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測試與性能測試
定義
性能測試主要包括5個方面:
- 預期目標用戶測試:預期目標用戶測試是指系統在需求分析和設計階段都會提出一些性能指標,針對這些性能指標測試。
- 用戶并發測試:并發性能測試的過程是一個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的過程,即逐漸增加負載,直到系統的瓶頸。(負載測試是已知性能點的測試,確定在各種工作負載下系統的性能。壓力測試是未知性能點的測試,通過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不能接收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
- 疲勞強度與大數據量測試:疲勞測試是采用系統穩定運行情況下能夠支持的最大并發用戶數,持續一段時間業務,通過綜合分析執行指標和資源監控指標來確定系統處理最大工作量強度性能的過程。大數據量測試分兩種,一種是對某些系統存儲、傳輸、統計、查詢等業務進行大數據量的獨立數據量測試;一種是與壓力性能測試、負載性能測試、疲勞性能測試相結合的綜合數據量測試方案。
- 網絡性能測試:網絡性能測試是展示網絡帶寬、延遲、負載和TCP端口的變化是如何影響用戶的響應時間的。
- 服務器性能測試:服務器性能測試的目的是實現服務器設備、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應用在服務器上的性能的全面監控,找出系統瓶頸,為調優或提高性能提供依據。
1、常用的性能測試指標有哪些?
解答:常用的性能指標通常由軟件的事務處理時間(響應速度)、吞吐量、IO性能、數據庫性能、資源利用率(內存利用率和CPU利用率)等。
2、什么是軟件的事務處理時間,什么是吞吐量?
解答:事務處理時間(響應速度):軟件在處理某一項事務時從開始處理到完成所花費的所有時間。例如:在數據轉換和傳輸過程中,某軟件產品采用了多線程的數據轉換方式,但在傳輸時由于架構原因采用單線程的方式,這樣的軟件產品在數據傳輸發送環節就成為了其瓶頸。
吞吐量:服務器在一秒鐘或一分鐘內能處理多少個請求?
3、什么是軟件產品的IO性能?
解答:IO性能包括物理硬盤的IO性能、網絡的IO性能和其他硬件的IO性能。
例子:物理硬盤的IO性能為例,在需要大量進行讀寫硬盤操作的軟件產品中物理硬盤的IO性能很容易成為其瓶頸,如多任務多線程的下載大量文件等。
作為軟件產品本身可以通過降低讀寫硬盤次數來提高每次讀寫數據量大小來降低硬盤IO性能對軟件性能的影響如在批量處理數據時,等結果數據累計到一定數量時再將其一次性寫入硬盤中。
通常在白盒測試中比較容易實現對IO性能的測試。
4、什么是數據庫性能?
解答:軟件在進行數據庫增刪改查時所花費的時間和資源,如網站測試中添加一條用戶記錄所花的平均時間等。
提高數據庫訪問性能的方式通常有:減少對數據庫操作的次數,把一些常用數據長期存儲在內存中;減少表與表之間的依賴性。
通常在白盒測試中比較容易實現對數據庫性能的測試。
5、什么是資源利用率(內存利用率和CPU利用率)?
解答:軟件產品實際使用資源數量與所申請的資源總量之間的比例。
內存利用率:實際使用的內存空間和軟件申請的內存空間的比例。例子用數組存儲字符時,申請字符數組長度為1000,而實際使用的是30。
CPU利用率:應用程序使用CPU時間與應用程序總的運行時間的比例。在分時系統中,客戶端軟件CPU一般不能太高而影響其他軟件的運行;而在服務軟件中,一般要求軟件的CPU利用率較高以提高該軟件的資源利用率。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1771號