發一款XX功能的iOS APP,其中包含的功能:
##1. XX功能:詳細功能、布局、樣式等等
##2. ……
有了這份指南,AI每次基于代碼庫創建代碼時,都會嚴格參照執行。
二、開發過程,及時測試
在使用不太熟悉的編程語言開發項目時,建議在Cursor交互的第二三輪就開始測試運行。千萬別等代碼量積累得很多了才去測試,到那時,調試的成本極高,耗費大量時間不說,甚至可能導致項目需要重建。另外,每次增加新功能后,都要立刻進行測試,確保代碼能正常編譯和運行,再進行功能優化。
三、巧用工具,保駕護航
Git和Cursor的restore功能堪稱“救星”。每次完成一個新增功能,或者搭建好一個MVP版本,都要及時使用Git將代碼上傳到代碼倉庫。這樣一旦出現問題,就能輕松回滾到之前的版本。
此外,如果遇到反復修補都解決不了的bug,還能通過Cursor自帶的restore功能。
向上翻閱歷史交互記錄,回滾到指定交互記錄前的代碼版本。
四、精準引導,避免混亂
哪怕對當前編程語言不太熟悉,至少要清楚項目中每個功能所在的具體代碼文件和模塊位置。不清楚的話,直接向AI提問就行。在后續精細化處理功能時,明確指定對應模塊名稱,避免AI誤解需求。也可以讓AI輸出一份features.md文檔,詳細記錄每個功能模塊、實現方法、UI樣式和字體等參數。另外,將畫好的原型圖粘貼到Cursor的聊天框里,讓AI更直觀地了解界面布局。還能在設置界面的“rules for AI”中,寫上禁止隨意刪改的規則,約束AI的“自由發揮”。
五、明確指令,及時驗證
在讓AI變更功能時,務必給出詳細的指令,并在最后加上“其他功能不動”“其他功能邏輯不做改動”“最小化代碼改動”“復用XX功能邏輯”等限定詞。每次AI修改代碼后,都要及時編譯驗證,確認其他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我看到北海章魚留言說,昨晚讓AI加個小功能,結果幾天做好的功能全被改廢了,最后只能通過Git歷史手動回滾。其實,復雜項目中AI有時會“失憶”,但只要掌握上面這些方法,就能大大降低AI改壞代碼的概率,讓開發過程更加順暢!
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軟件測試交流QQ群:721256703,期待你的加入??!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軟件測試君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