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02104劉璇綜合實踐作業任務一:智能購物平臺用戶需求調研分析報告——基于195份問卷的用戶痛點挖掘
摘要:
本報告基于《智能購物平臺調查問卷數據及其可視化》收集的195份有效數據,通過科學的可視化分析方法,圍繞用戶基礎特征、烹飪行為習慣、智能功能需求等維度展開深入研究。在兩個星期的調研過程中,我從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到分析洞察,系統性地探索了用戶對智能購物平臺的真實期待,旨在為智能購物平臺的功能設計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依據
一、調研設計與實施
1.1 調研背景與目的
??本次調研作為數據采集與融合技術課程實踐項目,旨在運用科學的調研方法,深入探索用戶在日常購物與烹飪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我們重點關注用戶在食材選購、烹飪輔助等方面的核心訴求,力求為智能購物平臺的功能設計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依據。
1.2 問卷設計:如何問出"真問題"?
??在問卷設計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問"你想不想要",而要問"你遇到了什么"。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將問卷劃分為五個核心維度:
???-用戶基本信息:除性別、年齡、職業外,特別關注家庭結構,識別獨居者與多口之家的需求差異
???-烹飪行為習慣:通過"上周你做了幾次飯?什么情況下會選擇外賣?"等場景化問題,獲取真實行為數據
???-食材選購行為:設置"請回憶上次購買食材時最困擾你的環節"等開放式問題,捕捉深層需求
???-智能功能需求:采用"如果平臺能自動幫你配好菜,你會使用嗎?"等通俗表述,測試功能接受度
???-信息呈現偏好:通過展示不同形式的菜譜,了解用戶對圖文、視頻、語音等形式的偏好
1.3 數據收集與處理方法
??我們采用分層抽樣方法,通過"問卷星"平臺線上線下同步發放問卷,共回收195份有效問卷。數據分析結合Excel、可視化工具及文本挖掘方法,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二、用戶畫像:誰在期待智能購物平臺?
2.1 基本人口特征
??數據顯示,女性用戶占比52.31%(102人),男性占比47.69%(93人),性別分布均衡。但深入分析發現:女性更關注食材的新鮮度和營養價值,男性更在意烹飪的便捷性和成功率。
2.2 年齡分布與消費特征
??18-25歲用戶占比38.97%,26-35歲用戶占28.21%,兩者合計達67.18%。這一數據反映了平臺的核心用戶群體年輕化特征,他們既愿意為"省時省力"付費,又對個性化服務有更高要求。
2.3 職業結構與需求差異
??上班族(34.87%)、自由職業者(30.77%)和學生(25.64%)構成三大核心用戶群體。分析顯示:上班族求"快"、自由職業者要"靈活"、學生群體重"性價比",理解這些差異是實現精準服務的基礎。
三、痛點挖掘:廚房里的"血淚史"
3.1 配菜難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看著美食視頻流口水,自己一做就廢"是多數用戶的真實寫照。數據顯示:
- 55.38%的用戶"總是遇到"菜品搭配不當的問題
- 49.74%的用戶因配菜不當造成食材浪費
- 僅39.49%的用戶表示"從未遇到"配菜困難
??一位28歲的程序員在開放性問題中寫道:"買了三樣菜,浪費了兩樣,最后吃了外賣。"這反映出配菜知識缺乏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沉重的決策負擔。
3.2 預處理困境:被忽略的烹飪障礙
??用戶在食材預處理環節面臨多重挑戰:
- 59.49%的用戶認為預處理"耗時較長"
- 55.9%的用戶反映"腌制時間掌握不佳"
- 49.23%的用戶認為"切菜不均勻影響菜品口感"
??許多用戶因"切洋蔥流淚""處理肉類麻煩"而放棄某些菜品,這說明情感體驗在烹飪過程中同樣重要。
3.3 分量把控:單身經濟的核心痛點
??"一棵白菜吃一周""一塊肉凍半年"成為單身用戶的普遍困擾。數據顯示:
- 58.46%的用戶"經常面臨"食材買多浪費或買少不夠的情況
- 用戶最關注的因素依次為:新鮮度(70.26%)、價格(68.21%)、烹飪難易度(63.59%)
??一位獨居女生坦言:"超市的包裝都是為家庭設計的,我每次都要為'怎么吃完'發愁。"
四、需求洞察:智能平臺的機會點
4.1 健康飲食:從概念到落地
??用戶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具體化:
- 19.49%的用戶"一直有"根據健康狀況調整飲食的習慣
- 31.79%的用戶最希望獲取高纖維食材信息
- 24.10%的用戶關注低脂肪食材
??健康需求已從"要健康"的模糊概念,轉變為"高纖維促排便""低脂肪要減肥"等具體目標。
4.2 小份套餐:信任是關鍵
??盡管71.79%的用戶對小份套餐表示有興趣,但普遍存在"擔心不新鮮""性價比低"的顧慮。這表明建立信任比推出產品更重要,需要透明的供應鏈信息和保質期承諾來消除用戶疑慮。
4.3 智能功能:要智能,更要"懂我"
??用戶對智能功能展現出較高接受度:
- 66.15%的用戶希望"根據菜譜自動生成配菜方案"
- 67.18%的用戶認為"購物車關聯推薦"實用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許多用戶希望平臺能記錄"飲食黑名單",如不愛吃香菜、對某些食材過敏等,體現了個性化需求的深化。
4.4 信息呈現:多感官體驗時代
??30.77%的用戶偏好"多種形式結合"的菜譜呈現方式。語音功能需求集中在烹飪關鍵節點:放調料、判斷火候、下一步操作等手忙腳亂的時刻,反映用戶需要手眼并用的解決方案。
五、優化建議:從洞察到行動
5.1 智能配菜系統
??具體實施方案:
- 基于用戶口味偏好、現有食材、烹飪時間生成個性化菜譜
- 提供"懶人模式""宴客模式""減脂模式"等場景化方案
- 配套詳細的食材清單和一鍵購買鏈接
5.2 小份食材套餐
??執行要點:
- 明確標注"當日新鮮""最佳食用期"建立信任
- 設計合理價格體系,消除"小份反而貴"的顧慮
- 提供食材多種做法建議,避免單調重復
5.3 多媒體菜譜體系
??創新方向:
- 開發"語音進度條",支持隨時打斷、重復播放
- 設計"極簡模式",只呈現關鍵步驟提示
- 加入"常見失敗原因"提示,幫助用戶提前避坑
六、研究局限與未來方向
6.1 研究局限
??樣本主要來源于城市用戶,對農村地區覆蓋不足
??未深入探討價格敏感度等經濟因素影響
??部分功能需求有待原型測試驗證
6.2 未來研究方向
??不同城市級別用戶的需求差異比較
??季節因素對購物偏好影響機制
??社交功能在購物平臺中的價值評估
結語:
??這次調研給我最深的啟示是:科技的溫度,不在于有多先進,而在于能解決多具體的問題。 當一位用戶說"如果平臺能告訴我這顆白菜怎么分三次吃完,我就下單",我們意識到,智能購物平臺的真正價值,就藏在這些具體而微的需求里。智能的不是技術,是理解——理解那個在超市里迷茫的用戶,理解那個在廚房里手忙腳亂的背影,理解那些被浪費食材背后的無奈。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說:"我不需要平臺有多智能,我需要它懂我。"
??通過本次課程調研,我們不僅掌握了問卷設計、數據收集與可視化分析的專業方法,更深刻體會到用戶需求研究在產品設計中的關鍵作用。智能購物平臺的發展,既需要技術支撐,更需立足于用戶真實場景,在細節中體現人性化關懷。
調研成員:劉璇
完成時間:2025年10月20日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