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半導體基礎:序
序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依賴于數(shù)據(jù)、算法、算力的發(fā)展。回顧歷史:
-
20 世紀 20 年代有了量子力學 -
30 年代有了圖靈機概念 -
40 年代有了香農的信息論以及馮諾依曼的計算機架構 -
50 年代德州儀器推出第一個商用硅晶體管 -
60 年代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 -
70 年代英特爾發(fā)布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 -
80 年代個人電腦開啟用戶界面時代 -
90 年代開始商業(yè)化互聯(lián)網
新世紀之后:
-
2007年蘋果推出 iPhone,開啟智能手機時代 -
2012年 AlexNet 在 ImageNet 挑戰(zhàn)中有突破性進展 -
2016年 AlphaGo 大戰(zhàn)李世石 -
2017年谷歌發(fā)布 Transformer 模型 -
2020年臺積電推出 5nm 制程技術 -
2022年生成式AI(ChatGPT)迅速普及
回頭看近現(xiàn)代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往往會慨嘆科技的發(fā)展一日千里。
在最近的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英偉達的GPU成為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贏家。
芯片算力的提升,可以加速 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過程,芯片在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學習人工智能之前,我想先學習一下芯片半導體基礎知識。
芯片種類繁多,這里主要介紹與數(shù)字計算機相關的數(shù)字芯片基礎知識,目的在于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以及芯片對計算機、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計劃是按歷史發(fā)展介紹:真空管(電子管)、計算機原理,晶體管、集成電路、芯片制作、光刻原理、存儲芯片、邏輯處理芯片、GPU芯片,量子計算等等。
有人評論莫扎特的音樂:它對于初學者來說太容易而對于專家來說太困難,同樣的說法應該也可以適用于芯片領域。
這是我自己學習芯片知識的一個筆記記錄,都是些簡單的基礎概念和工作原理的介紹,不涉及復雜的公式和計算。知識儲備有限,雖已盡全力,但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若蒙讀者諸君不吝告知,將不勝感激。
周三更新該系列第一篇《芯片半導體基礎(一):真空管二極與三級管工作原理》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